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性別的研究,作為社會語言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受到了普遍的關注。性別差異在語言中的差異體現有許多方面,在語言的實際使用中,我們會發現男女兩性在言語交際中分別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點。一些語言學家的調查研究表明,兩性話語風格上更多,更深刻的差異表現在話語方式與策略方面,而這種話語風格差異在言語的得體性方面有顯著的體現。本文將探討分析一下性別差異在言語的得體性方面所表現風格差異。
言語的得體性關系到言語交際全局,要完成一個好的交際,就要使自己的話語盡可能得符合“得體原則”。語言學家利奇在《語用學原則》(1983)中就提出過得體原則。索振羽先生指出,“得體原則”有三個準則:禮貌準則,幽默準則,克制準則。那么以下就從這三個方面,結合實例進行比較詳細的分析。
一、兩性話語與禮貌準則
在言語交際中,交際者總希望得到對方的尊重。為了尊重對方,說話人需要根據不同的語境采取合適的交際策略來表示自己的禮貌,禮貌準則實質上就是維護雙方尊嚴(面子)的準則。兩性在言語交際中遵從禮貌準則的情況是不完全相同的。總的來看,女性言語比男性的更符合禮貌準則的要求,她們本身對禮貌的要求比較高,對禮貌的維護也就比男性更自覺。對禮貌原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 俚俗詞語
在俚語,俗語的使用上,早在1922年時,葉斯帕森就已經指出:“女性總是本能地回避粗俗和污穢的語言,而喜好使用精煉的,含蓄的,間接的表達?!边€有個別語言學家也曾斷言說:“女性比男性更喜歡使用禮貌用語?!毕啾戎?,男性在使用粗俗語言方面的禁忌要少得多,不拘小節和粗魯等特征甚至被廣泛地看成是男子氣的有機組成部分,甚至被作為男子漢的判定標準。
直接影響粗俗語使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交際雙方的性別構成。粗俗語一般都出現在同性的談話中,如果談話中加入了異性,俚語,俗語的出現率會有明顯的降低。這也就是說異性的加入能夠喚醒說話人自身的禮貌意識,使他們刻意地維護自己的語言形象。
用詞禮貌與文雅是許多文化中女性言語的共同特征。例如日本女性一般比男性更多地使用鄭重禮貌的人稱代詞——在使用敬語稱呼時,女性比男性更廣泛地使用正式的禮貌稱謂(さま、さん等);甚至在夫妻之間,妻子一般都對丈夫使用鄭重禮貌的あなた,而丈夫對妻子則用一般化的おまえ。而且日語女性語中經常使用委婉語,美化語,如女性常在“水,米,肉,糕點”等前面加上敬語接頭詞“お”,說成“お水”、“お米”、“お肉”、“お菓子”。
(二) 自嘲
自嘲是貶低自己,抬高他人的有效手段,男性在這方面的表現是比較突出的。 他們很善于通過對自我的批評或嘲諷來達到特殊的言語交際效果。一般來說自嘲的話語都出自男性之口。這種手段不僅使他們迅速地拉近了與他人的距離,同時還給人一種特殊的幽默或調侃的感覺。所以男性話語會讓人覺得幽默,隨意或者是比較“貧”,有時甚至會有油腔滑調的感覺。
(三)贊譽和同情
在贊譽與同情方面,男女兩性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在交談中對他人的境遇表示同情,對他人的優點或成就給與贊譽都是維護面子的重要手段。實際材料表明,同情和贊譽大多出現在女性言語中,這和她們細致的感受能力有很大關系,社會文化中的女性傳統人格特征(溫柔體貼,生性敏感多情,富有同情心……)和生理心理特點(感受性較強)也使她們在言語交際中能夠盡量并且充分地表現出這方面的特點。
研究英語的學者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女性言語比男性言語更能滿足人們對面子的需求,更為禮貌。她們對那些可能會損傷別人面子的語言更為敏感,因此較多地使用may, might, could, perhaps, possibly之類的詞語,以使語氣顯得較為委婉和禮貌。
