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載:“舜即位分冀醫巫閭之地為幽州,醫巫閭山即為幽州之鎮。”“冀州之境,由太行而東,尊嚴高峻,惟醫巫閭山為諸山之冠。”千百年來,綿亙百里的醫巫閭山不但成為北鎮的代名詞,同時也養育了無數優秀兒女。上個世紀90年代,閭山腳下涌現出一位德行重于醫閭,成就輝煌業績,讓北鎮人為之驕傲的精英人物。他以營福桑梓為己任,用真情感動每一個走近他的人。而今他和他旗下的企業已成為北鎮除醫巫閭山之外又一張靚麗的名片。他,就是遼寧省人大代表、省總商會副會長、北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北鎮市總商會會長、遼寧德營石化集團董事長——田德營。
田德營崇尚祖國為母親,“一切為了母親的承認,一切為了人民的滿意?!笔翘锏聽I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做人、做事的標準。創業二十載,田德營以“自信、大膽、拼搏”的創業精神,把一個名不見經傳,虧損400萬元,資產不足百萬元的企業發展成為累計實現利稅數億元,資產總值5億元,擁有2300多名員工的明星民營企業集團,在醫閭大地上創造出民營經濟的神話,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他先后被評為:中國公益事業十大慈善大使、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百強人物、全國關愛員工民營企業家、遼寧省勞動模范、五一獎章獲得者、十大優秀民營企業家、錦州市特等勞動模范、十大民營經濟風云人物……
1990年,他聽從“母親”的召喚,從遼河油田那家待遇優厚的大企業,回到家鄉那個瀕于倒閉的小廠,開始了神話般的創業歷程。
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錦州市瀝青廠(廠址在北鎮市溝幫子開發區),原占地面積不足100畝,屬軍隊企業,1980年交給地方。由于管理混亂、人心渙散、處于半停產狀態,又因嚴重的資不抵債,被省有關部門黃牌警告。從轉入地方開始,到1990年末,這個小廠先后換了十二任廠長。企業要發展,急需一名優秀的領軍人物,于是,1990年冬,田德營,這位正在遼河油田一家大企業里大展才華的企業管理碩士被家鄉的領導請了回來,出任瀝青廠第十三任廠長。
1990的冬天,天氣不算太冷??墒?,在瀝青廠那間破舊的廠長辦公室里,卻是冷氣襲人。殘缺不全的窗戶灌著冷風,吱吱作響的破床透著涼氣。田德營睡不著,索性披上大衣,踏著清冷的月色,到廠區轉了起來。幾間廠房東歪西斜,殘缺空蕩的院落枯草叢生,幾臺破舊設備銹跡斑斑,幾根站不直的桿子上垂頭喪氣地耷拉著幾根電線……在寒星冷月的陪伴下,田德營繞廠一周,再次檢閱了那些殘垣敗柳后,一個新的、大膽的治廠方案逐步形成。
在職工見面會上,田德營滿懷激情地向大家分析了瀝青廠作為國營廠和擁有專用鐵路線的優勢,并表示愿意和全廠職工一道,用全部熱情和精力來辦企業,使瀝青廠在幾年內起死回生,讓產值達到一個億,利潤達到一千萬。然而應對他的是沉默和職工急待開資養家吃飯的祈盼眼神。是啊,臘月二十三了,職工半年多沒開工資,誰還有心思聽你高談闊論呀!為了讓職工安心,他拿出個人全部積蓄,搶在春節前給全體工人補齊了工資,又為每個職工買了50斤蘋果、50斤大米。工人們流淚了,他們手里捧著的不只是蘋果,而是田德營那顆回報家鄉父老的赤誠之心呀!有這樣的廠長,企業還能沒有希望嗎?就這樣,田德營用真誠贏得了職工們的信賴與支持。
為了扭轉瀝青廠的虧損局面,田德營由內而外找差距,尋找突破點。對內,他下大力氣進行改革,轉變用人機制。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瀝青廠脫胎換骨,廠區整潔亮麗,生產井然有序,工人奮發向上。對外,他以真誠待人,積極尋找外源,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眾多的合作伙伴,為企業贏得了發展的堅強后盾。他創造性地提出借船出海、橫向聯合的合作戰略,與撫順石油二廠、遼寧物貿集團公司進行聯營,借用他們的人力和財力,搞多種經營,借力而行,使多年虧損的瀝青廠終于走出低谷,實現贏利。而后,便一發而不可收,企業產值和利稅額每年以50%的速度遞增,極大地鼓舞了企業職工士氣,職工們都說:“沒有田廠長,哪有瀝青廠的今天?”瀝青廠面貌煥然一新之后,勤于思考的田德營又把目光投向了新產品研發上,開始帶領科技人員不分晝夜地做市場調研,要用新產品為企業增加發展潛力。1993年,由他們自主研發的高等級道路石油瀝青正式問世。一投放市場就大受歡迎,并獲得遼寧省名牌產品,結束了瀝青廠多年來只做簡單產品加工的歷史。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1991年,在中國的鐵路運輸史上出了一件怪事:一列20節油罐車從撫順石油二廠運出的660噸B基油,轉了14個月,游歷大半個中國,卻無人接手,損失達440萬元之巨。當田德營知道了這一驚人的消息時,真是又氣又喜。氣的是有些單位竟麻木到這種程度,自己的貨卻不去接,把這么大的事當兒戲,真是大鍋飯害死人。喜的是,天賜良機,自己的工廠正急需原油,又急于想打通鐵路部門的關系。如果把這些油拿下,既解決工廠的油源問題,又幫了鐵路部門的大忙。他一方面派人籌集資金,調動人手,一方面跑到沈陽鐵路局,要求買下這批貨,并表示將火速卸貨。看到這從天而降的救兵,沈陽鐵路局領導喜出望外,當即同意了田德營的要求。
