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國一成立,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就不絕于耳。中國三代領導集體都對之進行了堅決還擊,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法。三代領導集體應對“中國威脅論”的思想和實踐,既有基本思路的繼承,也有理論和方法上的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三代領導集體;“中國威脅論”;應對;思想
中圖分類號:A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10)02—0016—05
新中國一成立,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就不絕于耳?!爸袊{論”不僅會增加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疑慮和擔心,惡化中國的周邊和國際環境;而且往往成為某些別有用心的國家遏制和干涉中國的借口。正因為如此,新中國成立后,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都對“中國威脅論”進行了堅決反擊。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法。
毛澤東時期的“中國威脅論”。一是來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是來自周邊鄰國。西方國家大唱“中國威脅論”,理由有二:一是中國信仰社會主義;二是中國不受國際制度的約束。
資本主義國家害怕社會主義,是必然的。誠如有學者所言,“無論是公有制、計劃經濟還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對于將私有制、市場經濟和有產階級統治的國家看作命根子的西方資產階級來說都是致命性的”。中國宣布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后,美國擔心整個亞洲都將成為共產主義的天下。毛澤東本人也認識到,美國之所以鼓吹“中國威脅論”,是因為害怕中國的社會制度?!八麄兣挛覀兊恼?,怕我們在亞洲起影響。所以他們就經常說。中國不得了,將要侵略,等等。”
作為政治遏制的主要步驟,美國一直阻撓新中國加入聯合國。這固然給我國帶來諸多不利,但對于美國來說,該措施也是一柄“雙刃劍”。因為,既然中國沒有加入聯合國。那自然也就不用遵守聯合國的規章和條約。而中國在外交上的獨立自主與不畏強權又被美國解讀為“無法無天”。在美國看來,一個不受約束,處處挑戰現存國際體系的中國也是一種威脅。特別是中國擁有核武器后。美國更是害怕中國不遵守國際條約,隨意使用核武器,對它及其盟國造成損害。1960年埃德加·斯諾同毛澤東會談時。轉達了美國的這種擔心。他說:美國“害怕中國一旦有了原子彈,就會馬上不負責任地使用它。……全世界的和平每天都取決于中國的責任感。”當時,由于巨大的實力差距,中國并不能威脅到任何一個西方國家。因而。西方國家鼓吹“中國威脅論”,更多的是一種策略。是為其遏制、敵視中國尋找借口和理由。
與西方國家不同,亞洲鄰國傳播“中國威脅論”,一是害怕新中國會走上侵略擴張之路;二是與新中國有邊界問題尚未解決:三是其國內有較多華僑。對于亞洲鄰國來說。中國是強國、大國。盡管新中國從未侵略過任何一個國家。但它們仍然感到恐懼。(1)從中國歷史來看,盡管中國在絕大部分時間里是愛好和平的,但一些封建王朝也偶爾有對周邊小國進行侵略的經歷。(2)從世界歷史來看,每當一個大國強大后,幾乎都會走上侵略擴張之路。19世紀的英國、法國、德國、日本,20世紀的美國。概莫能外。根據世界歷史的經驗,亞洲鄰國推斷,強大后的新中國很可能也會走上侵略擴張之路?!翱窗?,中國也許要變成一個帝國主義,除了美、英、法帝國主義以外。又出現了第四個帝國主義——中國!現在中國沒有工業。沒有資本,可是過一百年以后,那才厲害呢!成吉思汗復活,歐洲又要吃虧,也許要打到南斯拉夫去!”
