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不同皮色、肉質色蘿卜為試材,采用常規方法對肉質根膨大過程中的主要農藝學性狀進行了系統測定。結果表明,蘿卜生長過程中,地上部與地下部的生長同步進行,地上部的生長狀況,影響肉質根的膨大,進而影響產量;育種過程中,選擇根重/葉重比值大的品種有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
關鍵詞:蘿卜;農藝學性狀
中圖分類號:S631.10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4-0031-03
蘿卜(Raphanus sativus L)是我國原產的重要蔬菜。近年來,蘿卜以其營養豐富和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在蔬菜產業和人們生活中的位置日益顯著,而優良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是促進蘿卜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本試驗對蘿卜肉質根膨大過程中主要農藝學性狀的動態變化進行了觀測,旨在為蘿卜育種及合理栽培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08年8~11月在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供試蘿卜品種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魯蘿卜3號(秋冬品種,紅皮白肉,生長期70天左右)、魯蘿卜4號(秋冬品種,綠皮綠肉,生長期70天左右)、魯蘿卜6號(秋冬品種,綠皮紅肉,生長期70天左右)。
1.2 試驗方法
s月19日播種,9月6日定苗,株距15 cm,行距50 cm,壟高10 cm。于9月12日(蘿卜破肚期,這時的蘿卜根皮可分離,且發育較好)第一次取樣,以后每周取樣1次,至采收期共取樣8次。采樣時每品種各選擇大小、成熟度一致的肉質根20個,取蘿卜的葉片及根部進行各項指標的測量。田間管理同常規生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蘿卜肉質根膨大期間葉數和葉重的變化
如圖1所示,在蘿卜肉質根膨大過程中,3個品種的葉數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在生長59~66天之間,3個品種的葉數都呈下降趨勢,在收獲前1周又呈現回升趨勢,其中,魯蘿卜3號葉數下降的時間相對其它兩個品種提早1周。不同品種之間葉數存在一定差異,魯蘿卜6號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葉數顯著高于其它兩個品種,魯蘿卜3號葉數最少。
蘿卜肉質根膨大期間葉重的變化與葉片數的變化趨勢相對一致(圖2)。在生長59~66天之間,3個品種的葉重都呈下降趨勢,在收獲前1周又呈現回升趨勢。其中,魯蘿卜3號葉重下降的時間較其它兩個品種提早1周。
試驗中,在生長59~66天期間葉數、葉重下降,之后又回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此期間,部分老葉黃化脫落,而新生葉尚未完全伸展,導致葉數、葉重呈現下降趨勢;隨著新生葉的擴大生長及生長點不斷分生新葉,葉數和葉重又呈現回升趨勢。

2.2 蘿卜肉質根膨大期間根徑和根長的變化
在肉質根膨大過程中,3個品種的根徑生長變化差異不顯著,且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圖3)。從破肚初期到收獲期,根徑生長一直呈上升趨勢。整個生長過程,隨著肉質根的不斷膨大,蘿卜根徑逐步增加。其中,魯蘿卜3號較魯蘿卜4號和魯蘿卜6號在52~66天之間有一個生長緩慢期,隨后肉質根又迅速膨大。
在蘿卜肉質根膨大過程中,蘿卜肉質根長度增長相對穩定,隨著生長天數的不斷增加,肉質根的長度穩步提高(圖4),其中魯蘿卜4號的增長幅度顯著高于魯蘿卜3號和魯蘿卜6號。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葉數和葉重的變化趨勢與根徑和根長的變化趨勢相對應,在葉數和葉重下降的同時,根徑和根長增加的趨勢變得平緩。這說明地上部葉片的生長影響到肉質根的膨大,這是由于葉片衰老導致光合能力下降,干物質積累減少所致。
2.3 蘿卜肉質根膨大期間根重的變化
由圖5可以看出,在蘿卜肉質根膨大過程中,3個品種的根重一直處于積累狀態,即破肚后肉質根重量逐漸增高,隨著生長天數的增加,根重增加顯著。而魯蘿卜3號在生長52~66天之間則經過短暫的平穩期,在生長66天左右即開始迅速回升,其根重變化顯著高于另外兩個品種。
2.4 收獲時不同類型蘿卜的主要農藝學性狀比較
收獲時,在農藝學性狀上,不同品種表現出其固有的品種特性,相比較而言,魯蘿卜3號屬于粗短型,其根徑最大(9.33 cm),根長最小(15 cm)。魯蘿卜4號與之相反。
從生物學產量分析,地上部葉片生長量大的品種,其單根重(可食用部分)不一定大,例如,魯蘿卜6號平均單株葉重0.25 kg,比魯蘿卜4號多0.06 kg,而666.7m2產量卻比魯蘿卜4號少1022 kg;不同品種間的根重/葉重比值存在較大差異,魯蘿卜4號根/葉高達3.16,而魯蘿卜6號僅為1.64。這說明不同品種的蘿卜,其功能葉的光合效率是不相同的(見表1)。

3 討論
本試驗中,不同蘿卜品種間地上部與地下部變化趨勢較為一致。各品種地上部在生長59~66天之間。葉數和葉重均有所下降,在此期間,蘿卜根長、根徑及根重的增加也非常緩慢。由此可見。同為營養器官,蘿卜的葉與肉質根的生長是同步的,這就意味著對養分的需求也是同步的。因此。蘿卜生長過程中,苗期養分的供應主要是促進光合器官的建成,應注重氮肥的使用,而肉質根膨大期為增加產量,應以促進根系生長和光合產物運輸為主,增加磷鉀肥的投入。
本試驗結果表明,蘿卜在整個生長期間肉質根是一個持續膨大的過程,一直到收獲時,尚未檢測到根重下降,所以適當延遲采收可以增加產量。但是,如果過熟,蘿卜會出現糠心、品質下降等,嚴重影響品質,尤其對生食水果蘿卜而言,會失去其應有的口感。因此具體延遲到什么時間,應根據品質測定,結合產量綜合分析,適時采收。
雖然在蘿卜的整個生長過程中地上部與地下部同時生長,但并不是地上部生長量大的品種,其單根重就大,即不同品種間的根重/葉重比值存在較大差異,這說明不同品種的蘿卜,其功能葉的光合效率是不相同的。育種過程中是否可以將光合效率作為一個重要指標,通過葉片的光合測定,選擇光合效率高的品種以提高產量和品質以及這種高光合效率是否會穩定遺傳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4 結論
4.1 蘿卜生長過程中,地上部與地下部的生長同步進行,地上部的生長狀況,影響肉質根的膨大,進而影響產量。
4.2 育種過程中,選擇根重/葉重比值大的品種有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育成高產優質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