一列20節的油罐車風馳電掣地駛進了瀝青廠的廠區。田德營帶領全廠職工晝夜奮戰,圓滿地完成了卸車任務。這一快速行動,深深地感動了沈陽鐵路局領導,兩雙大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鐵路局領導當即表示,今后北鎮瀝青廠將受到特殊待遇,用多少車皮,就給多少車皮。
在一系列的經營實踐中,田德營的人格在升華,企業的關系在延伸,錦州鐵路局、遼河油田、吉林省路興實業公司、吉林省物資貿易公司、撫順石油二廠、沈陽公路建設開發公司等實力單位,都成了田德營的合作伙伴和堅強后盾。
天道酬勤,田德營的心血和職工的汗水,澆鑄出一連串喜人的數字:1990年,銷售收入1500萬元,利稅30萬元,是1989年的9倍和7倍。1991年,銷售收入1800萬元,利稅150萬元。1993年,銷售收入2600萬元,利稅205萬元。北鎮瀝青廠成為北鎮第一納稅大戶。
1998年,為了回報母親,他竟放棄安逸的國營廠長的鐵交椅,大膽實施國營企業改革,傾注全部家底,買斷企業,謀求更大發展。
這一年,中國國企改革的浪潮開始席卷全國。早就希望有靈活的用人制度、按勞取酬分配機制和絕對的自主權、能個人承擔倒閉風險的田德營,憑借自己的膽識與魄力以及多年的管理經驗,參與公平競爭。憑借自身的實力以絕對優勢,引領錦州市瀝青廠率先在北鎮市實行產權制度改革,成為全市第一個國有企業轉制的民營企業家。
體制的變革、發展的機遇、全新的市場謀略,在黨的十五大的春風沐浴下得到了全方位的施展。企業迎來蓬勃發展的機遇。五年的時間,瀝青廠發生了質的飛躍。實現資產總值翻五番、職工收入翻兩番、經濟效益翻兩番的跨越式發展。在錦州市重點工業企業中排名第13位,人均利稅排在第一位;在北鎮市龍頭企業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位。
取得了自主的經營決策權,田德營為自己和企業贏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從此在企業內,田德營給自己定位了幾個不同的人生角色,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計劃員、推銷員,必要時還客串“演員”。在構建企業和諧的內外部發展環境上,他可謂長袖善舞,全力追求人與企業完美的價值融合,德營企業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理、有序發展的戰略方針,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創造價值,確立了實現所有利益關系人和諧共處的美好夢想的“和商”理念。使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贏得了內外和諧的生存空間。改革的成功,企業的發展,讓田德營品味了成功,品味了幸福。
創造財富的路上,他不甘守已有的利潤,而是創辦了一個又一個能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企業,并幫助眾多兄弟企業渡過難關,為家鄉經濟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固守于已有的輝煌,只能走向衰落。田德營在成功的道路上永不止步地創造著價值,短短幾年間擁有資產5億元???、工、農、醫、貿和小額信貸公司于一體的遼寧德營石化集團實業有限公司躋身于遼寧大型民營企業之林。
2002年,在黨的十六大即將召開之際,德營集團應運而生,標志著集團化運作的全面展開,企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現代企業管理科學的危機管理理論讓田德營意識到:企業要長足發展,必須擺脫資源加工型企業的限制,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以后,要主動投身國際經濟的大循環之中。本著瞄準高科技、開拓大市場的發展原則,1999年,他投資1000余萬美元,成立了中韓合資德營針織服裝公司。2000年,企業第一次與農業聯姻,組建德營新特果樹品種示范園。2002年,投資1000萬元,與錦州醫學院共建遼寧省高新科技企業——錦州奧鴻藥業有限公司,首次涉足高新科技。同年投資500萬元加盟遼寧省專利示范高新科技企業——錦州俏牌集團。并與遼寧工學院聯辦企業發展研究中心。2003年,組建俏牌果仁公司。德營集團以神速、廣泛的市場經濟觸角,捕捉各種機遇,開發各種新項目,穩、準、快地向科技興企的方向邁進。
