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以濰縣青和喜諾曉蘿卜為試材,針對影響花藥培養的因素——活性炭和NO-3/NH+4,以改良Keller培養基為基本培養基進行試驗。結果表明,濰縣青適宜誘導培養基為添加0.15%活性炭的基本培養基,喜諾曉蘿卜的適宜誘導培養基為NO-3/NH+4為2∶1的基本培養基。并據此建立了兩種青蘿卜的花藥培養體系,擴大了可以應用花藥培養技術的蘿卜基因型范圍。
關鍵詞:青蘿卜;花藥培養;單倍體
中圖分類號:S631.103.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2-0033-02
單倍體在作物遺傳育種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花藥培養是獲得單倍體的一個簡單有效的途徑,目前已經在多種作物上成功應用[1~7]。蘿卜是一種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蔬菜作物,利用單倍體可以加快蘿卜的育種進程,因此花藥培養在蘿卜上的應用研究較多,已有成功的報道[4~6]。但目前成功進行花藥培養的蘿卜基因型范圍較小,同時成胚率較低。本試驗研究了兩種青蘿卜材料的花藥培養體系,以期擴大基因型范圍,提高成胚率,為花藥培養技術在蘿卜上的應用提供有益的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共采用2個蘿卜品種(表1)。2009年4月中旬露地直播,6月初抽薹開花。期間田間常規管理,控制病蟲害發生。
1.2 方法
1.2.1 花蕾選擇與預處理 盛花期選擇健壯植株約2~4 mm的花蕾,連枝一同取下,封在罐頭瓶中置于4℃冰箱中低溫處理3 d。
1.2.2 胚狀體誘導方法 將花蕾從冰箱中取出,先用75%酒精消毒30 s,然后用0.1%升汞消毒10 min,最后接種于含有不同炭濃度和NO-3/NH+4不同配比的改良Keller培養基[3]上。培養皿直徑為60 mm,每皿接種36個花藥。接種后將培養皿用封口膜封口置于35℃培養箱中暗培養24 h,之后取出放在25℃培養箱中暗培養20 d左右即可誘導成胚。
1.2.3 活性炭對成胚的影響 以改良Keller培養基為基本培養基,活性炭濃度設為0、0.05%、0.1%、0.15%和0.2%,其中0.05%濃度為基本培養基含量。每處理接種9皿,重復3次。
1.2.4 NO-3/NH+4對成胚的影響 以改良Keller培養基為基本培養基,保持其中NH4NO3含量不變,調整KNO3和(NH4)2SO4含量使NO-3/NH+4比值為4∶1、3∶1、2.5∶1、2∶1和1∶1,其中2∶1含量為基本培養基含量。每處理接種9皿,重復3次。
1.2.5 成胚率 成胚率(%)=胚狀體個數/培養花藥個數×100
3 結論與討論
在花藥培養體系中,單倍體胚狀體的誘導階段最適培養基差異較大,而在生芽、生根培養階段在相同培養基上的長勢無明顯區別[6],因此建立花藥培養體系的關鍵在于單倍體胚狀體誘導培養基的選擇。本研究得到了兩種青蘿卜具有較高成胚率的單倍體誘導培養基,基于此可以建立兩種青蘿卜的花藥培養體系,擴大可以成胚的蘿卜基因型范圍。
研究中發現活性炭在一定濃度范圍內能夠提高蘿卜花藥培養單倍體胚狀體的誘導率,超出一定濃度后則降低,因此適量的活性炭對濰縣青蘿卜花藥培養單倍體誘導有促進作用。
氮素的量和不同形態氮素的比例對培養效果有明顯的影響[7],這在本試驗中兩種青蘿卜單倍體胚狀體誘導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在本試驗中NO-3/NH+4比例甚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是否可以認為蘿卜花藥單倍體胚狀體的發生與氮素以及氮素不同形態的比例有關,此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參 考 文 獻:
[1] 隋新霞,黃承彥,楚秀生,等. 易花藥培養的早熟小麥新種質K35[J].山東農業科學, 2007,1:116-117.
[2] 張清霞,楊曉云,張淑霞,等. 大白菜花藥培養影響因素的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 2009,1 :58-60.
[3] 陳 峰,朱其松,張士永,等. 水稻DH群體的構建及其特征分析[J].山東農業科學, 2009,1:23-26.
[4] Litcher R. Efficient yield of embryoids by culture of isolated microspores of different Brassicaceae species [J]. Plant Breeding,1989,103:119-123.
[5] Song J S. Induction of microspore-derived embryos in anther culture of Raphanus sativus L.[J].J. Korean Soc. Hort. Sci.,1992,3(6):425-431.
[6] 張 麗,趙秋菊,付傳翠,等. 蘿卜花藥培養技術研究 [J]. 華北農學報,2006,21(6):55-58.
[7] 劉慶昌,吳國良. 植物細胞組織培養[M].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