2010中國(上海)國際茶博會,于5月21~24日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精彩亮相。適逢上海世博會,中外游客匯集上海,本屆茶博會規模空前,成為多年來上海及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參展企業最多的一次中外茶業盛會,也為中外貴賓提供了一個充滿中國茶香的游觀新景。
走進茶博會的展廳,如同跌入茶的海洋。全國各地的茶葉在此集會,有西湖龍井、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等歷史十大名茶,也有張一元茉莉花茶、福鼎白茶等世博十大名茶;有來自福建的各色茶品,福安的坦洋功夫、閩北的武夷巖茶、閩南的鐵觀音等,也有寶島臺灣的精美茶具。佳茗美食……處處香艷,令人目不暇接。
紅白烏綠,茶類多樣
位于展館中心的是來自福建的福鼎白茶展位,他們是走進世博會聯合國館+大名茶的最后一席。為了配合世博會。他們的展位造型也是頭戴“東方之冠”,在龐大的展館里顯得格外突出。開館沒多久。福鼎白茶仙子們在展館二樓為來賓們表演了一出茶香古色的白茶茶藝,引來不少游客駐足觀賞。更多的是拿起手中的相機猛按快門。
記者正在品嘗福鼎的開春新茶時,一位上海的茶客迎面走來,開始仔細閱讀茶桌上的白茶資料。看到他如此專注。記者倒是好奇,和他交談一番才知道,他是沖著福鼎白茶來的,他曾在福建生活過,而且喜歡喝福鼎白茶,得知他們進駐世博會還來上海國際茶博會參展就跟來了。他告訴記者。他的目的不是單純來買幾盒白茶的,而是要在上海開一家福鼎白茶店,不僅自己能天天與白茶為伴,還能讓更多的上海人知道這個好東西。
二樓的中心區域是福建福安坦洋工夫展位,早就聽聞福安政府和企業很重視這次上海的展會,借著這個展示的機會,或許能彌補點沒能當選世博十大名茶的遺憾。100多人的團。二十多個企業,連成一大塊福安紅茶的展示片區,裝修風格統一是紅茶湯色那樣的金紅色,走上二樓就能一眼認出。
福建安溪的鐵觀音很早就打入上海市場,知名度一直很高,記者找到鐵觀音的著名品牌“華祥苑”展位時,上海當地媒體東方衛視的記者已經搶先一步在采訪華東區域的負責人蘇經理。在鏡頭面前,蘇經理對答如流。一直到午飯時候,蘇經理才有喘口氣的時間。蘇經理告訴記者,雖然開館的第一天遇上工作日,人流量不多。并不影響其茶葉的銷售,特別是一款煙盒包裝的茶葉,120元一條,都賣到斷貨了。正準備從總部調貨。
一比較意外的是見到福州易安居茶會所的展位,除了福建的茶展會,他們還是第一次參加省外的展會。易安居的主人黃勁榕女士告訴記者,他們準備在上海復制一套福州那樣的茶會所,地址也選好了,在上海閔行區的別墅里,那里很適合品茗賞景。黃女士說她老早就瞄準上海的市場了。果不其然開展第一天就成交了一筆8萬元的訂單,賣的都是閩北水仙。看來武夷巖茶挺合上海人的口味。
精美絕倫,花果歀香
在上海茶博會的展館里。臺灣展位也占據了三分之一。有茶器、有茶、有包裝、還有茶點,各式各樣,包羅萬象。印象深刻的還是臺灣的茶器,精美絕倫。記者駐足欣賞這些茶器時,身邊一位熟悉臺灣瓷器的人說。在臺灣,這些瓷器都是出自民間的小作坊,大部分茶器都是他們手工制作的,特別精致細膩,有很多款式的瓷器是孤本。適合收藏。這些展位都謝絕拍照,位于中間位置的展位還別出心裁用珠簾圍起,顯得富麗堂皇。
有人說:“臺灣之茶,美在茶器”。只要逛逛那些臺灣茶器的展位便覺得此言非虛。展位上的這些茶器件件都是藝術品,每一套茶具都有主題和概念,有一家名為“臺灣樂活陶藝工作室”的茶器作品就是以現代都市人的“樂活”思想為主題,創作出一系列陶瓷茶具,它們散發出“樂活”的生活態度。強調藝術美學,創作者希望能讓消費者樂陶陶地享受人與自然環境間的平衡。多款限量發行,十分值得珍藏。
臺灣的茶展位以烏龍茶居多。記者看到一處小展位的標語上寫著“臺灣阿里山”,走近一看,茶可不少。主人特別熱情招呼賓客來喝茶。記者選了一款阿里山露珠試喝,主人直稱贊我們有眼光。邊喝邊聽介紹,珠露茶產于阿里山沿道的石棹區,海拔在1300米以上。生態環境很好,細品之下,有蜜糖的花香,喉韻甘醇。目前這家臺灣茶在江蘇已有分銷點,而這種帶花香的烏龍茶特別受當地人喜歡。