在對他人的成就表示贊譽時,女性比男性顯得更慷慨。表達肯定評價的感嘆詞,句和副詞,形容詞在女性言語中的頻繁出現就可以充分地說明這一點。當然男性也常常稱贊他人,他們通??洫剟e人在工作,學習和智力方面的突出特點,而女性則常常夸獎別人在容貌,服裝上的不俗表現。
(四) 委婉與含蓄
委婉與含蓄是人們對女性話語風格歷來的印象。女性在避免粗俗,污穢語言的同時,喜歡使用精煉的,含蓄的,間接的表達。談到漢語女性言語特點時,也有人指出“女性的心理感受一般比較溫柔細膩,對事物的關照也比較周密細致,所以在語言表達上也顯得細膩綿密,迂曲委婉,而較少顯山露水。”
以往的研究者談到女性言語的委婉特征時,大多指的是委婉語的使用情況。而且女性把
委婉的用法擴大到生活的許多方面,只要是她們感覺可能會(對自己或對他人)帶來尷尬不便的內容,都可能用委婉的方法含蓄地表達出來。
二、兩性話語與幽默準則
幽默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現代漢語詞典》,1997)它和風趣,詼諧,滑稽,調皮,戲謔等詞語表達的詞語有相似之處。
兩性在談話的幽默感方面有比較明顯的差異。男女幽默的最大差異是男性通常是幽默故事或笑話的講演者,女性通常只是被動的聽眾,這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把幽默感看作是男人的特征,并認為幽默者往往是交際和交談中的主動者,支配者,這個成見妨礙了女性幽默感的發展。
在幽默中,男性一般都是幽默氣氛的創造者,他們不僅比女性更善于開玩笑,幽默地內容范圍也比較廣,還常常對他人(包括女性)進行嘲諷。同時話語中的幽默還能使交談的氣氛更加有趣,隨意。例如:
(1) 妻子:如果你夜里想喝水,桌上有杯牛奶。
丈夫:嗯!……如果你夜里想喝酒,桌下有盒煤油。
(2) 妻子:我肯定你在我死后第二天就會結婚的!
丈夫:不,親愛的!我首先要休息幾天。
(3)(一位沉浸在愛河中的中年數學家和女友在月下花前散步。)
女友:我滿臉雀斑,你真的不介意嗎?
數學家:我一生最愛和小數點打交道。
相比之下,女性的幽默感大都以自己的過失為主題,不像男性那樣富于攻擊性。
三、兩性話語與克制準則
在言語交際中,說話人可能由于種種原因(例如不便直言或不愿直言或不能直言等)不直言不諱地訓斥,譴責,怪罪他人,而采用克制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不滿或責備??酥埔彩欠乐棺约夯蛩嗣孀邮軗p,維護言語得體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漢文化對此似乎更加介意。一般說來,言語修養較高的或者交談中處于弱勢地位的一方(如上司面前的屬下)更容易對自己的負面情緒進行克制,盡量不傷及談話對方的面子,以免影響下一步的交際。
同男性相比,女性更多遵守克制準則,這和她們對禮貌,和諧的較高要求是一致的。在不同的語境中,克制的程度和結果有所不同,既可以表現為沉默無聲,也可能表現為諷刺,挖苦,指桑罵槐等。后一種表現則進一步加深了有關女性言語委婉含蓄的印象。例如:
(一)(林佩珊發現自己的舊情人范博文在跟蹤自己)
林佩珊斜睨著范博文道:“博文!我要送你一盒名片,印的頭銜是:田園詩人兼偵探小說家!好么?”(茅盾《子夜》)
(二)(張喬治在像陳白露求婚)
張喬治:我現在在廣東路有一所大房子,大興煤礦公司的股票我也有些,大豐銀行里還存著幾萬塊錢現款,自然你知道我現在還在衙門做事。將來只要我走運一點,三四塊錢一月的收入是一點不費事的,并且,我在外國也很不壞,我是哲學博士,經濟學士,政治碩士,還有……
陳白露:這屋子忽然酸得厲害。(曹禺《日出》)
相反,男性在表達不滿,憤怒等負面情緒方面的心理顧忌比女性要少。我們還可以再對比一下兩性在相同語境中的不同言語反應,例如:
(在得知工廠合資計劃被廠長江有禮拒絕之后)
一個中年女工當場哭了起來:“江有禮,你咋可以這樣哩?你叫咱一家老小可咋活哩?!”……
還有幾個小子叫罵著:
“他媽的江有禮,你小子想斷爺們兒的活路,咱們走著瞧!”