自小在農村長大的企業家田德營,對農業、農村、農民不僅有著淳樸的感情,更有著獨特的眼光與超人的膽識。這一點在他的經營中也得到了印證。擁有2.2萬畝連片土地資源,被列為遼寧省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德營生態農業園區建成,園區內的無公害蔬菜園、無公害稻谷園、科技林草園、科技養殖園及科技服務區、企業加工區、市場經貿區、旅游度假區四園四區的建設日趨完善,十萬株生態林長勢喜人,道路寬闊,設施齊備,已成為北鎮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在園區內還建有德營集團與北京峪口禽業公司聯辦的蛋種雞場——峪口德營禽業公司,現已成為遼西乃至東北地區為養雞農戶提供優質蛋雞雛的基地和北鎮及遼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龍頭項目。公司加農戶、公司加基地、農業工業化等新型產業組織帶動了一方農業的發展。
德營人遵循“德維基業,營福梓里”的企業宗旨。在穩定瀝青廠、發展物流儲運業正確思路的引導下,先后投資組建了德營石材公司和錦州順達石化經貿有限公司,保持了企業強勁的發展勢頭,使德營集團的發展步入了健康、有序、高速的運行軌道。尤其是2007年建成的石化經貿有限公司,可儲各種油品20萬噸,成為遼西地區民營企業最大的石化物流儲運中心。該公司的建立,每年為集團增加銷售收入三至五億元,利稅三至五千萬元,等于再造一個瀝青廠,為北鎮市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民營企業,不能光想著自身利益,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這是田德營對民營企業責任與義務的詮釋。由此,他把納稅、安置就業當成了職責。集團成立十余年,他累計給國家納稅超過兩億元,占北鎮財政收入的七分之一,為北鎮經濟振興和錦州地區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在2009年,遼寧德營集團積極應對世界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在逆境中創造了經營奇跡。全年共實現銷售收入10.7億元,納稅3058萬元,出口創匯155萬美元,向北鎮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為實現我市“富民強市,提檔升位”的宏偉目標做出了應有貢獻,為全市民營企業樹立了榜樣。
1998年,錦州瀝青廠企業轉制時,有300多名員工面臨下崗,為了不把包袱推向社會,他經過考察市場,決定與韓國合資成立針織公司,既解決下崗工人就業問題,又能出口創匯。2004年,為了讓更多的人就業,他在全市各個角落都設立了德營針織群星分廠,每年解決1000余名城鎮貧困人口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由于受國際大氣候貿易影響,集團每年要為此擔負100多萬元的虧損。對此,許多人不理解:這不掙錢的買賣咋還干?田德營卻義無反顧,他始終堅守一個理念:德營集團的最終目標并不是單一地扶持這些就業人員,而是通過扶持,能讓這些企業逐漸獨立起來,為就業者提供更多的機會。
2003年,他以全票當選為北鎮市總商會會長。在當選之后他講:“我自己投了自己一票,我認為自己能當好這個會長。大家全票選我,也激發了我當好會長的決心。我愿意通過商會這個舞臺為會員企業服務?!睘橥苿蛹亦l經濟的發展,他踐行了自己的承諾。幾年來,他本人以個人借款、擔保銀行貸款、聯系業務等諸多方式幫助市內諸如五峰米業集團、鑫洋鋼鐵有限公司、云杉熏雞有限公司、長山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國瑞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眾多的民營企業協調解決了資金難題。這些企業渡過難關之后,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成為北鎮市的納稅大戶。
為了推動全市經濟的再度騰飛,他充分利用自己作為省總商會副會長的有利條件,四方奔走,挑起了招商引資工作的大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家來北鎮市投資興業,為縣域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
他在個人事業獲得巨大成功之時,時刻不忘回饋社會,反哺桑梓,將真情撒遍了醫閭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作為共產黨員的田德營,早已經把人民的利益融入到了他的生命之中。他常說:“我的人生價值,就體現在讓母親承認,讓人民滿意。一個人有了錢,不去回報母親,不去回報社會,那么,這個人就失去了做人的價值。”這位大地之子樸素的肺腑之言,飽含著他那高尚的人格和廣闊的胸懷?!柏敻粦摵偷懒x結伴而行,能夠給予別人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碧锏聽I十分愿意享受這個過程。他多次公開承諾,每年要拿出企業純收益的5%到10%,投入社會公益事業。
