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人心難測形容無法知道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即便是善于洞察秋毫的刑警,在面對一些狡猾的罪犯時,也很難判斷對方說的是真是假,如果再沒有足夠的證據,往往會使案情陷入絕境。這個時候,警方最希望的就是能洞悉犯罪嫌疑人的內心世界。
37歲的夏瑩是沈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一處的測謊專家,作為遼沈公安測謊第一人,她被譽為“謊言克星”和“猜心女警”。從事測謊工作13年來,夏瑩經手了全國各地600余起重特大刑事案,為600多名犯罪嫌疑人進行心理測試無一錯漏。讓我們走進夏瑩的內心世界,了解她和她所從事的神秘工作——
努力了兩年,才使測謊儀在破案中派上用場
1995年,22歲的夏瑩從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預審專業畢業了,因為成績優秀,她被沈陽市公安局錄用。當時,沈陽市公安局花重金從美國購進了多導生理反應記錄儀,即測謊儀。為了選拔操作測謊儀的合適人選,公安局領導考察了多名女警察。最后,思維縝密、反應敏捷的夏瑩被選中了。從此,她與測謊這個在眾多人心目中神秘的職業聯系到了一起。
測謊儀屬于高科技破案工具,想駕馭好它,還真的不容易。當時,夏瑩聽說中國公安大學有一位教授在國外學習了這方面的技術,便特意去了北京,向這位教授學習了一個多月,總算知道怎么操作了。但是,能不能應用到破案中去,她心里實在沒底。于是,夏瑩就找同事、朋友做實驗,誰交過幾個女朋友、誰下班是坐班車還是坐公共汽車,都成了夏瑩研究的題目。
有一次,夏瑩問一個同事是哪個月出生的,那個同事想考考她,讓夏瑩測謊。夏瑩從1月問到12月,那個同事都故意說不是。這時,夏瑩說出了那個同事出生的月份,那個同事說對。還有一次,一個同事也要考考夏瑩,他拿出5張撲克牌,自己抽出1張,看了一眼,然后又放了回去,讓夏瑩說出剛才抽出的是哪張。于是,夏瑩就一張一張地問那個同事對不對,那個同事都故意說不對。然后,夏瑩說出了那張牌。那個同事連聲說,神了。
又過了幾天,一個同事要和夏瑩打賭,說夏瑩肯定測不對他出的題。夏瑩很有把握地說:“行啊。”可沒想到她輸了,在同事面前出了丑。那個同事說,面對測謊儀會有很多的假象,有一位同行就是被假象所迷惑,結果辦了一起錯案。這時,夏瑩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要補充的知識還有很多。從那以后,夏瑩認真學習心理學、生理學、預審學等,細心研究、推理哪是假象,哪是真相。
時間一長,夏瑩便摸透了測謊儀的脾性。在平常人看來頗具神秘性的測謊儀,其工作原理是人在說謊時會不由自主地出現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肌肉微顫等生理現象,這些都是可以測出來的。
測謊之前,夏瑩要根據實際案情,用事先編好的涉案關鍵細節提問被測試人,通過對其生理反應的數據分析,判定被測試人是否說謊。雖然人的心理素質有別,但即便是反偵查能力特別強的職業罪犯,只要用上測謊儀,皮膚反應仍然能出賣他。測謊最主要的功能是排除法,即排除犯罪嫌疑人,給重大嫌犯洗冤。夏瑩清楚,測謊不是萬能的,心理測試不能作為證據,只能起到對辦案人員堅定信心、提供破案信息的作用。
讓夏瑩沒料到的是,正當她信心百倍地準備利用測謊儀在破案中大顯身手的時候,她卻沮喪地發現,因為當時人們對測謊用于破案還不太了解,認為測謊是唯心的、不科學的,所以根本不能作為破案的輔助工具。因此,夏瑩去幫助別人破案時,都要先向他們解釋什么是測謊等常識。另外,當時夏瑩接手的案子大都是陳年積案,早已過了測謊的最佳時機。他們請夏瑩過去,也是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念頭,讓夏瑩去練練手。對于這些偏見,夏瑩很苦惱,甚至一度想放棄,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了兩年。直到她破獲了一起比較棘手的案件,才引起領導的重視,她也獲得“新生”。
那是1997年12月16日,沈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成功偵破一起系列搶劫“凌志”轎車的特大案件。據多名被害人反映,歹徒是持一支五四手槍搶劫的,但那支五四手槍卻下落不明。嫌疑犯交代槍在其妻杜某手中,杜某卻一口咬定將槍扔到了垃圾箱里。可警方將全市的垃圾箱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找到槍,案件一時陷入了困境。
