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長長的歷史畫卷,這是一曲優雅深沉的青山壯歌,這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創業史詩……
青龍滿族自治縣地處河北省秦皇島市西北部,總面積3510平方公里,是河北省的林業大縣。青龍林業人在這燕山東麓長城腳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上,創造了有林地面積305.5萬畝,位居全省第五;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137.62萬畝,位居全省第三;森林覆蓋率58.96%,位居全省第二;常年林業總產值達4億多元的奇跡。成為“全國綠化先進縣”、“經濟林建設先進縣”、“中國蘋果之鄉”、“中國栲膠之鄉”。乘車走在青龍的任何一條公路上,舉目四望,映入眼簾的是滿目青山,潺潺碧水、果實掛滿枝頭。
狠抓造林綠化,吹響“生態大縣”的號角
青龍縣委、縣政府確定了打造“生態大縣”品牌的發展思路,青龍林業人從狠抓造林綠化人手,吹響了建設“生態大縣“的號角。近年來,他們緊緊依托國家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重點項目投資,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合理布局,突出重點,“造、飛、封”相結合,制定了周密的工程管理辦法。
抓造林綠化,強化工程質量是關鍵。在具體工作中,他們推行單項工程集中管理的辦法,開展工程造林之初,縣、鄉、村三級成立了工程造林領導小組,實行行政領導包工程,林業技術人員包技術的雙包責任制,責任到人,賞罰分明。實施工程初期有領導、林業專家參加編寫設計規劃,期中有嚴格監督指導,完工后有驗收確認,有長期跟蹤存檔的科學管理辦法。通過科學論證,推行按流域治理、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分片實施的模式安排工程布局。在綠化措施上實行造、封并舉。在這里,每年雨季來臨前,人們會經??吹斤w播造林的飛機在山谷中翱翔。他們還創新造林機制,積極實行大戶造林、股份制、聯戶承包等多種形式,為林農頒發林權證,保護林農權益,充分調動全社會造林積極性。
30年來,全縣累計完成造林綠化291.66萬畝,爭取上級投資2.448億元,其中人工造林101.83萬畝,封山育林149.53萬畝,飛播造林40.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34.15%增加到58.96%,年均增加0.79個百分點。2005年以來,全縣造林綠化速度明顯加快,每年造林綠化面積都在10萬畝以上,全縣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h林業局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造林綠化先進集體,被省林業局評為“十佳”林業局、“科教興林”先進單位、科技“16推”先進單位、“綠林杯”競賽先進單位、“河北省世行貸款貧困地區林業發展項目”先進單位,被秦皇島市委、市政府評為造林綠化先進集體,被市綠化委員會、人事局、林業局評為“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先進集體。2008年11月,又被全國綠化委員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林業局評為“三北防護林建設突出貢獻單位”。
有了這些成績,青龍林業人還不滿足,他們還有更大的目標。他們將通過不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大植樹造林、飛播造林、封山禁牧、嚴格執法、產業富民等各項工作力度,力爭用3-5年時間,使全縣初步建成“見山就見樹,見樹就見林”的森林生態環境,在2009年底實現全縣森林覆蓋率60%目標的基礎上,2020年實現全縣森林覆蓋率70%的奮斗目標。
實施科技興林,譜寫“林果富民”的樂章
在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上,青龍父老鄉親們世世代代棲息在蒼茫群山的褶皺之中,他們是大山的主人,和大山有著深厚的情感,讓父老鄉親們能在山山嶺嶺中獲得財富,是他們千古不變的追求和夢想,更是青龍林業人為之奮斗的主旋律。