邊界未定是亞洲鄰國害怕中國的又一個原因。新中國成立時,與尼泊爾、巴基斯坦、緬甸都存在著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這些國家害怕新中國利用實力優勢,按照強權政治邏輯,在邊界劃定中侵占它們的領土。
國內有大量華僑生活是亞洲鄰國害怕新中國的第三個原因。新中國成立初期,海外華僑約有1200余萬人,其中大部分生活在東南亞國家。生活在東南亞的華僑不僅人數多、在居住國的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而且絕大部分擁有雙重國籍。亞洲鄰國不僅擔心中國會利用華僑來干涉他們的內政,而且擔心中國利用華僑中的共產黨員進行策反,把居住國演變為社會主義國家。
很明顯,與西方國家別有用心地鼓吹“中國威脅論”不同,亞洲鄰國害怕中國。一是對新中國的外交政策缺乏了解;二是與新中國之間尚有利益攸關問題未得到解決。
面對兩種來源和性質截然不同的“中國威脅論”,毛澤東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應對方法。
對于美國等西方國家惡意制造“中國威脅論”。毛澤東采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首先,他一再闡明,中國奉行的是和平外交政策。針對美國誣蔑中國“好戰”、易于侵略他國、對世界和平“不負責任”等言論,毛澤東反復闡明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號召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廣到所有國家的對外關系中去;“和平為上”。中國愿意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所有存在的問題。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又鄭重聲明:不管美國承不承認中國,不管中國能不能加入聯合國,中國都將承擔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世界和平的責任我們是要擔負的。我們不會因為不進聯合國就無法無天。像孫悟空大鬧天宮那樣?!?0世紀70年代,毛澤東又明確提出。中國永遠不做超級大國,永遠不稱霸。其次,毛澤東用事實證明,是美國自己在侵略中國和其他國家,而不是中國侵略了美國。1960年3月,毛澤東在同尼泊爾代表的講話時說:“我們從沒有侵占過美國一寸土地,檀香山和中國還隔著中途島,日本我們也沒有去侵占過,而美國卻侵占著我們的臺灣。我就不知道我們怎么成了侵略者?”1964年6月,毛澤東在同智利新聞工作者代表團的談話時,再次指出:“究竟誰是侵略者,好戰分子,要叫全世界人民來看。美國在中國周圍布滿了軍事基地。而且侵占了中國的臺灣?!迸c美國到處侵略擴張相對照,毛澤東指出,中國“一沒有搶奪各國市場,二沒有在國外建立軍事基地,三沒有派軍事顧問團到各國去。四沒有同各國訂立不平等條約并附有政治條件”。通過這些詳細的事實對比,有利于讓世界人民辨明,誰才是真正的侵略者。
對于并非惡意炒作“中國威脅論”的亞洲鄰國。毛澤東則給予充分理解。并采取講道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增加了解、消滅大國主義、簽訂國際條約等措施來減輕其對中國的擔心和恐懼。一是,講道理。闡明中國不僅沒有能力而且也沒有必要侵略他國。在跟國際友人的談話中,毛澤東反復闡明,中國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強大。盡管從政治上、人口上來說,中國的確是大國,但是。中國經濟還不發達。從軍事上看,中國的陸軍的確比較多,但并不擁有原子彈等先進的武器設施。“我們連一個原子彈也沒有,怎么能去侵略人家呢?”毛澤東同時強調。中國沒有必要侵略他國。(1)中國的地足夠多,沒有必要侵占他國土地?!叭思乙淮缤恋匚覀兌疾灰?。我們的土地相當多,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沒有開發。自己國家的事情都搞不贏,哪里會要別人的土地?中國人口雖然多,但完全可以通過發展生產力來滿足百姓的生活需求。”我們人口雖多,但是可以依靠自己滿足人民的吃、穿。……中國平均養活一個人只要十五分之一公頃的土地(一畝),有些地方只要三十分之一公頃(半畝)就夠了。我們人口在增加著,估計到二十世紀末中國人口將達到十億。可是到那時我們的工農業都發展了?!倍?,妥善解決邊界、華僑等歷史遺留問題。在處理與鄰國的未定邊界時。毛澤東嚴格按照和平協商、公平合理的原則來進行的。1960年1月。中國與緬甸簽訂了邊界問題的協定。此后,通過和平協商,中國和尼泊爾、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都簽訂了邊界條約或協定。為消除華僑給周邊國家帶來的威脅感。毛澤東主動采取了三項措施。(1)教育海外華僑遵守當地的法令和習慣,努力幫助當地人民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同當地人民友好相處,不參加當地的政治活動。(2)撤銷華僑中的共產黨組織,并承諾永遠不利用華僑去顛覆他國政府。()取消雙重國籍。三是,增進了解。由于不了解,亞洲國(3)家才按照歷史經驗來猜測新中國的外交政策。還是由于不了解,亞洲國家才容易輕信西方國家捏造出來的“中國威脅論”。毛澤東深知,要消除“中國威脅論”。必須想方設法增進他們對中國的了解。1955年萬隆會議中。