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價格戰歷來是商業競爭中商家用于爭奪市場份額的主要手段。一定程度的價格戰是有好處的,一方面可以使消費者獲益,同時也可以促使商家提高產品質量。但是,惡性價格戰應嚴厲禁止,因為其會嚴重影響行業的正常發展。本文以山東省煤炭價格戰為例,用博弈論的方法討論了避免業惡性價格戰的兩個途徑。
關鍵詞:價格戰 囚徒困境 納什均衡
一、山東省惡性煤炭價格狀況
隨著山東省國有煤炭企業改革的深入及外省大型煤礦的介入。山東省內的煤炭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據統計。山東新泰區氣煤報價1100元,噸,下跌300元,噸;棗莊地區1,3氣煤報價1000元,噸,下跌300元,噸。相較而言,進入山東省市場的外省煤炭廠家的氣煤價格是800元,噸左右。為了爭奪市場份額。雙方仍在不斷地降價。以占山東省煤炭供給量1/3的上市公司兗州煤礦為例,2009年上半年該企業實現凈額約8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約30億元,減少幅度為25.9%。此外,其成本占銷售凈額的71.8%,與同期的55.1%形成強烈對比。惡性煤炭價格戰不僅對兗礦集團影響甚大,而且已經波及整個山東省煤炭行業。解決省內惡性煤炭價格戰已迫在眉睫。
二、惡性價格戰博弈理論基礎模型
山東省煤炭商之間的價格戰與“囚徒困境”博弈具有相似性。根據“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可以列出一個分析表格。如表1所示。假設:博弈雙方(將省內最大煤炭生產商歸為一方,其他煤炭生產商歸為另一方)的收益值如下。如果煤炭生產商都不降價,則他們分別可以獲得6000萬元的業務收入:如果同時降價。則只能獲得4500萬元的業務收入;如果一方降價另一方不降價,則降價方可以得到7千萬元的業務收入,不降價方只能得到2500萬元的業務收入。這樣,給定在B降價的條件下,A降價會得到4500萬元業務收人,A如果不降價則只能得到2500萬元的業務收入。所以A的占優策略是降價:如果B不降價,A要降價,會得到7000萬元的業務收入,而A要是不降價的話,只能得到5000元的業務收入,A的占優策略同樣是降價。反之B的占優策略也同樣是降價。于是,你降我也降,你再降我也再降,重復博弈的結果就是價格大戰越來越激烈。



博弈的最終結果是。雙方都會選擇降價策略。而且這個策略組合是各博弈方都不愿意單獨改變自己穩定性的策略組合。無論是對兩博弈主體。還是對任一單個主體而言,雙方不降價都比雙方降價好得多。但是參與博弈的企業是追求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每個企業都意識到在對方不降價時自己降價所獲得的巨大好處,以及對方降價而自己不降價時將蒙受的損失,因而最終實現的是雙方都選擇降價的納什均衡。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將此博弈重復有限次,博弈雙方的策略選擇也不會改變。
實踐證明,即使生產商能夠簽訂都不降價的行業自律協議,也是無法有效避免降價競爭的發生。因為策略組合(不降價,不降價)不是納什均衡。行業自律協議不具有強制性約束力。
三、根據博弈理論如何避免山東省內煤炭業惡性價格戰
根據“囚徒困境”模型,煤炭生產商間的價格戰博弈只要符合羅伯特·艾克斯羅德提出的兩個條件:(1)T>R>P>S;(2)R>(T+S),2,此時,各廠商的最佳選擇都是選擇該博弈唯一的非帕累托最優的“納什均衡”,煤炭生產商就會陷入“囚徒困境”,都會選擇降價。價格戰將會愈演愈烈。
要避免出現“囚徒困境”、避免惡性價格戰。唯一的方法是改變博弈結構,使博弈方的收益值不再符合“囚徒困境”模型的兩個條件。改變博弈結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博弈方主動改變。二是有新的當事人參與博弈,迫使原博弈方的收益值發生改變。
(一)將企業目標從“收入”調整為“利潤”可能會避免惡性價格戰
煤炭生產商將企業目標從“收入”調整為“利潤”,會使博弈方的收益值發生改變。根據煤炭業的特點,不妨假設。選擇“不降價”策略時。煤炭企業的利潤率是40%:選擇“降價”策略時。煤炭企業的利潤率是30%。如表2所示,雙方都不降價時,利潤都是6000x40%:2400萬元;雙方都降價時,利潤都是4500x30%=1350萬元;一方降價另一方不降價。則降價方可以得到7000x30%=2100萬元的利潤,不降價方能得到2800x40%=1120萬元的利潤。該假設以前面成本占凈銷售額的比例為前提;煤炭行業利潤率基本穩定在25%-45%之間。
