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預防和治理“城市病”。2010年11月30日,北京市委十屆八次全會通過的《中共北京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提出:“要把管理提高到與發展同等的高度,全力提高科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強化管理的意識,樹立現代化的管理理念,推動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通過科學管理提高首都工作的質量、效益和水平。”無論是強調“預防和治理‘城市病’”,還是強調“把管理提高到與發展同等的高度”,都說明:城市管理已經成為從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關注的重要問題。
如何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質量?本期特別策劃了“低碳城市”一組文章。《碳排放強度視野下的中國經濟“低碳化”》分析了影響中國碳排放強度降低的因素,提出了加快中國經濟低碳化進程的主要措施,包括:走“人本化、可持續”的城鎮化道路,建設低碳城市;引導消費結構理性升級,形成可持續消費模式等。《城市能源消費與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清單》則以上海為例實證性研究了上海市能源利用相關的碳排放路徑,從消費側找到碳排放的根源,有助于政府確定減排目標,制定和實施行動計劃,提出切實、有效地溫室氣體減排措施和方案。《上海世博會環境效應的延續和擴散》認為,籌辦、舉辦世博會實現了環境價值和規范對政治系統和全社會全方位輸入,強化了低碳環境社會共識;促使低碳環境知識從知識共同體迅速走向社會,成為社會性的融合知識。世博會結束之后,延續和擴散環境效應是傳承世博精神的重要體現。
2010年有兩件大事引起世界的關注:一個是吸引了7307萬人參觀的上海世博會,胡錦濤總書記在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會上指出上海世博會是“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界性盛會”;一個是吸納了45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廣州亞運會,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法赫德·薩巴赫親王稱廣州亞運會在很多方面甚至可以與北京奧運會相媲美。在上海世博會“成功、精彩、難忘”的背后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其中,市容環境建設者們功不可沒。交流平臺欄目刊發的《精彩世博 美麗上海》一文充分展現了上海市市容環境的建設和管理者們為世博會舉辦所作的努力,讓人敬佩。同樣,在廣州亞運會“非常好”的背后也凝聚著市容環境建設者們的汗水。城市運行管理欄目刊發的《依托亞運 唱響城市環境建設永恒主題》一文提出:廣州一系列關乎全局、影響長遠的務實舉措,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環境面貌,提升了城市競爭力。
城市管理前沿欄目主要關注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中國城市規劃與管理面臨的挑戰和應對,一個是智慧城市建設。不久前,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中國市長協會和聯合國人居署聯合發布了英文版《中國城市狀況報告2010/2011)》,報告提供了在一個全球化的范圍內、在飛速發展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背景之下,中國為保持其城市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應對之策,提出的觀點值得研究。《“智慧城市”的內涵論析》一文提出,智慧城市就是以智慧的理念規劃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設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的方式發展城市,從而提高城市空間的可達性,使城市更加具有活力和長足的發展。文章有新意。
信息化城市管理欄目重點關注的是杭州數字城管的發展問題。《數字城管的創新實踐與發展愿景》一文提出,四年多來,杭州數字城管堅持以提升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運行實效這三項核心競爭力為主抓手,立足“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處置問題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全面實施了問題及時解決率考核,使運行實效不斷提高到新水平。杭州的經驗值得借鑒。
人物訪談欄目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楊宏山。他提出了一個新的看法:數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基礎是堅持掌舵而不劃槳。數字化城市管理是通過制度安排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促使各個職能部門和專業機構切實履行自身責任。換言之,數字化城市管理本身不向市民直接提供服務,它不是劃槳者,而是掌舵者,領導者通過制度建設來實施城市運行管理。這些觀點包含著新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