過去這里盛產蘋果,雖然含糖量高、口味風味獨特,但是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科技支撐,腐爛病泛濫成災,果品質量差,優質果率低,沒有品牌,很難打人大市場,賣出高價錢。青龍板栗被日本稱為“青龍甘栗”。香、甜、糯等綜合指標連續多年評比都是全省第一;雖說是皇帝女兒不愁嫁,但是每年產量只有3000-5000噸,和遷西板栗相比數量少很多,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個個訂單無奈地流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青龍林業人比誰都清楚這一點,不解決這些問題,讓大山里的父老鄉親依靠林果致富奔小康,實現“林果富民”的目標就是一句空話。青龍林業人靠自己堅韌不拔和百折不撓的艱苦努力,制訂了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果品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為重點,加大管理力度,狠抓基礎設施配套,調整優化樹種、品種結構,大力發展蘋果、板栗兩大主導產業,引導和帶動全縣果品生產向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管理、高效化產出的產業化軌道邁進。
為了實施科技興林,他們全面實施了板栗基地建設、板栗改劣換優、果品提質增效等工程。到2008年底,全縣共推廣果品標準化生產面積15萬畝;引進果樹新品種20個;蘋果優種覆蓋率達到90%,板栗優種覆蓋率達到80%;果品優質率達到85%,蘋果套袋每年達到1.5億個。在改劣換優工程實施中,他們起早貪黑,整日和果農風餐露宿,風里雨里奮戰在田間地頭。經常開展短期培訓班、送技術下鄉、電視臺技術講座等活動。他們每年都聘請天津農科院、昌黎果研所等專家來青龍現場指導,實現科技與時俱進,提高果農管理技能。這些正是廣大果農所渴望的!在青龍下鄉干部中,林業人是最受歡迎的,誰要是能請到他們那是榮幸,果農要是請他們吃飯那是推都推不掉的,因為他們已經和果農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2008年底,全縣果樹面積達到62萬畝,年果品產量12.9萬噸,年果品總產值3.429億元,累計出口創匯7000多萬美元。青龍滿族自治縣先后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中國蘋果之鄉”榮譽稱號,被省林業局評為“河北省果品產業工作先進集體”。全縣有31萬畝果品基地通過了省無公害果品基地認定;2006年“龍富牌”紅富士蘋果獲“河北省名牌”榮譽稱號,填補了“河北省名牌”產品空白;2000-2006年,青龍板栗連續被評為“河北省名優農產品”;2006年底,“龍富牌”紅富士蘋果、“青龍甘栗”在“河北省首屆名優果品展評會”上又雙雙獲得“金牌”稱號。這些硬邦邦的品牌、證書,千金難買呀!
青龍曾是全國柞蠶養殖發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柞蠶、桑蠶養殖歷史。這里產出的蠶繭具有易繅絲、出絲長的特點。近年來,為將這項傳統產業發揚光大,青龍林業人走村人戶,大力號召林農栽桑養蠶,推進柞樹林地流轉,使桑、柞蠶產業逐漸恢復,并且煥發出勃勃生機。2008年,全縣放養柞蠶1500把剪子,養殖桑蠶2000張紙,共實現蠶業產值1420萬元,創歷史新高。2009年,縣政府為總投資1600萬元的羽佳蠶絲有限公司批準建設用地28畝,將建設全省最大的蠶絲加工基地。
強化資源管理,奏響“產業發展”的樂曲
為摸清全縣森林資源底數,掌握全縣森林資源變化動態,在王仕林局長的倡議下,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林業調查隊。5年來,林業調查隊不但為首秦龍匯、山神廟循環經濟示范園等重點項目向省林業局辦理征占林地手續4000多畝,調整公益林13000多畝,保證了項目及早開工建設,而且還走出縣門開展林業調查有償技術服務。為縣林業局創收,彌補工作經費不足。
為加強對國家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健全護林防火網絡建設,確保森林資源安全,2005年,縣林業局組建了護林員管理辦公室,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縣、鄉、村三級護林員管理網絡體系建設,配全鄉、村兩級護林員,通過簽訂合同的方法,按照《護林員管理辦法》嚴格考核,規范管理,使管護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007年6月,青龍滿族自治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集體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青龍林業人加大執行力,對林地進一步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充分調動林農的造林、護林積極性,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目標。