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武,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中國金融博物館首席顧問,頗具影響力的華人經濟學家。
有朋友問我,“你最崇拜、尊敬的偶像人物是誰?”我的回答是,任何自我成就的人!不管領域是什么,只要是他自己努力奮發而成,我就最尊敬他、崇拜他。正因為這一原因,我跟陳笛(編者注:作者15歲的女兒)談到的商業模式案例,從微軟的蓋茨、星巴克的舒爾茨、沃爾瑪的沃爾頓、重慶力帆的尹明善到亞新科的杰克等等,幾乎都是普通家庭出身但自我奮斗的個人創業故事,而他們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獨特的商業模式,每個模式背后又蘊含著基本的經濟學原理。
星巴克沒有花過一分錢做廣告
早晨跟陳笛談完蓋茨的微軟商業模式后,她對軟件產品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這一點印象極深,知道了原來一旦微軟開發出Windows軟件之后,每多賣一份軟件,其成本對微軟來說接近零,每份260美元的收入幾乎是純利潤。
下午放學回家,陳笛就問:“爸爸,如果微軟產品的邊際成本幾乎是零,而餐館、制造公司等等的運營成本、材料成本很高,那為什么還有人去開餐館、建制造公司呢?這些公司還存在,并且也有人繼續在開新的,這本身不就說明還能賺錢嗎?”
我說:“的確是這樣,各個行業都可以有賺錢機會,關鍵還得看有沒有辦法降低成本,或者巧妙地創新商業模式。比如說,我們經常去的星巴克咖啡店,你不是也喜歡那里嗎?本來,咖啡最先起源于10世紀的埃塞俄比亞,隨后傳入中東,到16世紀由威尼斯商人帶入意大利,經過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海外貿易于17世紀初傳入英國、荷蘭等其他西歐國家,并立即成為西歐的時尚飲料,咖啡館也成了人們社交、休閑的場所。到1675年,僅英國就有3000多家咖啡館。你看,咖啡館在西方、在美國已開了300多年,其數量早已成千上萬,無數人都嘗試過開咖啡館,也賺過錢。像這么老的行業,誰會想到還會有創造億萬富翁的機會呢?
“但是,這并沒阻擋美國人——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通過開咖啡館成為億萬富翁,更確切地說,他的財富是13億美元!他于1985年成立星巴克公司的前身,到今天星巴克的市值是254億美元,短短20多年就創造出這種奇跡,而且是在有300多年的老行業里創造出的,不是很令人吃驚嗎?”
陳笛:“這我就不明白了,我以為必須得像微軟、谷歌那樣的高科技行業才能創造億萬財富,像星巴克這樣既沒有新科技,又是一個老掉牙的行業,怎么還有機會呢?”
“首先在于規模,星巴克今天有差不多1.3萬家分店,遍及全球,這是星巴克跟微軟、谷歌類似的地方,都有廣大的消費群體。在全球各地星巴克一周銷售4000多萬杯咖啡飲料,每月銷售差不多2億杯,按每杯3美元算,僅咖啡銷售就是每月6億美元!這是過去300多年沒有人做到的,過去沒有咖啡館做出這種規模,這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陳笛:“為什么星巴克的品牌這么好,世界各地的人都愿意去,而且愿意為星巴克咖啡付這么高的價格?他們是不是靠花很多錢做廣告?”
“這點問得很好……到目前為止,星巴克沒有花過一分錢做廣告,可它的品牌卻是全球咖啡行業最響的,這是星巴克最大的成功秘訣。正因為它不花錢做廣告也能有最好的品牌,它每賣出一杯咖啡的邊際成本就很低,賺錢的空間就大了?!?/p>
股價上漲使星巴克成為新聞主角
陳笛:“為什么星巴克不用花錢做廣告就能建立頂尖品牌呢?”