還有一家臺灣茶把茶底浸泡在玻璃杯里。鮮綠的茶葉舒展開來。就像從樹上剛采摘下來一樣。這茶的名字也特別好聽,叫“蘭香綠茶”,
“蘭”還用繁體字寫著,韻味十足。記者找了空位坐下。身旁已有一位大腹便便的準媽媽在等著綠茶泡出。記者提醒她孕婦要少喝點茶。她顯得無奈又興奮,這是她逛一天下來第一次“開葷”。老遠被這茶的香吸引。一定要過來喝喝看。
和本之道,養生之茶
在展館里隨處可見從云南來的普洱茶商,有大益這樣的大型茶企,也有在小展位里放著竹編籮筐積極叫賣的商販,還有把普洱制成飲料推廣的飲品商家,不管如何。四處都散發著普洱氣息。聽大多云南展商說,是第一次來上海參加茶博會。雖然早就知道這個展會,因為前兩屆普洱市場不景氣就放棄參展了,這次是沖著世博來的,搭配世博平臺的茶博會應該有無限商機,哪怕在展館里搭個不起眼的小展位都是值得的。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云南墨玉茶,在一家云南小展商那見到的。據說墨玉茶產于云南邊境,因為葉片如墨玉而得名。茶桌上已有撬開來的墨玉茶餅,色澤深沉,在一旁參觀的茶客拿起茶餅細看,一致認定是熟茶餅。誰知這個想法馬上被商家否認,這可是2005年的墨玉茶。老茶加上本身茶色如墨,外表就和熟茶餅沒啥兩樣,拋開來喝口感就明顯不同了。
云南普洱茶打的是健康養生的旗號,有些茶商干脆把普洱茶加工成各式各樣的養生茶。“和本寓道”正是這樣一家專營普洱養生茶的展商。在他們的展位上,記者見到標注著橄欖茶、靈芝茶和洋參茶的宣傳小冊子,當然這些養生茶的主要成分還是普洱。展位的負責人是個帥小伙,對路過的客人都主動敬上一杯茶,然后遞上意見收集簿。很虛心地詢問客人的意見和建議。記者也寫下自己的看法“養生有余,口感不足”。
還有一家普洱茶的小展位在展示他們用普洱茶制成的茶罐,借助喬木大葉茶壓制成的天然紋路,茶罐顯得古樸自然。和展位主人一聊天,才知道他是福建閩南人,記者好奇他為什么不賣鐵觀音,而跑到云南賣起普洱茶。他告訴記者。閩南的茶市場競爭太激烈,所以帶著鐵觀音到云南市場去兜售。時間一長,被云南淳樸的當地人同化了,開始喝著普洱做起普洱茶生意了。
花絮
長嘴營業茶藝
長嘴壺是一種獨特的茶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長嘴壺茶藝表演是項群眾喜愛的民俗文化。長嘴壺茶藝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觀賞性。
一位身著古裝的茶藝小姐,手持一把壺嘴足有一米長的銅壺,一招一式由主持人在旁講解。只見她將茶壺抓在手里,她時而把長嘴壺舉過頭頂,時而把壺繞過腰間,熱茶從長長的壹嘴“飛”入茶碗里。動作敏捷流暢,贏得陣陣掌聲。
武當道茶
中國素有西湖龍井、武夷巖茶、寺院禪茶、武當道茶四大特色名茶著稱于世,而武當道茶與寺院禪茶并稱我國兩大宗教名茶,禪萘中有茶機,道茶中有道理。
武當道茶有自創的茶藝表演,背景音樂采用臺灣歌星齊豫的《般若渡羅蜜多心經》,表演過程中。荼藝師邊沖泡茶葉邊沉思誦經,并融入一些武術上的指法。真所謂“道藝結合”。
參晨的日本人
統一身著綠色和服式樣的外套,用幾個簡單生硬的中文單詞招攬客人。路過這個展位一定要好好參觀參觀。日本萘商很好客,主動送一袋茶包給記者,然后雙手奉上他們的資料名片。記者用英文詢問是否能拍些照片,日本茶商靈心神會,整理桌面的雜物,把茶罐、茶杯擺放整齊。拍完照,記者豎起拇指“beautiful”,日本荼商聽懂了。重復了幾遍,顯得特別開心。
逛展的外圍人
上海是國際化的大都市,又值世博會期間,世界各地的人都聚集到了上海。中國荼文化博大精深,萘博會自然吸引著眾多外國人的目光。展館里。喝茶買茶的外國人四處可見,還有忍不住問主人借茶席拍照,記者在“武當道茶”處遇到一個外國人,正盤腿坐在茶席前,拿著茶壺擺“pose”照相。還有3個外國美女穿上古裝,沖看攝影機鏡頭說“中國萘,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