他們采取“白加黑”、“5+2”的工作方式,集中全局之力,奮戰一年時間,全縣完成林權登記微機錄入46144宗地,發放林權證26599本,發證面積達到267.776萬畝,占林改任務的95.6%。2007年,縣林業局被秦皇島市林業局評為林改工作先進單位。2008年,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被評為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進集體。局長王仕林被評為2008年度全國百名優秀改革人物。
青龍楊樹以出材率高、木質潔白著稱,是河北省重要的楊木產區。林業人在全縣五大河系、公路沿線、村莊四旁的荒灘、荒地及低產薄地上,點、線、片靈活規劃,實施楊樹產業化工程,完成楊樹基地建設30萬畝,楊木總蓄積量達到85.5萬立方米。充足的楊樹資源,促進了金福木業、鑫秋木業、凱達木業等一批現代化木材加工龍頭企業建設。2008年底,全縣木材總產值達到6056.3萬元。
為促進林業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王仕林局長靠前指揮,積極跑省進廳,2009年6月份,成功爭取到新增國家生態公益林建設指標3萬畝;8月份,為云冠栲膠、八旗龍保健飲品、羽佳蠶絲、金福木業、鑫秋木業等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爭取到林業貼息貸款指標4200萬元。云冠栲膠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其中的1000萬元林業貼息貸款,已建設成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橡碗栲膠基地,創造著年近億元的產值,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栲膠之鄉”。
堅持依法治林,唱響“綠色青龍”的浩歌
青龍林業人從教育、預防、監控、打擊人手,構建了打不垮、拖不爛的鋼鐵林業管護網絡。每一處林地人口設立的警示牌,都是他們正義的眼睛。全縣305.5萬畝林是造出來的,更是時時刻刻警惕、扎扎實實地管出來的。
2005年青龍林業局成立了林業行政綜合執法隊,與森林公安局合署辦公,執法人員由原來的4人增至15人;隨即,縣森林公安局落實了“三權”。2009年,縣森林公安局、都山林區派出所、祖山林區派出所全體森林警察正式納入政法編制??h林業局局長、黨組書記王仕林親自擔任森林執法大隊政委和森林公安局教導員。他既掛帥又出征,經常帶領干警星夜疾馳、奔波于深山野嶺之中。為確保公平、公正執法,他們建立健全了林業行政執法21項制度。自2005年以來,他們先后開展了打擊“亂砍濫伐、私收亂購、違法經營加工木材和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行為”、打擊“野外違法用火”、“燕趙綠劍行動”、“綠盾二號行動”、打擊“違法侵占林地”、打擊“濫捕亂獵、非法經營野生動物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等六項專項行動。在查處的所有涉林案件中,沒有一件出現行政敗訴和行政賠償案件。2005和2006年兩年,青龍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林業綜合行政執法試點縣并進行典型經驗介紹,2005年縣林業局被評為全省林業法制行動年先進單位,2006年被省林業局評為“綠盾二號行動”先進集體,2007年全市執法質量考核評比第一名。局長王仕林被授予“全國林業執法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這里是河北省一級火險縣,森林防火形勢嚴峻,為此,青龍林業人始終把森林防火工作作為林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領導、設施、隊伍、資金“四到位”;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火災綜合防控能力。全縣建設望火樓22座、防火檢查站10個、森林防火固定宣傳碑牌282塊、防火隔離帶192公里,儲備價值230萬元防火物資,森林防火宣傳車、運兵車3輛,投資45萬元建立縣級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全縣專兼職護林員達到3200人。形成了嚴密的火情監控網絡。建立了都山、祖山、桃林口庫區三支專業撲火隊,實行集中食宿、24小時備勤,有效提高了快速反應和現場撲救能力。因為他們控防嚴謹、措施得力,全縣已連續27年未發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災??h林業局先后3次被省林業局評為森林防火先進單位,2004-2007年連續被評為秦皇島市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單位。
