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更大發揮雜交水稻F。代的雜種優勢,在雜交水稻F。代制種技術模式上進行研究得出:雜交水稻新品種Ⅱ優1511的父母本666.7m2基本苗19萬,666.7m2噴灑赤霉素25g,666.7m2制種產量達到313.4 kg。
關鍵詞:Ⅱ優1511;雜交水稻;制種;父母本基本苗;激素“920”
中圖分類號:S511.038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4-0020-02
雜交水稻F1能把雙親的優勢同時表現出來,單產高,用種少,深受廣大農民喜愛,但其制種產量低,種子價格高,給農民增加了經濟負擔。近幾年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有很大突破,制種產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同緯度、不同海拔地區、不同雜交組合在制種技術上不能按一種模式去操作。
為獲得本地推廣的Ⅱ優1511高產保優制種技術,特進行本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材料有恢復系信恢1511、不育系Ⅱ~32A、赤霉素(激素“920”)、防治稻粒黑粉病等病蟲藥劑。
1.2 試驗設計
父母本基本苗、“920”施用量兩因子4水平正交試驗設計。小區面積不等,箱(畦)長定為15m,廂寬設2.00、2.33、2.67、3.00 m 4個水平,每廂面積分別為:30、35、40、45 m2。兩行父本,父本行穴距33.33 cm×20.00 cm,每行父本插75穴,母本行穴距16.67 cm×16.67 cm,母本距父本20.00 cm。4個箱寬水平分別栽植父母本數為1 050、1 230、1 410、1 590穴,折合666.7m2穴數約為2,3萬穴。父母本每666.7m2基本苗數按照13萬、16萬、19萬、22萬4個水平計數栽播。
設父母本666.7m2插栽苗數為試驗因子A:A1=13萬,A2=16萬,A3=19萬,A4=22萬;赤霉素(“920”)666.7m2用量為試驗因子B:B1=15 g,B2=20 g,B3=25 g,B4=30 g。根據正交試驗設計2因子4水平正交試驗共有16個處理。
1.3 播種技術
浸種前要將種子翻曬1~2天,增加種子的活力,精選種子,除去混雜于種子中的雜質。浸種時先用鹽水選種,除去秕谷,再用50%的多菌靈浸種。4月23日和4月30日分兩期播種父本,播種要均勻稀播培育多蘗壯秧,35天以后移栽。4月20日播母本,25天左右后移栽。兩期父本的栽插比例為4:2,相間栽種。
1.4 秧田與本田管理技術
本試驗各處理秧田和本田管理技術相同,主要包括制種田選擇、施肥、灌水、花期調控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的結實率、千粒重及黑粉病發生率
從表1中可以看出,Ⅱ優1511父母本666,7m2基本苗在13萬和666.7m2噴灑赤霉素25 g情況下結實率最高,隨著基本苗的增加結實率下降,千粒重變化不明顯,稻粒黑粉病發病率有增加趨勢。
從表1中還可看出,赤霉素的噴灑量對Ⅱ優1511的制種結實率影響較大,各個處理隨著赤霉素噴灑量的增加結實率都有所提高,但達到30 g時結實率顯著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大量噴灑赤霉素導致父母本過度繁茂從而影響父本花粉的飄散,降低母本接受花粉的能力。從黑粉病發病率結果看,父母本基本苗和赤霉素噴灑量對黑粉病發病率都有較大影響。從父母本基本苗上看,隨著父母本基本苗的增加黑粉病發病率也在增大;從赤霉素噴灑量上看,隨著赤霉素噴灑量的增加黑粉病發病率也在增加,可見赤霉素的噴灑量對Ⅱ優1511制種達到高產優質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2.2 不同處理的產量比較
由表1可知:隨著父母本基本苗的增加制種產量也在增加,過度密植則會造成制種產量減少;適量噴灑赤霉素能夠提高制種產量。水稻新品種Ⅱ優1511制種在父母本666.7m2基本苗19萬、赤霉素噴灑量25g處理(A3B3)下產量最高,父母本基本苗22萬、赤霉素噴灑量25g處理(A4B3)下產量次之。

3 小結
雜交水稻新品種Ⅱ優1511的高產優質制種技術模式為:父母本666.7m2基本苗19萬、赤霉素噴灑量25 g,即合理稀播父母本,科學適量噴灑赤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