“你耍什么橫?!什么石棉肺?!總比餓死強!”(肖克凡《最后一座工廠》)
當然,女性不可能完全克制住自己不去表達負面情緒,但他們往往能夠發現自己的“失控”,于是便進行一些預先的說明或采取事后的補救措施,以挽回局面,把損失(指對面子的傷害)盡量將到最小程度。這反倒更進一步說明了她們對克制準則的敏感和重視。例如:
(一) 沈鳳宜說:“還是寧岸穩重,考慮問題周全。不像你,整天跟著趙耀根惶惶不安向喪家之犬——對不起,我實在是想不出別的詞了。(池莉《口紅》)
(二) [江曉歌之母]“我本來不想老調重彈,可是趙耀根他媽那副模樣實在叫人忍無可忍!典型的市井小民,粗魯庸俗,沒有文化,沒有教養。真的嫁到這樣的人家去作媳婦,以后真有受不完的洋罪的!你要三思而行啊!”(池莉《口紅》)
在開玩笑,使用俚語時,女性甚至會運用語言手段(稱呼,構詞等)將言辭中“刺耳的部分改造一番,以降低原有的語義強度,淡化原有的惡粗俗或諷刺程度,使自己和他人更易于接受:
(男女朋友之間的對話,二人關系還不十分親密)
“ 這個身材也就西裝合適。”我在自己身上比劃著,找自己的優點。
“你的肚子和外國肚子有個區別?!彼诤竺孢厪椙龠吳浦R子里的我說。
“更尊嚴?”
“人家是下腹沉甸甸,您老先生是胃囊鼓出來。”
“我和她對視一會兒,承認:“那倒也是。炎黃子孫嘛?!?王朔《浮出海面》)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言語交際中,女性比男性更好,更多地遵守克制準則。在不同的語境中,克制的表現會有所不同,但都表現了女性言語委婉含蓄的特點。
結語
以上對性別差異在言語的得體性上體現的風格差異結合實例進行了分析論述。言語的得體性關系到言語交際的全局,它能夠充分體現交際者在達成交際意圖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本文從言語的得體性方面看兩性話語風格的差異,比較系統地考察了兩性在語言運用心理和技巧方面的差異和區別。要達成言語的得體性,就要遵守三條基本準則:禮貌,幽默和克制。禮貌準則能夠使得交際者在交際過程中得到足夠的尊重??偟膩砜矗匝哉Z比男性的更符合禮貌準則的要求,她們本身對禮貌的要求比較高,對禮貌的維護也就比男性更加自覺。兩性在談話的幽默感方面有比較明顯的差別。男性通常是幽默故事或笑話的講演者,而女性通常是被動的聽眾,這和社會文化的影響是有一定關系的。克制準則要求人們在言語交際中盡量采用克制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不滿或責備,這也是防止自己或他人顏面受損,維護言語得體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實際的言語交際中,同男性相比,女性更多地遵守克制準則,這和她們對于禮貌,和諧的較高要求是一致的。
參考文獻:
[1]索振羽.新編語用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Coates J. Woman, men and language. Second edition. Longman: London New York,1993.
[3]趙蓉輝.語言與性別—口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5]吳方敏.性別與修辭學研究芻議.修辭學習,2002(1).
[6]宋海燕.性別原形及其在兩性言語交際中的反映.外國語,1998(2).
[7]木子.女性言語特征淺說.國外語言學,1995(3).
[8]許力生.話語風格上的性別差異研究.外國語,1997(1).
(作者簡介:呂碧妮(1985.10-),女,漢族,河南人,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