“三方面因素帶給星巴克優勢。第一,從一開始,星巴克就只選擇在最繁華的市區交叉路口開咖啡店,雖然這些地段租金很高,但非常醒目的位置給星巴克帶來最自然的廣告效果,過路的人不可能不看到招牌門面,看的次數多了,品牌信任自然就來了?!?/p>
“更重要的是第二個因素,那就是全球化和全球范圍內的人口流動,為星巴克這樣的品牌連鎖店帶來空前的機會。像爸爸經常在世界各地跑,基本都是公事出差,不管到倫敦、米蘭、新加坡,還是到巴西、北京,我都沒有時間、可能也沒興趣去了解當地琳瑯滿目、花樣百出的咖啡館,更不可能特意去問哪家咖啡館的咖啡更好、更合我的口味。因此,如果一看到那里有星巴克,很自然,我肯定會去那里,因為我熟悉他們的咖啡單、他們的咖啡口味,一進去就知道要什么,就像在紐黑文的星巴克一樣。
“但,有一點很關鍵,就是人們在各地、各國間的流動要具規模、要頻繁,也就是空運、高速公路等交通網絡必須很發達,跨國旅行很方便……是全球化帶來的跨國人口流動造就了星巴克,為星巴克節省許多廣告開支,使它每賣一杯咖啡的邊際成本很低。實際上,像我這樣經常旅行的人也需要有這樣的連鎖咖啡館,需要有這種方便。有了星巴克這種規模的全球咖啡館之后,以往傳統的咖啡館日子就不好過了,它們正逐步被淘汰。
“另外一個因素是星巴克在納斯達克上市。1992年它的股票正式上市交易,也就是說,我們都可以通過買股票成為星巴克股東。許多人認為,向大眾發行自己公司的股票只是一個融資事件,實際上,公司股票上市除了融資外,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效果是鞏固公司的品牌、增加公司的知名度。在1992年上市之前,星巴克只在美國西海岸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準備上市的過程中,美國大大小小的媒體都在報道星巴克這個公司、介紹它的咖啡是如何如何好。這就好了,連還沒喝過星巴克咖啡的人都好奇了,也想去嘗嘗,一下把星巴克咖啡變成時尚品了。股票上市之后,股價一天天上漲,這本身又使星巴克成為新聞的主角,使更多人對星巴克感到好奇。就這樣,雖然星巴克沒花錢做廣告,其效果勝過廣告?!?/p>
舒爾茨39歲時成為億萬富翁
陳笛:“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像希爾頓、君悅、喜來登這樣的連鎖酒店也在世界各地都有呢,原來它們也是受益于全球化,它們將來的收入會進一步上升的,因為在各地旅行的人自然更喜歡已經熟悉的酒店?!?/p>
“你說得好。中國各地的酒店到今天還基本都各自為政、相互獨立,酒店名字也是五花八門,不知道到底哪家好。每次爸爸到中國旅游時,最痛苦的就是選酒店的問題,很多酒店都說自己是四星、五星,但我根本不知道挑哪家好。所以,當我知道沈南鵬先生創辦了如家連鎖酒店,我立即就覺得他的判斷真準!他公司的股票上市才三個多月,股價已翻了兩倍多。
“星巴克的故事,不只是因為其商業模式才有意思,而且也因為創建該公司的舒爾茨先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舒爾茨于1953年出生在紐約的貧困區,他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他爸爸開過出租車和卡車,也在工廠干過苦力活,他媽媽沒有工作,在家照顧小孩。由于家境困難,1956年,他們一家搬進政府救濟的公寓房,孩子們依靠政府福利補助長大。他上的小學、中學以及后來的大學都很一般,同學的家境也很窮。12歲開始,舒爾茨每天早起送報紙,賺些錢給自己和家里用。之后,在上初中、高中時,經常在餐館、制衣廠打工。為了贏得體育獎學金上大學,在中學他發奮踢美式橄欖球,后來得到北密歇根大學的獎學金,去那里上大學。在1985年創建星巴克之前和之后,他靠的都是自己的奮斗,而不是父母的遺產,更沒有任何權勢后臺。
“靠自己的努力,舒爾茨這樣一個家庭背景極普通的人也能在1992年,也就是他39歲時,成為億萬富翁,實現事業成功。陳笛,你知道,爸爸在湖南農村長大,家里沒有財富,也沒權勢。像舒爾茨這樣的個人故事總是讓你爸爸由衷地敬佩,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美國,由普通家庭出身而成為億萬富翁的個人故事很多,上次談到的蓋茨就是另一例,還有沃爾瑪、戴爾電腦、英特爾、雅虎等公司的創始人也是這樣?!?/p>
(摘自《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