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齊云山,素以陡峭奇險著稱。秋日登山,在通向月華街的山道上,我巧遇一位挑著百余斤貨物的女挑夫,腳蹬一雙黃色球鞋,褲管卷得老高,在一步一步吃力地向上攀爬。我不禁愕然:“我們乘索道上山,走得還非常吃力,你真了不起。”
女挑夫邊走邊說:“哪能不累!怎么不苦!只是,我把一家人的日子都挑在了肩上。”
歇憩時,女挑夫告訴我,16年前丈夫死于意外,留下了3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老大還患有先天性疾病,雙眼近乎失明。當時,有人勸她外出務工,有人勸她趁年輕趕快改嫁,甚至有人勸她上山束發修行。而她,思前想后,擦干了淚水,操起一根扁擔,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挑山”。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不論刮風,還是下雨,16個春秋,她每天沿著20多公里陡峭逶迤的山道不停地攀爬,為山上店鋪和月華街的居民一趟趟地運送糧食、蔬菜和貨物,然后,再將山上的茶葉、筍干、筍衣、竹器等山貨挑至山下。要知道,光上山一趟,就得爬4000多個臺階呀!更何況,肩上還挑著100多斤重的擔子。這對于一個弱女子來說,是多么的艱難!
我問她,你每趟那4000多個臺階是如何爬上去的。她笑笑,說:“到了一天門,我就想著,好了,前面就是二天門了;到了二天門,我就想著,離月華街不遠了。因為,到了山上,我就能拿到貨主給我的報酬,盡管不多,但足以維持一家人的溫飽。所以每踩著一步臺階,我都在心里念叨著,希望就在山上。”
希望就在山上。這是女挑夫的心里話。雖然,現在她那患白化病的大孩子,已經在她的“希望”中漸漸長大,并且學會了穴位按摩,在一家診所里自食其力。家中“欠下的債也基本還清了。但是,尚有一對雙胞胎兒女在中學就讀,還需要她每天在那4000多個臺階上上上下下跑4個來回。她要把自己彎成一支頑強堅忍的弓,用辛勤的汗水換取一份微薄的收入,去支撐一個與她同樣瘦弱的家。
希望就在山上。這句樸實的話語,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仿佛齊云道家一偈。大千世界,許許多多的家庭與人生都與和諧美滿相伴,那是幸福的家庭、美好的人生。但是,有的家庭和人生在幸福眷顧的同時,不幸與苦難也隨之降臨。面對揮之不去的不幸與苦難,有的人選擇了墮落,有的選擇了逃離,有的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甚至有人草草結束生命,而那位女挑夫則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挑戰與抗爭。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她在齊云山的山頂為自己點亮了一盞希望之燈。每天,邁著沉重的步伐,永不停歇地走向希望。從28歲開始,整整16年,她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她用汗水、痛苦、毅力和隱忍,詮釋了一份偉大的母愛,撐起了一個搖搖欲墜的家。
雖然,我們沒有女挑夫那樣的厄運與經歷,但是,我們每個人也不妨為自己點亮一盞燈,一盞希望之燈。當困難或災難突然降臨時,我們可以毫不畏懼地對自己說:希望就在山上!
(編輯 一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