“管理企業的能手、支持教育的伙伴”這是在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中國愛心工程委員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中國公益事業功勛人物評選活動中,組委會對田德營做出的高度評價。
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是德營集團的一大特色。在北鎮,德營集團是第一家組建黨委、企業創建精神文明、弘揚企業文化、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的民營企業。“團結、誠信、創新、奉獻”的企業精神,時刻在鼓舞和激勵著每一位職工。為提高職工素質,集團定期進行思想政治學習,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職工的業余生活,使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與日俱增。作為企業老總的田德營關愛員工,熱心為員工辦實事、辦好事,最集中的體現就是工資、獎金和福利待遇向一線員工傾斜,讓員工處處體驗到家的溫暖。為此,田德營被全國工商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北鎮市一提到德營集團有口皆碑,贊譽不斷。德營溫暖工程基金、德營老年娛樂活動基金、德營教育基金、德營愛軍習武基金、小學助學基金、優秀教師獎勵基金、考入名校獎學基金、北鎮市中、小學的德營“曙光之星”獎學基金及出資500萬元設立的德營慈善基金……一項項飽含田德營深情的基金溫暖了家鄉,近3000萬元的各種捐款撒落在北鎮城鄉的每一個角落。
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了這樣精彩的畫面:2008年 5月11日,在由遼寧省婦聯牽頭的“關愛母親、共建和諧”援助農村單親貧困母親活動的啟動儀式上,田德營當場捐資20萬元; 2008年5月16日晚,在遼寧省慈善總會、遼寧省紅十字總會、遼寧電視臺主辦的《心系汶川》大型賑災義演晚會上,他當場捐款100萬元,成為了我省唯一一位在此次義演晚會上捐款超百萬的民營企業家;2009年,為支持錦州地區文化事業發展,他又向錦州市評劇團捐款20萬元。
“達則兼濟天下,財富當與道義比肩。”這是田德營特有的財富觀?;厥锥d創業路,他帶領集團全體員工始終把納稅、安置就業、捐資公益和慈善事業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渠道,詮釋了財富的真正內涵,在為國家、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用廣博無私的付出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敬重和肯定。往昔已逝,征程正遠,在已然吹響的北鎮大振興、溝幫子開發區大發展的號角中,田德營正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追求人生價值、創造更多財富的事業之中。2010年,德營集團著力尋找新的經營項目,爭取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納稅必保4000萬元;進一步做好經營、招商等各項工作,加大捐贈社會的投入,用納稅和愛心捐贈回報全市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家鄉人民的厚望;并與全市各兄弟民營企業攜手為加快北鎮小康社會建設步伐建功立業。
“時代呼喚德營精神,全市人民都要學習田德營同志不斷追求更高目標、不斷迎接更新挑戰,敢于善于謀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堅定信念;敢于正視挫折,敢于自我否定,敢闖發展新路的勇氣和氣魄;始終堅持誠信為本,視質量如生命、尊用戶為上帝、以納稅為光榮的經營理念;奮力創造財富、樂于奉獻社會、造福家鄉父老、舍小家顧大家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边@是中共北鎮市委書記劉朝震同志在市委首屆四次會議上代表市委對田德營董事長及德營精神給予的評價。
我們堅信,田德營和他的德營集團在未來歲月里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跡,德營精神會激勵和溫暖更多更多的人……
〔責任編輯蘇 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