那天,夏瑩在吃飯時無意中知道了這件事,馬上想到了自己的測謊儀。于是,夏瑩就主動向領導請命,對杜某進行測謊。夏瑩很清楚這一次成功與否,關系到測謊儀能不能在今后發揮更大的作用。她反復研究案情,出了幾套測試問題。
隨后,夏瑩運用多種測試方法,對杜某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測謊,終于使其在“你是否將槍藏到了你的親戚那里”這一問題上出現極高的對應反應。夏瑩建議辦案人員對杜某的親屬進行重點排查。果然,警方在其哥哥的辦公桌里找到了案件的重要物證——手槍。
從那以后,領導真正意識到了測謊在破案中的作用,夏瑩的測謊儀開始派上了用場。
屢破奇案, 測謊儀在她的調教下大顯神威
2003年5月,沈陽市一家企業放在財務室里的錢失竊了。經過排查,只有5個人最有可能把錢偷走。其中有一個人,大家眾口一詞說不會是他。那么,剩下的這4個人中又會是誰呢?夏瑩被請了過去。
夏瑩對第一個人進行了測試,肯定地說,不是他。接著,又對第二個人進行了測試,也肯定地說,不是他。第三個人同樣不是。于是,人們把目光都集中到了第四個人身上。前3個人都不是,那么肯定就是他了,別人都是這么認為,他自己也很緊張。測試結束了,夏瑩又一次否定了他。4個人都不是,第五個人也要測。最后的那個人走進測試室時間不長,夏瑩肯定地說,就是他。在場的人都愣住了。
原來,那天他看到了財務室的錢沒放好,屋里又沒人,就順手拿走了。他認為,憑著自己的良好口碑,懷疑誰也不會懷疑到自己頭上。結果,在夏瑩面前,這個大家公認的“好人”現了原形。
在夏瑩經手的案子中,有很多案子,看似無從下手,但都被她利用嫻熟的測謊技術給攻破了。
2005年6月10日夜里,沈陽下了一場大雨。雨停的時候,人們在蘇家屯區五趟房過道發現一個名叫劉麗(化名)的女子的尸體,死者被人捅了30余刀后死亡,手機、現金等物品下落不明。由于當夜下了大雨,現場被沖洗得干干凈凈,沒有任何痕跡。警方只能從被害人的社會關系入手,尋找犯罪嫌疑人。經過摸排,一個名叫張成的男子進入警方視線。張成曾在兩年前與死者同居,據反映,張成在兩人分手后仍對劉麗糾纏。那么,張成是不是兇手?而他在案發當晚的行蹤,只有其母親能夠證實。張成不承認劉麗是他殺的,拒不認罪。由于本案沒有任何痕跡,也沒有找到兇器和血衣等物證,警方無從下手。這樣下去,也許這個案子就是個無頭案了。
在這種情況下,專案組向夏瑩求助。夏瑩吃透了案情,從案件細節入手,抽絲剝繭,一步步運用多種測試方法將張成逼到退無可退的地步,使其在科學準確的測試結果面前啞口無言,心理防線被徹底瓦解,不得不如實交代殺害劉麗的經過。
在夏瑩的測謊儀面前,很多反偵查能力很強的高智商罪犯,也常常會被揭穿畫皮。有一天,警方接到報案,一家大型商場的一個女經理回家時,剛從自己的車里出來,就被3個蒙面男人用木棒給打了。雖然她被打倒了,手里的物品和錢卻沒有丟。也就是說,那3個男人不是搶劫,而是報復。那么是誰在報復她呢?
警方了解到,最近這個女經理在商場里搞改革,肯定得罪了一些人。順著這條線索,警方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一個供貨商的身上。但那個人卻沒有作案時間,好多人可以證明女經理被打的時候,他正在和朋友喝酒。那天,夏瑩對他進行了測試,他真的沒有打女經理。夏瑩就想,會不會是他找別人打的啊?于是,夏瑩對他進行了第二套題目的測試:你知不知道是誰打的女經理?那人想都沒想就說,不知道。但是,測試結果顯示,他說的是假話。于是,警方加大了審問力度,他才說了實話,果真是他找人打的。他想報復那個女經理,事先帶那3個人去了女經理的家,而且讓他們認了人,并說好了動手時間。同時,他在外面和朋友喝酒,就有了不在現場的證明。他雖然設計得很完美,但在夏瑩面前還是露出了馬腳。
在夏瑩所經手的諸多案件中,讓她感觸最深的是,她被派去給師兄測謊。這也讓她心生感慨,人如果經不起誘惑,就很容易掉入犯罪的深淵。
2009年6月的一天,夏瑩接到一個測謊任務,犯罪嫌疑人資料顯示的是:“38歲,遼寧警官高等學校預審專業畢業,在沈陽市治安支隊工作過……”夏瑩當時就愣了,這個測謊對象竟然是自己的同行、大學校友,也算是自己的“師兄”,他因為參與賭球觸犯了法律。
夏瑩看見“師兄”時特別尷尬,他比夏瑩高一屆,也是學預審的。測謊過程中,這個“師兄”也沒有“為難”夏瑩,很配合。測謊結束時,他還關切地問夏瑩:“聽說你們漲工資了?”夏瑩說漲得也不多。“師兄”說:“多少是多呀,像我這樣掙多少錢也用不上了,珍惜你現在的生活吧!”
