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管晏列傳》載有這樣一段記述。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這一段譯成白話文大意是:晏子在齊國當宰相。一天,他外出辦事。為他駕車的妻子開門窺看她的丈夫。她發現給宰相駕車的丈夫得意洋洋,牛氣十足,目中無人,比宰相還官威十足,感到羞恥。當丈夫興沖沖地回到家時,她主動要求離開丈夫。丈夫忙問原因。妻責罵他:“人家晏子個頭不高,五短身材,身為宰相,名顯諸侯,仍是那么平易近人,那么謙虛。你一個堂堂男兒,僅僅為宰相駕車,就那么目中無人,不可一世,我都感到害羞?!币幌捳f得丈夫無言以對。后來,晏子察覺出駕車人的變化,問起,駕車人就把妻子訓斥他的話以實告訴了晏子。晏子遂推薦駕車人在朝中當大夫,其身份與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晏子好,駕車人好,駕車人的妻子更好,這三好加在一塊成就了一段青史佳話。
知夫莫若妻。受在宰相身邊環境長久的熏染和影響,駕車人自然而然生出一副傲氣的派頭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燈下黑”。駕車人的妻子雖很生氣,倘若她像其他人做的那樣數說丈夫,如果是好脾氣的丈夫頂多也就隨口“啊嗯,知道了”應付幾句了事??神{車人的妻子面對興沖沖歸家的丈夫,卻冷冷地要求離開丈夫(既而歸,其妻請去)。丈夫驚愕不解,忙問原因。這里是冷卻激將法,妻子的第一層目的達到,她使丈夫意識到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且后果好像很嚴重,不想和他過了,以至于心中惴惴不安,這里為后面埋下了“伏筆”,一是督促丈夫能靜下心來真心實意接受她的批評與規勸,二是也為妻子的“后話”加重了說教的力度。
第二層,妻子著重在“他與作為宰相的晏子身份對比”方面,從德的角度狠狠數落不知天高地厚的丈夫,“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我都感到害羞”。妻子的話語針針見血,如同一枚枚出膛的重磅炮彈,轟擊的駕車人心中高傲的壁壘轟然坍塌。最終丈夫無言以對,真心實意地接受了妻子的觀點。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妻子批評給宰相趕車的丈夫是冒了一定的風險的。但駕車人的妻子是個聰明人,她知道丈夫的脾性,采取了先要離開丈夫后又諄諄教誨的辦法,使得丈夫決心痛改以前的不足,最終踏上一條光明大道。妻子的監督權行使得好,批評教育講求策略,力度拿捏到位。妻子是家中的好內助,是一所好學校,從這所學校出來的駕車人丈夫肯定沒落不到哪去。
司馬遷之所以書墨這段“花邊軼事”,潛臺詞是慨嘆自己沒遇見像晏子那樣的好宰相,贊美駕車人的妻子是個很有見地的婦人。
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要經常進行語言溝通協調,在說辭對象上,一定要弄清對方的喜怒愛好與優缺點,做到有的放矢,方法科學而實用,才能讓批評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 仕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