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著名的共產黨人,在性格、能力、工作方式上,大多特點鮮明,有的還因此獲得一些外號或雅號。作為這個精英群體的核心人物,毛澤東對他們大都有過詳略不一的評點,有時候,毛澤東還把自己擺進去,認為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領導人。
關于周恩來。毛澤東1949年12月2日給柳亞子的信中曾說:“周公確有吐哺之勞。”我們知道,曹操有過“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名句,毛澤東借此點明周恩來理政之勤、之德、之能。此前在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談到新中國政府未來組成時,其他人事都未商量,毛澤東獨獨談到:周恩來一定會參加政府工作,其性質相當于內閣總理。一直到1974年周恩來身患絕癥,在籌備四屆人大時,毛澤東仍然認為,周恩來是總理角色的不二人選,說:“總理還是我們的總理。”
關于劉少奇。毛澤東1937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談到:少奇在領導群眾斗爭和處理黨內關系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他懂得實際工作的辯證法,他系統地指出黨過去在這個問題上所害過的病癥,他是一針見血的醫生。1963年起草二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的文章時,原稿講,從30至40年代,“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就在抵制斯大林的某些錯誤的影響”。毛澤東審閱時特意改為“以毛澤東同志和劉少奇同志為代表的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這樣的評價,在黨內是絕無僅有的。
關于朱德。毛澤東對他最精當的評價是在延安說的兩句話——“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慶祝朱德60大壽時,毛澤東親筆題寫了“人民的光榮”。1973年開軍委擴大會議時,毛澤東依然堅稱:“我是朱身上的毛,朱不能沒有毛,毛不能沒有朱。”他還針對“文革”中有人說朱德是“黑司令”的誣陷之詞,稱之為“紅司令”。
關于鄧小平。毛澤東1956年推薦他當中共中央總書記時的評價是人們熟知的。毛澤東說他“比較有才干,比較能辦事”,“他跟我一樣,有許多事情辦錯了,也有的話說錯了”,“但大體說來,這個人比較顧全大局,比較厚道,處理問題比較公正”。在“文革”中,他還講鄧小平是“人才難得,政治思想強”。又當面對鄧小平說:你呢,人家有些怕,柔中有剛,綿里藏針,外面和氣一點,內部是鋼鐵公司。
關于陳云。毛澤東1950年4月談到陳云在新中國成立前后,主持平抑物價、穩定市場的工作時,曾在一張紙上寫下一個“能”字。這是借諸葛亮《前出師表》里敘述劉備評價向寵的用語:“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毛澤東后來還說: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其功不下于淮海戰役。在1956年推薦陳云為中央副主席時,毛澤東說:“我看他這個人是個好人,他比較公道、能干,比較穩當。”“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問題尖銳,能抓住要點。”1959年4月在上海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又說到陳云:他這個人是很勇敢的,堅持真理也勇敢。我看他這個同志還是經驗比較多一點。真理往往在一個人手里。1959年6月24日同王任重談話時,談到“大躍進”的失誤,毛澤東又講:國難思良將,家貧思賢妻。陳云同志對經濟工作是比較有研究的,讓陳云同志來主管計劃工作、財經工作比較好。
關于瞿秋白和張聞天。他們兩人在非常時期都擔任過中共中央的總負責人。在延安的時候,毛澤東和蕭三談到黨的文化工作時,想到了瞿秋白,感慨地說:如果秋白同志還活著,就好了。他懂得文藝,文化素養高,讓他來管文藝,再好不過了。1950年《瞿秋白文集》出版時,毛澤東欣然為該書題詞,說瞿秋白生前“許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對他,但他為人民工作的勇氣并沒有挫下來。他在革命困難的年月里堅持了英雄的立場,寧愿向劊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這種臨難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來的思想,將永遠活著,不會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腦子想問題的,他是有思想的。”這段話點出瞿秋白三個特點:文化素養、不屈意志、善于思考。關于張聞天,毛澤東1943年稱道他“不爭權”,還說:“洛甫這個人很講民主,延安整風以前,他是中央總負責人,我封他一個雅號,叫‘開明君主’。”從這個角度評價張聞天,毛澤東是有切身體會的。正是張聞天在中央負總責期間,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全黨的核心領導地位。
關于新中國的元帥。毛澤東也各有評點。他1935年寫給彭德懷詩中的名句:“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是大家熟悉的。后來,毛澤東還說過彭德懷是“猛張飛”,但也是“粗中有細”。1929年,上海中央曾要求朱德和毛澤東離開紅四軍,毛澤東指名的接替人選是劉伯承和惲代英,可見對劉的軍事才干的看重。聶榮臻在抗戰初期率部到五臺山一帶開辟出一大塊根據地,毛澤東1938年在一次演講中說:大鬧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以后,又稱贊聶榮臻是“厚道人”。1963年羅榮桓逝世當天,毛澤東評價說:“這個同志有一個優點,很有原則性,對敵人狠,對同志有意見,背后少說,當面多說,不背地議論人,一生始終如一。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則性強,對黨忠誠。對黨的團結起了很大的作用。”又在《吊羅榮桓同志》一詩中寫道:“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表達了對他的倚重和痛惜之情。1966年9月,賀龍受到沖擊時,毛澤東對他講:“我對你是了解的,我對你還是過去的三條:忠于黨、忠于人民,對敵斗爭狠,能聯系群眾。”徐向前在“文革”中受到沖擊,毛澤東對人說,徐向前是有功勞的,后又當面對徐說:你是好人啊!1972年陳毅逝世時,毛澤東說:陳毅同志是一個好同志!為中國革命、世界革命做出貢獻,是立了大功勞的。對葉劍英,毛澤東借用明代李贄的自題聯語“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來評價,亦為眾所周知。
毛澤東的上述評點,起因不一,背景相異,重點也各不相同,但大致反映出這些領導同志給人印象深刻的特點和貢獻。雖無“青梅煮酒”,天下英雄卻也諳察于胸。當然,毛澤東晚年犯錯誤的時候,對一些領導干部的評價發生了變化,把工作上的一些不同意見看成是路線斗爭。對此,鄧小平1980年談到毛澤東晚年對待一些干部的情況時說:“誰不聽他的話,他就想整一下,但是整到什么程度,他還是有考慮的。至于后來越整越厲害,不能說他沒有責任,不過也不能由他一個人負責。”總之,“一大批老干部被打倒,不能不說是毛澤東同志晚年的一個最大悲劇”。(摘自《讀毛澤東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