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揪心的哭聲
去年9月,兒子耀耀快滿3歲了,我們把他送進了幼兒園。與他同時入園的還有比他大3個月的表姐莎莎。
報名前,莎莎的媽媽對我說,她托人讓莎莎直接上中班,因為感覺這樣才能讓莎莎多學點東西,“贏在起跑線上”。她還說,如果我愿意,她也可以讓耀耀直接上中班。我想了想,耀耀在近3年的成長中,并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天賦,他就是個普通的孩子而已。要是直接上中班,他的智力和心理能跟得上嗎?他豈不是要被那些比他大1歲的孩子欺負、被老師看不起?所以我決定,還是要按部就班,讓耀耀上小班。
第一天送孩子上幼兒園,是令人心酸的經歷。耀耀被分在小一班,班上有23人,當然都是剛入園的孩子。我們到的時候,那里已成了“哭的海洋”。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后想離開,卻被孩子拉住手或抱住腿,死活不讓走;有的家長強行離開了,孩子就在地上打滾,號啕大哭;還有的家長強行出了教室,但聽著自己孩子的哭聲,不舍得離去,就在那里抹眼淚……一看這架勢,耀耀也要哭了。我陪他在那里玩了一會兒,但終究要離開。我偷偷地要離開的時候,耀耀發現了,沖過來要跟我走,被兩個老師抱住。別看耀耀不到3歲,這一鬧起來力氣大得很,兩個老師費了好大勁仍不能把他安撫下來。
孩子的哭聲,讓我十分揪心,但正像老師說的,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必經的階段,少則兩三天,多則一個月,孩子就適應了,正常了。
適應能力的對比
耀耀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我的心是在忐忑中度過的,擔心他在那里不吃飯,擔心他午睡睡不著,擔心他可能會整天哭……下午我早早地到了幼兒園門口,等著接孩子。時間一到,我飛快地奔向耀耀的教室,見到耀耀時,眼前的一幕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正有板有眼地坐在小椅子上,一本正經地與老師在那里聊天。看到我后,他也沒有表現出特別的驚喜,看來他并不急于離開這里。他的表現讓我欣慰,顯然在僅僅一天的時間里,他已初步習慣了這里,不再把這里看做是可怕的地方。
這時令人擔心的是莎莎。莎莎進幼兒園一個多月了,這個以前乖巧又聰明的女孩,現在在幼兒園的常態仍然是哭。從早晨把她送進幼兒園時開始哭,哭累了就睡一會兒,睡醒了繼續哭……家長來接她的時候,聽到最多的就是老師的投訴:“中午睡覺時她一直哭,怎么哄都哄不好。”“別人在學兒歌,她就在哭,老師不能正常教學……”
莎莎怎么變成了這樣子?她像完全變了一個人,與我印象中的可愛又聰明的小女孩完全不同了。以前與耀耀相比,莎莎聰明多了,她兩歲時就會背很多唐詩,兩歲半數數能數到100,能認識和背誦英文字母表,并學會了十幾個英語單詞。進入幼兒園后,她究竟怎么了?切不可拔苗助長
我分析,是莎莎的媽媽直接讓她上中班害了她。
正是由于莎莎以前在智力方面的出色表現,使她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都認為,她是個“小天才”。確實,她的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比一些比她大一歲的孩子還要好,讓她上中班不是天經地義嗎?
但現在看來我們都錯了,莎莎的智力優秀,但幼兒的心理發育是不會超前的。不論怎么說,她只是個3歲的小女孩而已。上小班,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被老師哄著,才是正常狀態。而直接上中班,其他孩子比她早上了一年,老師又不可能專門為她補課,她跟不上教學進度,就被冷落在一邊。幼兒的心理是敏感而脆弱的,突然離開親人,老師沒空理她,跟別的孩子玩不到一起,自卑感、孤獨感、失落感肯定充斥著莎莎幼小的心靈。她就用哭鬧來對抗,一直哭,結果什么都學不會,又影響別人,大家都煩她,她就更受打擊,形成惡性循環……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拔苗助長”帶來惡果的實例。欲速則不達,莎莎媽媽不但沒能讓女兒“贏在起跑線上”,反而給女兒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傷害。這種傷害對莎莎以后成長的影響還難以估量。
幼兒的心理發育自有其規律,一個孩子的智力有可能是超常的,心理卻不可能是超常的,家長切不可拔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