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人不知道龍崗子、龍門水庫的實在不多,龍崗子以其山峰秀美、泉水清澈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游人。然而龍崗子真正引人耳目的是諸多遼代文物古跡及優美神奇的風物傳說。前不久,我和兩位朋友觀瞻了耶律宗政和秦晉國妃墓。墓室內空空如也,政府相關部門在九十年代對墓進行了修繕,在墓的頂部用水泥封住,并設置通風孔。在墓前方安門上鎖。據說是村民放置柴草,被頑童引火焚玩,門及窗的木框部分發黑,有被火燒的痕跡。所幸沒有傷及墓室。但由于門軸損壞,鎖形同虛設,后修的墓室內墻上寫了許多諸如“到此一游”之類的俗語,地上磚瓦隨處可見。盡管如此,那一股肅穆的歷史氣息仍撲面而來,讓人不由得引發懷古悠思,聯想起耶律宗政和秦晉國妃兩位先人。墓室背靠山坡,山蜿蜒走勢如臥龍脊梁。朋友說這山又仿佛馬蹄形,目睹此佳景天成風水寶地,面對滿山果兒飄香秋意甚濃,朋友脫口而出:“秋來龍崗地?!蔽异`機一動,既然朋友說這山如馬蹄,且朋友屬馬,不妨以“馬踏馬蹄山”作應答。想來此聯有辱先人神明且讓高人見笑了。
墓室內原有墓志銘,已被文物部門保護起來。墓志銘上記載:耶律宗政勤政愛民,秦晉國妃博才而襟懷寬闊,他們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在感情上卻不是志同道合之人。死后卻又被合葬在一處,同對千古孤寂。可嘆倍有周公之德的耶律宗政耿直敢于挑戰習俗竟無子嗣;才女秦晉國妃落筆則傳誦朝野的文章后人也無緣拜讀。
雙泉寺及建于遼代的慈圣寺原位于龍崗子村正中,氣勢恢宏。遙想當年,通往遼墓故道上旌旗獵獵,車輛隨從迤邐不絕,英勇的耶律先族來閭山祭祖并在此駐蹕洗卻征塵,該是何等氣派!如今兩寺早已不復存在,可謂“門庭冷落鞍馬稀”,只有刻著兩寺名字的石碑在路邊笑迎清風。
香如雪海的梨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繞墓而行的山水榮了又枯,枯了又榮,年復一年,曲折東去,在下游打旋蟄居,蓄水的龍門水庫因此而豐滿。前不久,水庫清沙治淤工程讓沉寂多年的遼墓門前終于熱鬧起來,載重20余噸的翻沙車不絕于路,源源不斷地把細白的沙子輸送到外面工地,水庫的蓄水量增加了許多。夜晚站在墓后的觀景亭上,眺望北鎮古城,一派燈火輝煌??此骒F氣繚繞,三面環山而居的村莊民宅燈光如繁星點點,好一幅恬靜山居圖。不遠處水庫壩堤上傳來一陣陣叮鐺的鑿石聲,原來是石匠們在壩堤上修筑石板路。八十年代這里曾被選作拍攝電影《李冰治水》的外景地,站在壩堤上望腳下一馬平川,效仿當年先人面對濤濤洪水胸中油然而生氣象萬千壯志勃發之舉,今日石板路修成,觀光的人在石板路上踏行,即使雨季也不致泥濺衣履了。
隨著旅游興市的熱潮到來,龍崗子,這座沉淀了諸多遼代歷史文化、埋葬了諸多遼代皇族的風水寶地必將重放異彩,為北鎮大旅游格局再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注:建于遼代的慈圣寺經善心人士修繕,現已對外開放,香火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