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忽至,大氣回暖。但,早在數日前,晨風就已吹面不寒。
近日,參加、觀摩了一場財經盛會,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未來走向。政界、學術界、企業界各路人士齊聚,暢談辯論中有不少真知灼見。比較一致的風向是,籠罩了2009年全年的“寒冬”一詞較受冷落,而如何刺激內需成為各界人士共同關心的話題。
但這是一個小周期命題,怎樣在變化的環境時空找到不變的定性基因呢?
是時,相關部門發布數據,國民經濟“保八”成功備受矚目和熱議。在3G等新產業刺激和電子商務的助力下,投資與出口增長消息頻傳。宏觀經濟的復蘇前景著實令人感奮。
回首已丑牛年,全民如耕牛負重奮力前行,在泥淖中犁出或V型或U型的軌跡;而今虎年將至,沉重而堅定的步履是否也將化為虎虎生威的昂然一躍?
騰躍來自創新,來自“藏富于民”后的內需爆發,來自對新力量的激活和覺醒。這正是有識之士關注內需和結構的主因。
不久前,看到一份報告,號稱以3億中國網民為樣本,“創業板開板”高居2009年財經領域關鍵詞榜首。倘若這代表3億網民的心聲,那么,這個時代對創新的渴望已如一江春水。
不創新,無未來,而面向未來的創新一定是以社會責任為準繩的。無論是百年老店IBM、還是關系國計民生的中糧,或是編織新商業生態系統的阿里巴巴,亦或是想在未來多少多少年提高收人多少多少倍的百度,在成為未來的偉大企業之前,都必須接受新的檢閱。
水暖鴨知。作為信息的匯集中樞,媒體有責任傳播未來的生存準則。我們視此為使命,并率先革新自己。從辦公場所到人員結構,從欄目設置到價值理念,從是什么到什么是能做的,都在新貌新顏中謀求一個屬于未來的高度。而始終未變的,是創新的靈魂。
十年磨一劍,此劍指何方?
資本市場紅飄綠漲也好,嵌入式和物聯網的美麗新世界也好,民族的、世界的品牌興衰也好,生產力、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將要演繹的,不僅是下一個十年的江湖,還有傳承千年而無形的大道與大美。而我們,欲將此間風景,盡收視野之中。
乍暖還寒是為春。八五折的圖書新規、錯綜復雜的手機治理、網游分級的欲說還休、亂花迷眼的上網本……新生勢力仍需與傳統力量并存,在搖擺中成長。
至此,不由想起臺灣人蔣勛最近走紅的《孤獨六講》:孤獨不是寂寞;孤獨者是飽滿的,獨與天地間精神來往。
每個創新者也都注定是孤獨的,背負著那份責任,在自己的風清月朗中,飽滿前行。
“春來不在冬盡處”——這本是日本俳句“秋來不在夏盡處”,意指盛夏之時已經醞釀秋的氣息。在此不妨改頭換面,賦予新意:
雖然象征冬季的獵戶座仍高懸夜空,但緋色的朝霞和枝頭跳躍的陽光已透露春的消息。
前兩天在一個茶餐館和季泓宇放眼,看清了一種未來。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