中國派出強大代表團,在會上表明中國將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國際關系,給亞洲鄰國吃下了一顆定心丸。1957年緬甸代表在會見毛澤東時說:“自周恩來總理訪問緬甸并在我們共同倡導五項原則后,我們彼此都了解了,所以現在緬甸沒有害怕的情緒?!彼氖?,在外交實踐中杜絕大國主義。判斷一個國家是否實行和平外交政策。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為了使其他國家相信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澤東要求,中國人在國際交往時,必須“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大國主義。為了確保涉外工作人員不驕傲自大,平等對待比我國弱小的國家,毛澤東要求,首先,必須對涉外人員進行教育,講清大國沙文主義的危害,從思想源頭上防止出現大國沙文主義。其次,讓中小國家參與監督我國涉外工作人員的言行。最后,對于那些犯有大國沙文主義錯誤的人員。必須進行處理,以助他們改正缺點?!拔覀兣沙鋈サ娜?。可能有不好的。我們要檢查工作,如果發現有人對外國態度不好,就必須責令他改正錯誤;如果他不改,就調回來。”五是、簽訂國際條約,消除他國疑慮。盡管在歷史上,破壞國際條約的例子數不勝數,但在外交實踐中。互不侵犯條約仍是增強弱國安全感的一種有效途徑。
為了打消鄰國害怕中國侵略的心理。毛澤東主動提出,與它們簽訂友好互不侵犯條約。這樣,假設中國入侵它們,中國就成為違約者,成為背信棄義的一方。毛澤東在同緬甸、泰國等國代表談話時,都倡議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叭绻銈冇信d趣,可以……訂個友好互不侵犯條約。訂了條約,如果我們破壞了,我們就輸了理。”正是在毛澤東的倡議下,中國和緬甸、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都簽訂了友好互不侵犯條約。
1972年中美關系改善后,中美結成戰略聯盟,共同對付蘇聯。美國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威脅”的戒心大為減少。但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步入快速發展軌道。有些國家開始擔心中國的發展是否會對之構成競爭,以及發展起來的中國的外交走向問題。為了捎除疑慮,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鄧小平圍繞中國為什么要發展、發展起來的中國在國際社會究竟起什么樣的作用等問題。集中進行了闡釋。
第一,中國之所以要發展。并不是為了強大后侵略其他國家,而是因為自身太落后。早在1975年4月1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眾議院議長艾伯特、眾議院共和黨領袖羅茲時指出:我們這個國家還很落后。我們也有一些雄心壯志??茨懿荒茉诙兰o末達到比較發展的水平。所謂比較發展的水平,比你們、比歐洲的許多國家來說,還是落后的。我們的人口多。有八億人,人均國民收入還是很低的。要達到你們和歐洲、日本的水平。至少要五十年的時間,而到那時候,你們又發展了。1979年12月,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太平正方時再次指出:“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達到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后的。
第二。中國永遠不稱霸。中國的發展不僅不會威脅世界和平,反而會增加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無論是在與國際友人的談話中,還是在聯合國的講壇上,鄧小平都莊嚴承諾,中國永遠不稱霸。由于一國是否對外構成威脅只與該國的對外政策有關。而與該國的實力大小無關,因而,只要中國不對外實行霸權主義,理所當然就不會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鄧小平進而指出。由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生產力還不發達,擺在第一位的任務始終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為了實現發展目標,“中國最希望和平?!奔热恢袊鞘澜绾推降膱远ňS護者,那么,中國越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也就越大?!爸袊l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第三。中國的發展不僅不會對世界構成威脅,反而會促進世界發展。(1)由于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各國的相互依賴。發達國家的發展已經離不開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發達國家要繼續發展,其資本、貿易、市場都需要到發展中國家尋找出路。如果第三世界國家繼續窮困,發達國家就不可能獨善其身,繼續發展?!昂茈y說這十一二億人口的繼續發展能夠建筑在三十多億人口的繼續貧困的基礎上?!