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 0年6月于云南普洱召開的“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普洱論壇”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同志作了題為“重整千年古道,再書歷史新篇”的主旨報告。單局長在報告中簡要回顧了茶馬古道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充分肯定了茶馬古道作為我國西南地區大型文化線路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并強調了科學實施茶馬古道整體保護的重大意義。在此基礎上,單局長就各省各級政府如何切實推進茶馬古道保護進行了宏觀的理論指導和工作部署。云南省政協副主席顧伯平在報告中著重介紹了云南省境內的茶馬古道在歷史上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所做出的卓越貢獻,指出了茶馬古道保護工作在現實中面臨的問題,并探討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及未來的工作重點。
本次論壇得到了部分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專家、學者的熱情參與。一些有多年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經驗、特別是近年來在以絲綢之路為代表的線性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面有過深入研究的學者,結合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的發展趨勢,介紹了文化線路的概念闡述與遺產認定,為確立茶馬古道的遺產類型定位及保護對象的界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為全面開展茶馬古道的價值認定提供了科學依據。來自西藏、四川、甘肅、貴州、云南等茶馬古道沿途各省、區文物局的代表分別介紹了各地茶馬古道的分布和保存狀況,以及在相關遺產保護方面所做的有益嘗試。從中不難看出,各地對茶馬古道認識和研究及保護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一些帶有共性的問題和困難普遍存在于各地。論壇結束后,茶馬古道沿線各省的文化遺產管理人員代表,參加了國家文物局首次組織的茶馬古道遺產培訓。
本次會議產生并通過了一份重要文件——《茶馬古道文化遺產保護普洱共識》。這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首次就茶馬古道的保護推出的綱領性文件,它充分表達了政府行政部門與學術研究機構對此認識上的高度一致和行動上的決心與信心。可以相信,這一文件的產生將極大推動未來我國茶馬古道保護與研究的深入發展,讓這一寶貴的歷史財富在當今社會煥發新的生機!
為此,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關強就下一步的工作開展提出了要求:
一、各級文物部門應全面貫徹本次論壇精神,積極宣傳論壇成果,抓緊報請所在地政府領導,協調相關部門,盡早啟動茶馬古道保護的相關工作。應將茶馬古道保護作為“十二五”期間的一項工作重點,及早部署,統籌規劃,制訂階段性目標和實施步驟,確保各項工作的穩步推進。對于茶馬古道遺產受當前城市化沖擊較嚴重的地區,政府部門應應及早考慮制訂和頒布實施地方性專項法規,在法律的框架下有效遏制各類建設行為對茶馬古道遺產造成新的破壞。
二、各省文物部門之間應加強溝通與合作,互通有無,共同探討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應積極爭取促成省級政府間的高層聯絡與協調機制,為茶馬古道保護建立更加強大的組織后盾。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設立專項課題,積極推進茶馬古道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在各項工作中要認真吸收專業成果、聽取專家建議,使保護措施、方案有充足的歷史依據,更加科學、規范。
三、茶馬古道相關遺存種類豐富,在保護過程中應與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工作體制相結合,對于尚未納入這一體系中的文物古跡,抓緊開展調查、評估和基礎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爭取早日確定其文物保護單位的地位,為依法開展保護工作奠定基礎。鑒于茶馬古道各地保存現狀的差異較大,對于歷史研究較為透徹、考古和勘測資料相對較為齊備的路段,及早著手編制茶馬古道文化遺產保護規劃,采取保護措施,不要因拘泥與路段的規模和范圍的完整性而錯失開展工作的良機。
四、茶馬古道覆蓋地域廣闊,穿越多個城市、鄉鎮,其保護涉及到的地方發展問題復雜多樣。文物部門應與旅游、建設、環境保護等相關部門加強合作,爭取他們對茶馬古道保護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在具體工作中發揮主動性,從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充分參與到各種事務中去,盡可能把工作做在前面,從一開始就將茶馬古道的保護納入決策依據中去。對于各方矛盾突出的問題焦點,應耐心引導,積極尋求妥善的解決方式。
五、茶馬古道上存在許多寺廟、村鎮等活態遺產,時時存在著自身更新和發展的需要,這類遺產的保護難度尤其大,問題尤其復雜。在工作中要勇于發揚創新精神,探索保護的新思路、新途徑。此外,茶馬古道上許多區段具有文化景觀的顯著特征,對于這些地方的保護視野要放大,不要僅僅停留在單體遺產上面。所有這些都是我們要面臨的新的挑戰,應該通過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和理念,爭取尋找到具有我國西南區域特色的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