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以險為美,谷以幽為奇。醫巫閭山天仙觀景區就是以山險谷幽著稱。景區內自然景觀隨氣候變化四季分明:初春時節,梨花盛開,桃李爭艷,漫山遍野芳香四溢;盛夏來臨,草長鶯飛,山清水秀,幽谷晴嵐,美不勝收;金秋之季,梨果飄香,霜葉似火,枝葉舞處,清風送爽;隆冬臘月,林舞銀蛇,山馳蠟象,遠山近谷銀裝素裹。置身天仙觀景區,仿佛脫離塵世的喧囂,頓覺返璞歸真,一種回歸大自然深處的美妙感覺自心底油然而生。
天仙觀景區位于大市鎮冮家村廟溝西部,是醫巫閭山重要的組成部分。相傳當年一積善老者趕車回家,路遇三霄娘娘,經點化,老者與眾鄉親立即在山上修廟塑像,祈求三霄娘娘護佑。從山中現存的遺址和石刻件上看,天仙觀的建筑大多為明清時期。現存的三霄石剎重修于清光緒年間。據老人講,早些年,每逢農歷四月十八廟會,東至黑山,北到阜新,西到義縣,南到廣寧,來此求子嗣逛廟會的人流如潮,善男信女們爭先恐后都要到此拜上一拜。
樹高谷幽是天仙觀的一絕。一進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迎客松,兩棵松樹躬身而立,如奴如婢,以禮相迎。走進山谷,幾十米高的樹木遍布山谷。華蓋松如車輪傘蓋,虬龍松如蛟龍出水,竹節松如天降巨竹,昂首挺立,護廟松古老蒼勁,氣沖霄漢。沿著古人留下的石板路拾級而上,五大幽谷呈現眼前,仙幽谷如詩如畫,情幽谷含情脈脈,小幽谷清幽質樸,大幽谷谷深林密。穿行于幽谷之中,清風徐徐,樹影婆娑,怪石嶙峋,真可謂一松一石皆成景,步移景換賞無窮。
在垂巖掛壁的峰頂之上,三霄石剎雖歷百余年的風雨洗禮,仍巍然屹立。最不可思議的是,這座石剎由幾塊巨石雕筑,每塊巨石都可達千斤以上,鬼斧神工的構筑令人無不稱奇。試想,當時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和先進工具的條件下,將如此巨石搬至峭壁之上,莫非真的“仰借天功,亦由神力”?
在石剎門柱之上,有副對聯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天人同一體修人道即是天道,仙佛本合宗為仙心始為佛心。在當時的封建年代,在等級觀念和宗教門規森嚴的束縛中,作者能以博大的情懷和坦蕩的胸襟道出了勞苦大眾的心聲,這必須具有相當足的勇氣和膽魄才能寫出來。的確,天人同一體,人和大自然本來就是息息相通的,修人道,愛護人、關心人、尊重人也是天道,是大自然的規律;仙佛本合宗,無論是仙還是佛,都是以度人勸善為最終目的。作者以更高的視角,將其透徹的觀點用最為簡潔的語言描述出來,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盼望和平、穩定,渴望社會和諧的美好愿望。
徜徉于大自然的懷抱里,遙望遠山層巒疊嶂,近觀飛檐古剎如瓊樓玉宇,來此一游,都會由衷發出贊嘆,真可謂“靈秀堪稱北國之首,雄奇位列幽燕之冠”。
天仙觀,“關外第一觀”當之無愧!
〔責任編輯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