薄叭绻戏嚼^續貧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沒有出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將為容納西方國家更多的資金、商品提供可能,同時也為西方提供一個更大的市場。盡管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會隨著發展而增強,但由于西方國家將繼續在科技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因而,中國的發展并不會對西方國家構成威脅?!鞍l達國家技術領先,高檔的東西多,怕什么?”(2)發展起來的中國將有更充足的實力給其他第三世界提供各種援助,幫助它們發展。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西方國家曾一度認為中國會“崩潰”,會“垮下去”。當西方的預言破裂,面對依然發展迅速的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威脅論”重新泛濫。并有越演越烈之勢。與毛澤東年代相似。這一時期西方國家和亞洲鄰國都在散播“中國威脅論”。
西方國家大力鼓吹“中國威脅論”,首先來源于它們對中國迅速發展、并逐漸與之縮小實力差距的一種不安。1990年8月,日本防衛大學副教授井友秀在《諸君》雜志上發表《論中國這個潛在的威脅》一文,第一次從國力的角度把中國看作一個潛在的敵人。之后。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中國經濟威脅論”在西方也一直居高不下。西方國家并非單純害怕中國的經濟發展對之構成挑戰。它們更害怕中國對之建構的國際機制、話語霸權以及行事作風進行否定、顛覆。近代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實力優勢,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國際機制,牢牢操控著“人權”、“民主”等領域的話語霸權,還通過經濟封鎖、援助時附加政治條件等多種方式,干涉他國內政。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西方國家按照自己曾實施過的強權政治邏輯推斷。強大后的中國很可能將用武力的方式推翻它們建立的國際體系。此外,中國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交中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倡導世界和文明的多樣性。其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其發展模式和處事風格也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贊賞。但是,西方國家從冷戰思維出發。認為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得越成功。其國際影響力越大,對其構成的威脅也就越大。由于西方國家旨在制造“中國威脅論”遏制中國發展。故此時期“中國威脅論”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即,西方國家陷入一個悖論中,將中國的發展與存在的問題都統統列入“中國威脅論”之中。一方面,西方國家高談中國經濟發展、軍事發展如何對之構成了威脅,另一方面又認為中國難以養活十多億人口、無力解決自身的環境問題,叫囂中國“人口威脅論”和“環境威脅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亞洲鄰國散布“中國威脅論”。原因非常復雜。這其中既有因對中國的外交政策缺乏了解和信任而害怕中國發展的,也有相當的國家是別有用心的。例如,日本散布“中國威脅論”,是為了借機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為成為“政治大國”鋪路i印度散布“中國威脅論”,是為了借此大力發展軍備,實現地區霸權。1998年印度試爆核武器,理由就是“中國威脅論”。菲律賓散布“中國威脅論”,是為了借此謀求南海領土主權。
針對這些來源復雜的“中國威脅論”,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應對。
第一,反復闡明中國和平意愿和和平外交政策。表明“中國強大”并不等于“中國威脅”。無論是在國際場合,還是在國際關注程度較高的國內會議上。江澤民多次莊嚴承諾,中國永遠不會稱霸;中國的發展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因為,中國必須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且長期遭受列強侵略、壓迫和欺凌,故絕不會把這種痛苦再加之于人?!爸袊嗣駸釔酆推健詻Q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無論什么時候。中國都永遠不稱霸。這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的莊嚴承諾?!苯瓭擅襁M一步指出,不是中國的發展威脅了世界。而是如果中國不發展才會真正對世界構成威脅?!叭绻际澜缛丝诮姆种坏闹袊话l展,長期貧困落后下去,那就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帶來嚴重影響。”
