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推進黨內民主方面,十七屆四中全會看到了繼續推進改革的迫切性,它強調黨的建設要科學化,改革要整體推進,實際上為黨內民主的推進提供了一個平臺。
首先要梳理黨的理論
我認為目前黨建方面最大的問題在理論層面,黨的理論的深層次問題比較大。一直以來,不少人不相信黨的決議、黨的理論、黨所倡導的東西,而且認為不能信、信了是傻瓜,他們表面上說得冠冕堂皇,信誓旦旦,私下里相信的是一套權錢邏輯,完全喪失了對黨的理論和思想體系的信仰。
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問題在于,黨還沒有完成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變,黨的理論也沒有得到梳理,原有的否認人的利益、要讓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那一套理論,還沒有被承認人的利益的新理論所代替,而前者離人們的生活和實際認識水平太遠。因此要改變說一套做一套、信仰缺失的現象,首先必須對黨的理論進行梳理:擯棄那些過時的、不切實際的東西,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改革開放30年,最突出的改變不是執政政策、方法和手段的改變,而是動力機制的改變。建國初期,我們不通過利益機制來實現利益分配,不讓人們自主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實行計劃經濟,由國家進行分配,你是不需要考慮自己利益的,你的利益是由國家來滿足,以為這樣就能避免沖突。這種制度設計看起來十全十美,實際上則使社會缺乏動力。相應地到了政治上,實際上體現出來的更多的就是一種代替人民當家作主的思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把對利益的正當追求權還給了老百姓,這樣就出現了利益的博弈、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而利益是需要交換的,一交換,就需要市場,就有了市場經濟,有了人們的獨立意識、自主意識,民眾就有了強烈的民主要求和意識。從這樣一個角度去說,今天民主的發展是大勢所趨,誰也改變不了。
但問題在于,我們的理念、意識形態、經驗和習慣長期沿用過去那一套,用革命黨的思維來思考執政黨的問題,用計劃經濟的方式來解決市場經濟的問題,這些現象依然普遍存在。上層建筑不能適應經濟基礎,因此必然產生對民主的不適應。
目前要進一步推進黨內民主,我覺得應該從這四個方面著手:一是推行有競爭性的選舉,要給人們選擇的機會。二是黨要領導社會建設,鼓勵和支持公民社會的發展,讓人們組織起來。如果執政黨不在這方面做工作,一旦人們自己組織起來,就容易成為對立面。三是推進制度建設,以前有了問題,我們可以說是因為制度不完善,現在已經不能這樣說了,因為各種各樣的規定、要求、條例很多了。問題是,這些要求之間的連接出了問題。今后要從單純的制度要素的建設轉向制度體系建設。第四,要進一步推進政府體制改革。目前,黨的運行代替政府運行的情況仍然比較嚴重,這是很多紊亂現象的根源。合理的做法是先設計好政府應該怎么運作,然后把政黨放進去,而不是相反。
黨內推進有競爭的選舉
很多人認為,中國的民主應該從黨內開始,然后再逐步推廣,我基本同意這種說法。以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這實際上給執政黨加上了一個很重的責任——推進民主。
民主是一個系統,分為若干環節:選舉民主,把權力授予少數人,這是授權環節;運用權力進行決策,這是決策環節;決策之后要執行,這是執行環節;為防止權力的濫用,要進行民主監督,這是監督環節。所有這些環節,黨內民主都需要進一步推進。
應該說,在這些方面,我們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有了一些進展。應該說所有的環節都在不斷推進。但與決策、執行和民主監督等方面的進展相比,在授權環節的民主上似乎稍微有點慢。最關鍵的是,在向誰負責的問題上沒有根本突破,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使授權民主流于兒戲,等于說我想民主就民主,想今天民主就今天民主,這種負責關系必須顛倒過來。我覺得,今后推進黨內民主,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如何在授權環節推行有競爭的選舉,將我們的黨內民主制度做實、做科學。
民主是反腐良藥
民主是抑制腐敗的良藥,這是毫無疑問的。之所以會產生腐敗,是因為某個團體或個人對權力的使用處于絕對支配的地位,沒有約束和監督所致。民主不是人們直接對社會事務做出決定,而更多意味著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參與和約束,因此在遏制腐敗上面,有民主總體要比沒有好。問題在于,在市場經濟下,財富大量涌流,權力的尋租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豐厚的條件,而我們的體制機制還沒有辦法對權力的運行進行有效的監督,因此產生的腐敗比過去更嚴重,觸目驚心。沒有錢,腐敗的程度有限;財富多了,政治上的一些不民主的因素依然如故,腐敗當然會愈演愈烈。
反腐敗和社會公正的實現,必須要通過民主的途徑。如果不對權力進行約束,權力帶來的自由裁量權太大,腐敗的收益很高,而被抓住只是一種偶然的話,這個險就是值得冒的,因此靠嚴刑峻法、高薪養廉等等都是遏制不了腐敗的。
現在,基層選舉確實出現了賄選等現象,個別人又搬出了素質那一套,甚至認為在基層搞民主超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階段,應該把權力重新劃歸黨支部。這種說法是歷史的大反動,說明我們還沒有學會用民主的方法解決問題。前面我們說了,黨內民主在決策、執行和民主監督等方面做得比較好,授權民主方面要差一些;在基層,情況剛好反過來了,授權民主做得比較好,后面的決策、執行和民主監督則沒有跟上。這樣一來,只要想方設法獲得了權力,黑箱操作的空間就很大,有了千萬種濫用權力的可能性,因此很多人把基層選舉看成是投資回報的關系。
根本問題在于要對選出來的權力進行規范,加強執行、監督層面的建設,在農村設立議事會、村民代表會議等等,重大事項由他們討論決定,提高腐敗的成本,讓那些投資權力的人賺不回來,賄選自然就得到了遏制。從根本上講,我們必須用民主的方法來解決民主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一個政黨的執政必須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否則難以長期維持,即便你掌握著國家機器,采取各種強制措施,也不可能長治久安。要解決當前政治發展中一系列棘手問題,非實行民主不可。
(摘自《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