加強自身建設。彈撥“科學發展”的旋律
王仕林局長深知,“抓好班子、帶好隊伍”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是做好全縣林業工作的前提,做好這些更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局機關大院整潔美觀了,辦公室干凈漂亮了,內線電話、電腦等現代化辦公設備齊全了,干部職工勞保等待遇落實了,凝聚力增強了,值班工作也成為全市典型。青龍林業局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
青龍林業局從干部職工思想、組織、作風、效率、廉潔五大建設抓起,王仕林局長倡導開展了“發展講科學、工作講實效、做事講規矩、待人講禮儀、相處講和諧、為人講真誠”的六講教育活動;集中開展了“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分鐘電話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頓飯、節約一次用車”的“六個一”節約活動;講究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講究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講究環境衛生的“三講究”活動;熱愛工作、熱愛同志、熱愛家庭的“三熱愛”教育;對黨員干部開展了“四個帶頭”即帶頭完成工作任務、帶頭自覺學習、帶頭遵守紀律、帶頭講究環境衛生教育;對中層以上干部開展了“四會”即會組織開展工作、會說、會做、會總結等五項教育活動。出臺了首問首辦等五項制度,修改完善了機關規章制度,確立了以“四個一律”為核心的考核評議制度,形成了一套科學管理的長效機制。
通過抓學習培訓和各項活動的深入展開,全局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顯著提高,沒有一人出現違紀違法現象,機關整體形象大大提升,打造出了一支政治可靠,業務過硬,作風優良,思路清晰,勤政務實,廉潔高效的林業隊伍。5年來,縣林業局連續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民主評議行風優秀單位;這里也先后培養出7名科級干部,這是鍛煉出來的,是實干出來的。
伴林終生的人們,歷史不會忘記
青龍林業人都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同青龍林業緊密聯系在一起,每個人心里都有沉甸甸的負重感,神圣地履行著自己的歷史使命。局長王仕林作為班長深知弟兄們的這份敬業情感,這使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規劃全縣林業發展,帶領這支百戰百勝的隊伍攻堅克難。林業人也同樣信任、甚至崇拜自己的局長。人們不會忘記,是局長的東奔西走,換來了從2007年1月起,都山林場和前莊苗圃全體職工按全額事業單位標準發放工資,列入縣財政預算,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林業職工生活的現實難題,這是河北省首次實現縣級國有林場職工財政保工資的成功事例,多次得到省、市領導肯定和認可。
在眾多榮譽和成績面前,局長王仕林感慨萬千地說:“青龍林業工作之所以能卓有成效、碩果累累,歸于縣委、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歸于我們有一支甘于奉獻、敢打硬仗的好隊伍,我只不過是這支隊伍中的普通一員,盡我的一份職責罷了;是青龍林業人這支優秀團隊,鑄就了青龍林業的輝煌!”伴隨王仕林局長日夜征戰崇山峻嶺、百里林海的局機關每位干部職工也都會這樣說:“這些都是王局長帶領我們埋頭苦干、艱苦創業的結果,沒有王局長,今天的一切都難以想象!”
每一位青龍林業人,都像茫茫林海中的一棵普普通通的樹木,默默無聞,但就是這些默默無聞的人們。從朝氣蓬勃的青年才俊,一直默默奉獻到白發蒼蒼,就是他們鑄成了青龍林業人的特殊風骨。他們幾十年如一日,伴隨著春季林中幼芽的鮮綠、夏季林中鳥雀的歡唱,秋季楓葉染紅的飄零、冬季雪壓青松的困頓,長年累月忍受著孤寂,四季生生不息的林濤果香伴隨著他們年復一年、日出日落,彈奏著一曲春華秋實的大地歡歌……
[責任編輯 廉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