第二,提出新安全觀。為了批駁西方國家認為中國堀起必然走向對外侵略擴張道路的錯誤觀點。江澤民旗幟鮮明地提出新安全觀。新安全觀的核心是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人類面臨越來越多的共同問題的背景下,各國的安全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種共同安全。實現這種安全的途徑,不是戰爭或侵略他國,而是“互信、互利、平等、協作”。新安全觀的提出。不僅從理論高度說明了為什么中國追求的安全目標是共同安全,不是一國之安全,而且指明了中國實現安全的途徑是相互信任、平等合作。這是一條與威脅絲毫沒有關聯的道路。
第三,公開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的信息。增加敏感問題的透明度,用事實反擊“中國威脅論”。針對中國“軍事威脅論”,從1998年起,我國多次發表《中國的國防》白皮書,闡明中國國防的基本情況及中國的發展將對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針對中國“人口威脅論”,中國于1996年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2000年發表《中國21世紀人口與發展》白皮書,對中國到底能不能自己養活自己給予回應。針對中國“環境威脅論”,2006年中國發表《中國的環境保護(1996-2005)》白皮書,對中國的環境保護政策給予闡明。此外,中國還就世界關注的中國的軍備問題、防擴散問題等都發表了白皮書。對這些敏感信息的披露。不僅用事實回應了中國的發展不會威脅他國,而且同時也闡明了中國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絕不會把困難“輸出”到其他國家。
第四,積極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用實際行動消除“中國威脅論”。中國是否會威脅其他國家。其他國家除了聽其言之外,也要觀其行。中國則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宣告,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1997-1998年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為穩定亞洲金融局勢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東南亞地區一度猖獗的“中國威脅論”有所收斂。2001年“9·11”事件后,中國并沒有幸災樂禍,而是積極參與到全球的反恐合作中。2002年,并非《京都議定書》簽字國、沒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指標和義務的中國宣布批準該條約,在環保領域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2003年,為維護地區穩定。中國開始積極推動朝核六方會談……所有這一切都在向世界昭示,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威脅論”是沒有根據的。
第五,繼續與周邊鄰國劃定邊界,減小其對中國的擔心。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繼續在相互尊重主權和互諒互讓的基礎上,同周邊鄰國開展邊界談判。會談取得圓滿成功。中國分別與老撾、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坦、俄羅斯等國簽訂了邊界協定,并與越南簽署了《中越陸地邊界條約》。
第六,積極融入國際組織,減輕其他國家的對中國的顧慮。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全面參與國際組織。據統計,到2003年,中國參加的協定性國際組織中,國際組織聯盟的有25個,全球參與率達到67.57%;中國參與全球普遍性的國際組織有372個。全球參與率為73.66%;參與洲際性國際組織548個。全球參與率為50.74%;參與的地區性國際組織有507個,全球參與率為9.75%。這些國際組織并非中國發起,中國積極加入,接受國際組織的監督和約束,既是中國全面參與國際社會的表現,也是在為減輕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擔心而努力。
縱觀三代領導集體應對“中國威脅論”的思想和實踐,方法,盡管各時期各代領導集體應對“中國威脅論”的側重點不同,方法也有差異,但其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即,都是先分析“中國威脅論”的來源,然后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進行應對。在具體應對過程中。嚴格區分惡意炒作的“中國威脅論”和因為不明白、不信任中國外交政策而確實對中國感到害怕兩種情況。對于前者,三代領導集體都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予以還擊;對于后者,中國則充分予以理解,并從解決對方最為關心的問題著手,用實際行動逐步減輕、消除其恐懼。因而。三代領導集體應對“中國威脅論”的思路是一脈相承的。實踐也已經證明,這種應對思路是有效的。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中國反擊“中國威脅論”的理論和方法也日趨成熟。毛澤東時期。