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鄰居,張三和李四。張三家常常吵架,李四家卻從來不吵。張三就問李四:“奇怪!老李,你們家怎么能夠不吵架呢?”李四回答:“你們家所以會吵架,是因為你們家都是好人;我們家所以不吵架,因為我們家都是壞人。”“為什么呢?”“因為你們都認為自己對,所以你家整天有擦槍走火的場面。而我們家都認為自己錯,所以我家聞不到半點火藥味。比如,你將一個茶杯放桌上,被夫人碰倒了,她反而生氣地喊著,‘誰把茶杯放在那里?’你一定會生氣地反駁,于是彼此責罵,吵鬧不休。同樣的事,如果發(fā)生在我家,夫人會馬上說對不起,并且趕緊準備處理善后。而我也會不好意思地說抱歉,不應該把茶杯放在此處。于是一個拿抹布,一個拿掃把,共同合作,把桌面清理干凈。”張三頓悟,原來“彼此讓三分”是家庭和睦的一大法寶。
傳說日本有一座古寺院,進門的門楣做得特別低,有意讓來訪者懂得謙卑低頭,學習放下身段,縮小自我。一個人若聲望名譽登上高峰時,往往很容易迷失自我,眷戀于權(quán)力、掌聲之中,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六根耽溺于六塵所產(chǎn)生的貪求,殊不知這都是表象幻化的影現(xiàn)”。
圓覺經(jīng)云:“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金剛經(jīng)也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強調(diào)行人,若執(zhí)著幻相,即迷失自我;若能以智慧觀照,即能妙心大用。自古至今,有很多成就大事業(yè)的人,無不以眾生利益為先;除了個人攀上事業(yè)的巔峰外,也對人類付出無比的貢獻!古人云:“謙受益,滿招損。”成熟飽滿的稻穗,頭垂得特別的低,那是已經(jīng)歷過人生大風大浪的洗煉,是一種圓融智慧的顯現(xiàn)。
心經(jīng)上說:“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土垂,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這是我空、法空,空義的最高境界。凡事都是眾緣和合,集體創(chuàng)作而成,凡事不一定非我不可,能退居第二,不與人爭,海闊天空,無限寬廣。古德云:“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我們?nèi)裟馨讶f事萬物的一切,悟到“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的境界,就不會將自己束縛于生滅法的對待里,而動彈不得。
人與人相處,如果能夠易地設想,謙虛低下,便能贏得之間的友誼。法華經(jīng)云:“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若能常保身段柔軟,口出妙香,不失為增進你我相處的潤滑劑!
(編輯 一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