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我們呼吸的方式。
——塞爾維亞詩人德拉根·德拉格耶維奇
□如果沒有自由,人類為什么生存和寫詩?
——馬其頓詩人特拉揚·彼得羅夫斯基
□詩是秘密的花香。
——韓國詩人許世旭
□我們知道,有許多好的詩人,也有許多不好的詩人,在中國是這樣;有許多好的詩人,也有許多不好的詩人,在世界上也是這樣。詩在不同的人之間編織著共同。
——法國詩人德里
□人與自然的默契中有一種“真意”存在著,但要辨析它,便忘卻怎樣言說了……人類正從靈魂深處發出詩的激情。請聽人類靈魂的聲音:永葆人和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就是大同世界。
——中國詩人屠岸
□擴大美妙,制造驚喜,詩人把許多珠璣般的語言組合起來,面對自然是為了尊重它而不是為了操縱它。
——委內瑞拉詩人何賽·馬努艾爾·布里塞尼奧
□寄托情感的語言是詩。寫詩只是一種方法,寫詩主要是一種技巧問題。(洪庭善論文的題目是:在這個連水都要“洗”過才能飲用的世界里。)
——韓國詩人洪庭善
□我們所喜愛的詩歌改變了我們。我想,文學改變了個體意識,但并不一定以集體藝術的方式進行,也未必能夠振興整個社會。然而,從長遠來看,個體意識可以逐步改變思想,這就是詩歌所能做的。在我看來,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寫詩的原因。
——意大利詩人維爾碼·克斯坦蒂尼
□詩人要尋找生命的機緣。
——中國臺灣詩人鄭愁予
□科學為我們揭示自然的奧秘,哲學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而藝術則是一種創造性、復合性的意識,人類可以從中與宇宙聯系,主觀與客觀亦可統一。詩歌是人類的需要。
——埃及詩人艾罕邁德·阿布杜爾
□詩人要保持一種觀察生活的童年的眼光——原始、神秘。
——埃及詩人艾罕邁德·阿布杜爾
□寫作始于沖動,這是一種幸福。寫作始于惶恐,始于走到樓梯第三個拐角處的不安。寫作不是讓人坦白的理由。
——德國詩人烏蘇拉·卡萊希爾
□詩歌是一種知識,詩歌也是一種交流個體經驗的形式,詩的交流應該是情感而不是主題的產物。詩歌是被人認知的表達。詩有生命,詩人才有生命。
——墨西哥詩人豪爾赫·菲爾南德斯·格拉納多斯(盲人)
□我們一直在尋找著另一個自我,希望他陪伴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巨大滿足和平靜,這就是詩歌。
——澳大利亞詩人艾里克斯·史可容
□我們不是趴在事物表面的昆蟲,沒有深度。如果詩歌是真正的藝術,他才能拯救世界。
——愛爾蘭詩人德斯蒙德·伊根
□中國女性的詩詞是抒情的,充滿了有關愛情、欲望、分離、懷鄉和友好關系的種種微妙、私密的感覺(情)。它比中國男子的詩作更為細致,就內心生活而言也更加深刻。從技術、歷史和其他知識來講,中國男性的詩詞更為完美,更為社會化,然而,由于中國女子具有居于社會之外的家庭經驗,她們的詩詞更加真誠。
——斯洛伐克詩人馬利安·高利克
□開放的經歷就是對詩歌語言、美和無盡神秘的渴望。改變目光,讓她對事物的美麗開放著。為了能夠接近本源,讓光明滲透到每一個詞匯中,在憂傷之前,用感動看到一切。語言就像光亮,像雨后的細流,像生命跳動的剎那。詩歌對于我們,是用激情把握住的星辰微粒,是用真相灌注的每個生命,最終將我們追尋的目光停留在開放中。
——西班牙詩人貝倫·阿爾圖涅多·紀廉
□詩歌是無形的自然,詩是自然無可替代的解讀。
——西班牙詩人貝倫·阿爾圖涅多·紀廉
(以上選自郁蔥新浪博客《詩歌是什么——“青海湖國際詩歌節”部分中外詩人對詩的闡述》)
(李寒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