由于中國當時并不發達,毛澤東更多的是從中國能夠解決自身問題、不需要侵略其他國家人手來批駁“中國威脅論”。而對周邊國家擔心的中國有朝一日強大了會不會對外侵略并沒有過多論述。到了第二代領導集體時期,中國的發展已經開始讓世界感到震驚,鄧小平則從中國的發展不會對世界構成威脅的角度反擊“中國威脅論”。到了第三代領導集體時期。中國的發展和強大已成既定事實,此時江澤民則從中國的發展不會對世界構成威脅、中國不發展反而才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威脅兩個方面批駁了“中國威脅論”。又如,毛澤東時期,面對其他國家擔心中國走上侵略擴張之路,毛澤東昭告世界。中國是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的。到了鄧小平時期,則提出“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外交政策層面說明中國不會進行侵略擴張。到了第三代領導集體期間。江澤民除了一如既往地強調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外,還提出新安全觀,從新的安全觀念的理論高度闡明中國不會對外侵略。
與此同時。中國反擊“中國威脅論”的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領導集體期間。中國反擊中國威脅論,主要依靠講道理和解決與對方利益攸關的具體問題兩種途徑。而到了第三代領導集體期間,除繼續沿用以上兩種傳統方法外。還通過增加敏感問題的透明度、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等多種方式來進行。
因而,無論是從理論本身的完善方面,還是從應對“中國威脅論”的方式、方法方面。三代領導集體應對“中國威脅論”的思想,都不是一種簡單的繼承關系,同時也是一種發展關系。但是。后一代領導集體在應對“中國威脅論”方面取得新突破。絲毫不掩上一代領導集體反擊“中國威脅論”所取得的成就。因為。任何事務的發展都要經歷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何況,中國三代領導集體面對的“中國威脅論”的來源也不一樣。每一代領導集體都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應對了“中國威脅論”。
既然“中國威脅論”是部分別有用心的國家遏制中國、實現自身霸權的一個工具,既然在社會制度、文化背景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下,其他國家真正了解中國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因此,“中國威脅論”將一直伴隨著中國的發展。也正是因為如此,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執政后,反擊“中國威脅論”仍是其一項艱巨的任務。在反擊“中國威脅論”中,他們繼承了前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概括起來,主要有兩點:一是有差別地對待散布“中國威脅論”的國家;二是既從理論上闡明中國強大后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侵略,又通過具體的外交實踐增強其他國家對中國的信任。與此同時,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在反擊“中國威脅論”的實踐中,又有突破和創新。(1)提出了和諧世界思想。和諧世界的提出。不僅從外交戰略的高度回答了中國外交的和平走向,而且用西方國家聽得懂的語言(“和諧”一詞在古希臘的文獻中就已經出現)指明了中國力圖構建的是“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這與西方國家所熟悉的按照“叢林原則”運作的世界模式是截然不同的;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也是根本站不住腳的。(2)從邏輯上推翻了西方國家對中國“國強必霸”的猜測。胡錦濤、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在多種場合闡明,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制度從本質上決定了中國只能走和平發展道路,而經濟全球化、各國相互依賴的加深以及全球性公共問題的出現。又從現實條件上決定了中國只能走和平發展之路。西方國家“國強必霸”的邏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3)與“中國威脅論”針鋒相對,強調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貢獻。中國的發展,無論對世界和平、還是世界發展,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總之,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中央領導集體反擊“中國威脅論”的思想日趨成熟,已初步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理論、思路、方法。這些都為我國今后繼續反擊“中國威脅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