表2以利潤為目標的煤炭價格戰博弈
表2所示的博弈有三個納什均衡,其中兩個純策略納什均衡,通過劃線法很容易找到。給定B選擇“不降價”時,A選擇“不降價”時可獲2400萬元利潤,A選擇“降價”時只可獲2100萬元利潤,所以此時A的最優策略也是“不降價”:給定B選擇“降價”時,A選擇“不降價”時只可獲1120萬元利潤,A選擇“降價”時可獲1350萬元利潤。所以此時A的最優策略也是“降價”。反過來,先給定A選擇“不降價”時,B的最優策略也是“不降價”;先給定A選擇“降價”時,B的最優策略也是“降價”。因此,策略組合(不降價,不降價)、(降價,降價)成為兩個純策略納什均衡,另外一個混合策略納什均衡是博弈方以概率的形式選擇不降價和降價兩種策略。
表2所示的以利潤為目標的煤炭業價格戰博弈不再符合“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的兩個條件。博弈的最終結果將會發生改變。或者說,原來引發惡性價格戰的策略組合(降價,降價)在這里不再是唯一的納什均衡,煤炭生產商將有機會選擇(不降價,不降價)的納什均衡,從而避免出現惡性價格戰。
(二)相關監管部門介入能夠避免惡性價格戰
如果新的當事人參與博弈,改變原來博弈結構,也能夠使煤炭生產商避免出現“囚徒困境”。
把管制機構作為博弈一方,煤炭生產商作為博弈的另一方建立模型,構建了表3所示的雙人博弈模型,分析管制機構對廠商降價競爭的影響。在此博弈中,煤炭廠商試圖在管制機構管制下的市場中進行降價競爭。如果生產商降價競爭,管制者不干預,煤炭廠商就能夠獲得數值為C的正效益:而如果管制者干預,煤炭廠商就要被處罰,得到數值為A的負效益。如果管制者不去規范市場,而煤炭生產商又沒有降價競爭,則管制者獲得數值為W的正效益:但若此時煤炭廠商降價,則管制者獲得數值為p的負效益。如果煤炭生產商不違規降價,則其效益值為0。如果管制者規范市場,則其效益值也為0。該博弈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所以得出結論是,只要管制者的得益沒有改變,管制者增加對煤炭廠商的約束和處罰,在短期里能夠抑制降價競爭,而長期里只會使管制者松懈對降價競爭的管制。煤炭廠商降價競爭的概率卻并不會減少。
從理論上分析,原來設計的煤炭廠商的博弈模型是雙人博弈,監管部門加入博弈后的模型應該成為三人博弈模型。
表4所示為監管部門加入后的三人博弈模型。生產甲選擇行,生產商乙選擇列,監管部門選擇矩陣、有“管制”和“不管制”兩個策略。如果管制者選擇“管制”策略。對于采取“降價”策略的生產商予以懲罰B,對管制者來說,其收益均為0:對于生產商來說,采取“降價”策略收益值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減去B,如表4中矩陣A所示。如果管制者選擇“不管制戰略,對于生產商來說,收益值相對原來沒有變化。當生產商都不降價,管制者獲得數值為5的正收益;一家生產商降價時,則管制者獲得數值為D的負效益,兩家生產商降價時,管制者的收益值是2D,如表4中矩陣B所示。
由于矩陣B中有-D和-2D的存在,此三人博弈模型的納什均衡解取決于其中的參數B。令T=7000-B。R=5000.p=4500-B,S=2800,取較小的B時,如果滿足:1、T>R>P>S:2、R>(T+S),2,則(降價,降價,管制)是該博弈模型的唯一納什均衡,煤炭生產商仍然陷入惡性價格戰中。當取參數B的數值逐漸增大時,使得上述兩個條件不再滿足時,(降價,降價,管制)不再是純策略納什均衡,當參數B不同時,有時(降價,不降價,管制)和(不降價,降價,管制)是純策略納什均衡,有時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此時就可以避免惡性價格戰。
總之,監管部門的加入是可以避免惡性價格戰的,其前提是監管部門必須采取“管制”策略,而且對生產商降價的懲罰B必須足夠大,才有可能使生產商走出“囚徒困境”。
四、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得出結論:以收入為目標的煤炭生產商在價格戰中陷入了“囚徒困境”,最終將導致惡性價格戰,如果各煤炭生產商調整企業目標,每年初制定任務和對主要領導的考核將收人目標調整為利潤時。是可以避免惡性價格戰的。另外,如果國土資源部等監管部門加強執法力度,對降價的煤炭生產商給予足夠大的懲罰,也是可以避免惡性價格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