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消費(fèi)最高的唐人街
雖然說波士頓的唐人街比起紐約的還是要小很多,可是仍然為全美第三大的唐人街。它的周圍都被金融區(qū)所覆蓋,也是全美國消費(fèi)最高的唐人街,到哪里都要注意錢包的彈性和厚度。
其實,全世界除了中國大陸和臺灣以外的唐人街都有兩個特點(diǎn):第一點(diǎn)就是唐人街住的都是唐人也就是中國人;第二點(diǎn)是所有的唐人街都非常靠近市政府,也就是說在最繁華的DOWNTOWN地區(qū)。這是因為早年來的中國移民文化素質(zhì)都比較低,掌握外國語言能力較差,生活當(dāng)然要在一些交通發(fā)達(dá)靠近地鐵的地段,這樣做生意跑買賣都相對有優(yōu)勢。所以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要找唐人街,那么先找市政府保準(zhǔn)不會出錯。
波士頓的唐人街也不例外,地鐵的橙線有一個站就叫CHINATOWN,距離波士頓的市政府GOVERNMENT CENTER也就是一兩個站的距離。CHINATOWN的另外一個特點(diǎn)是,這里的人幾乎只說粵語,也許早期的這些移民都來自沿海一帶吧。只是我這種會說粵語的人便占了很大的便宜,常常會有老板因為看我能說粵語而給我打折。據(jù)說對于美國人而言。粵語是獨(dú)立于中文的另外一種語言,所以除了英語,我還算是懂得另外一門外語的。
因為在CHINATOWN有很多的中餐館,所以這里就成了中國人聚餐的首選之處。說到在CHINATOWN吃飯,醉瓊樓會是很多人的首選,無他,可能是因為大凡到此一游的人多要嘗嘗New England的龍蝦,醉瓊樓的龍蝦價格大概是這里最便宜的。10元一道菜,量也不小,點(diǎn)夠三個菜便可以點(diǎn)一道龍蝦,也是10元一份,有三個龍蝦,比起我在LEGAL SEAFOOD吃的龍蝦不知道要便宜多少倍。不過在這里吃飯最能體會飯菜質(zhì)量的不穩(wěn)定,同一道菜,隨著師傅的不同,或者由于師傅心情的不同,就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滋味來。在吃龍蝦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大家經(jīng)常拿這里的龍蝦開玩笑。往往是有三個龍蝦頭。可是實際只有兩個龍蝦身。而且還要注意不要點(diǎn)那些給美國人吃的菜,因為這些菜都根據(jù)美國人的口味做過了改良,已經(jīng)不是正宗的中國菜了。如梅菜扣肉很差,甜得發(fā)膩,肉和梅菜都稀爛,一無口感,二無滋味。乳鴿也不好,肉老嚼不動,還有些腥。
HARVARD SQUARE附近就有一家叫燕京的中國餐館,里面的菜口味全美國化了。其實我覺得還是保持中國的特色比較好,因為我有很多的美國同學(xué)和朋友都向我抱怨燕京的菜不好吃,不像中國菜,老是嚷嚷著要我?guī)麄內(nèi)コ哉诘闹袊?
唐人街的豆腐花
今天和雷,還有GRACE去了唐人街的龍鳳茶樓喝早茶。這家茶樓提供的早茶還算不錯,款式比較多,口味和其他幾家比較起來,可以說是比較接近正宗的廣東口味。
唐人街幾乎所有的餐館都是說粵語的,主要是早年從廣東香港等沿海一帶的城市過來的移民所經(jīng)營,所以菜式也以粵菜為主。我的同學(xué)朋友中會說粵語的不多,于是每次過來吃飯或者喝早茶,我都是點(diǎn)菜的主力。
因為恰逢周末,所以來喝早茶的人很多。不過因為人多,所以可供選擇的點(diǎn)心款式也很豐盛。我每次來喝早茶,一般只吃熟悉的幾種,比如說蝦餃、燒麥、腸粉。不過每次我一定不會忘記的就是豆腐花,白色的軟軟滑滑的豆腐花,澆上糖漿,一口下去,有股清甜的味道。曾經(jīng)和美國朋友一起喝過幾次早茶,發(fā)現(xiàn)他們對豆腐花也是情有獨(dú)鐘,或許是那股清甜也非常適合美國人的口味吧!
今天我也不例外,依舊叫了一碗豆腐花,高興地吃了起來。聊著聊著,大家突然開始回憶起童年的時光。我忍不住想起自己還在上小學(xué)一年級的時候,家里住的那附近,常常會有人挑著自家做的豆腐花穿梭到大街小巷中叫賣。每當(dāng)我放學(xué)后回到家里做作業(yè)時,總能聽見外面有人在叫喚著:“賣豆腐花略!”然后歡欣地和媽媽要一塊錢,從賣豆腐花的大伯那里買上一飯盆的豆腐花,一家人都能吃了。那時候的豆腐花總覺得磨得特別鮮嫩,特別香滑,總也感覺吃不夠。放寒暑假,媽媽會把我送到外婆家,那會兒外婆還住在一個小城里,我現(xiàn)在只記得房子的外面有條長長的斜坡,我每天都會和小兩歲的表弟一起坐在斜坡的階梯上,等著賣豆腐花的大伯。然后用5分錢買上一大碗的豆腐花,然后撒上香香的黑芝麻,成了我們每天的功課之一。這幅畫面也一直珍藏在了我童年的記憶中……
來到美國后,每次在唐人街喝早茶,吃豆腐花的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時候歡天喜地吃豆腐花的那些時光片段,總覺得特別感觸。豆腐花還是那么好吃,只是生活中其他的很多東西都在悄然地發(fā)生著變化,而我也不知不覺地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