夏瑩很清楚,這個“師兄”上大學時非常聰明,畢業后做了幾年警察,接觸的都是歌廳、洗浴中心的大老板。后來他認識了一個富商,因為警察不能兼職經商,他就辭職和對方合伙經商。合伙人喜歡賭博,于是“師兄”也陷了進去。一個政府官員拿公款和他賭博,他贏了,但是政府官員被批捕后,牽涉到了他。像這樣的個案還真的不少。
職業習慣滲透到生活中,使她的婚姻兜了一個圈
如今,夏瑩已成為全國公安系統知名的測謊專家。而在生活中,夏瑩一向旗幟鮮明地反對說謊。她不喜歡說謊,也不喜歡別人對她說謊。夏瑩的親人、朋友不敢對她說謊,有時他們偶爾的一個表情、一個動作,被夏瑩捕捉到了,他們就以為夏瑩發現了他們的謊言。夏瑩常對別人說的一句話是,當你說出一句謊言的時候,你可能需要十句謊言來圓你的第一句謊言。說謊者累心,何必要說謊呢?
從事測謊13年來,夏瑩經常與犯罪嫌疑人玩“猜心游戲”,這樣的工作性質對她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夏瑩本是個愛說愛笑、心里藏不住事的人。但十多年的測謊生涯,卻讓她的性格有了潛移默化的變化。這是因為在測謊過程中,每一個走到夏瑩房間、面對她的人,夏瑩都會以挑剔的目光看待他們,也就是專門挑他們的刺,讓他們不舒服,從中洞察他們的心理及生理反應。時間一長,夏瑩發現這種職業習慣竟然帶到了生活中,她的同事、親人都說夏瑩變得愛挑剔、敏感多疑起來。
最不應該的是,夏瑩把這種職業習慣也帶到了婚姻中。她的第一次婚姻無疾而終,與這種職業習慣帶來的性格改變有很大關系。
夏瑩在多年測謊中接觸到的嫌疑犯80%是男性,夏瑩問過他們一個同樣的問題:你做沒做過對不起妻子的事?他們大多數都說做過,這讓她很失望,使得她對男性在婚姻上的忠誠度大打折扣。夏瑩經常憤憤地想,為什么男人背后總有著那么多的故事?
帶著這樣的念頭走進婚姻后,夏瑩對丈夫變得愛猜忌、敏感起來。有一次,他在外面應酬回來得很晚,夏瑩臨場發揮對他測起謊來。面對妻子攻勢苛刻的問題,他有些不能自圓其說,于是,夏瑩便把一些男人對妻子犯下的錯都移植到他的身上,對他不留情面地冷嘲熱諷,這使他男子漢的自尊很受傷害。他說他不習慣夏瑩那種雞蛋里挑骨頭的刻薄及冰冷的職業語言。就這樣,他們經常發生口角,繼而開始冷戰,最終這段婚姻也無疾而終。
第一段婚姻結束后,夏瑩才意識到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但生活還得繼續,痛定思痛,夏瑩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通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及觀察,夏瑩吃驚地發現,她竟成了親友、同事眼中不受歡迎的人。
一次,夏瑩和同事發生了不愉快。那位同事直言不諱地說:“夏瑩,我勸你幾句,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你應該把生活和工作區別開來。生活中,沒有人會習慣你那種挑剔的職業語言,我勸你多看些女性心理學。”同事的話雖然尖刻,卻深深擊中夏瑩的“要害”。
那天晚上,夏瑩躺在床上,久久回味著同事的“諍言”。她認為如果自己不能改變職業習慣帶來的影響,那么自己的生活及今后的人生會很失敗。從那以后,夏瑩就盡力督促自己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并真的買來女性心理學研讀起來。經過長時間痛苦的嬗變,夏瑩變得比以前寬容了,看別人的優點也多了,同事、親人也覺得她容易接受了。
人的心態一變,一切都變得輕松起來。2006年,夏瑩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他是個有過生活歷練的人,接觸幾次后,他指出夏瑩做事太要強了,而且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每個人都希望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但人首先要活出真正的自己才對。這話說到了夏瑩的心坎里。第二次婚姻開始后,夏瑩從丈夫身上學會了包容和體諒,他們不但在生活上關心對方,對彼此內心更深層次的東西也更加關注。夏瑩馬上就37歲了,由于工作原因,她還沒有嘗過做母親的滋味。她想,等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她會變得更加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