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是提升沿邊開放、加強與俄蒙經貿合作、提高內蒙古開放型經濟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一、人民幣對蒙古國跨境流動現狀
(一)對蒙古國貿易情況
內蒙古對蒙開放的口岸有11個,中蒙兩國特別是內蒙古對蒙貿易主要通過這些口岸進行。2008年中蒙貿易24.4億美元,內蒙古對蒙貿易9.94億美元,占全國比重的40.74%。全區外貿進出口89.33億美元,邊境小額貿易37.70億美元,邊境小額貿易占全區外貿進出口額的42.20%。截至2009年3季度,全區外貿進出口46.41億美元,同比下降34%。邊境小額貿易17.47億美元,同比下降37.9%,全區邊境小額貿易占外貿進出口額的37.64%。從貿易進出口商品結構分析,我區進口大于出口的逆差局面暫時難以扭轉,主要是近幾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加大,國內相對短缺的資源性商品大量拉動進口,而出口則基本維持在居民日用消費品等傳統商品。我區在中蒙貿易份額較大,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具有較為典型的意義。
(二)內蒙古地區以人民幣對蒙直接投資狀況
截至2009年9月末,內蒙古經批準在蒙直接投資企業39家,其中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企業17家。中方協議投資額2.31億美元,占全區境外投資額28.7%。中方出資方式以現匯和實物為主,投資領域主要涉及礦產資源開發、工業品生產、建筑業和餐飲服務業等。在內蒙古對蒙投資中,人民幣是主要的支付幣種。一是經審批的企業不論其境外注冊資本為何種貨幣,實際對外支付的投資款絕大部分是人民幣。二是在境外日常營運資金的支付主要是人民幣。三是資源開發企業前期投入一般也使用人民幣。除上述經審批企業外,口岸地區多數小企業特別是個體經營者對蒙投資,其投資款及境外日常開支主要使用人民幣。另外,部分經批準設立的境外企業常會突破批準的投資總額進行投資,其超額投資資金一般也以人民幣對外投資。隨著人民幣在蒙古國流通日益廣泛,以人民幣對蒙直接投資將會有較大幅度增長。
(三)中蒙兩國銀行合作情況
1.對蒙古國賬戶行業務運行情況。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與蒙古銀行簽署邊境貿易雙邊本幣結算協定。從政策上允許內蒙古邊境地區商業銀行與蒙古國商業銀行進行雙邊本幣結算后,跨境人民幣結算發展較快。蒙古國金融管理部門允許境內銀行經營人民幣儲蓄業務,并立法允許在對外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內蒙古商業銀行已與蒙古國的16家商業銀行全部建立了30個人民幣結算賬戶關系。2006—2008年,人民幣匯款業務量快速增長,年均增長68.16%。2009年1—9月份,我區口岸地區通過賬戶行辦理外匯匯款6.08億美元,同比下降40.09%。人民幣匯款63.58億元,同比下降40.59%。通過賬戶行結算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經濟危機影響,我區的進出口貿易額減少,導致賬戶行結算量的下降。我區商業銀行對蒙跨境人民幣結算覆蓋范圍廣、結算量大,增長速度快。
2.對蒙古國銀行卡業務發展情況。隨著中蒙兩國邊境貿易量不斷增大,雙方對交易方式的安全性、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銀行卡成為跨境交易結算工具之一。2003年5月,農行內蒙古分行與蒙古國商業銀行達成協議,由蒙方代理行受理蒙古國居民辦理金穗借記卡申請,經農行審核后發卡。申請人將人民幣資金存入發卡行,發卡行再通過賬戶行將款項匯入中方境內,蒙方居民持卡來到中國后消費或提現。2008年8月1日,蒙古國可汗銀行正式在蒙古國開通銀聯卡的ATM、POS受理業務和發行銀聯標準卡。該行是蒙古國第四大商業銀行,擁有最大的分支網絡,近400個網點基本覆蓋蒙古國全境。在開通銀聯卡受理業務的同時,在蒙古國發行銀聯標準卡,這也是中國銀聯在境外市場拓展中首次實現ATM、POS受理業務與銀聯標準卡發行業務的同步推出。截至2009年3季度,蒙古已經發行銀聯標準卡突破1000張,聯網商戶539家,ATM機70臺,實現銀行卡交易突破1000萬元,蒙方在中國境內的刷卡交易金額達到837萬元。
(四)對蒙古國人民幣現鈔跨境流動及滯留情況
自1985年中蒙雙邊貿易開放以來,人民幣現鈔跨境流動逐年增加。據調查推算,2006、2007、2008年,中蒙邊境地區流出人民幣現鈔分別約為31.88億元、40.06億元和48.14億元。從蒙古國回流人民幣現鈔分別為23.06億元、27.03億元和37.93億元。人民幣現鈔跨境流動表現為凈流出,年分別為8.82億元、13.03億元和10.21億元。截至2008年,人民幣現鈔在蒙古國的滯留量約為32.06億元,較2007年的21.85億元增加了10.21億元,較2006年的8.82億元增加了23.24億元,增幅分別為45.72%和147.73%。
二、中蒙人民幣跨境流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金融危機對進出口企業的影響
我區企業對蒙古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是貨運機動自卸車、馬鈴薯、水泥、紡織原料等,均是蒙古國急需的商品。金融危機后,蒙古國外匯短缺,蒙幣兌換美元的匯率大幅度上漲,導致我區與蒙古國有貿易往來的出口企業不能按時收匯,加大了出口風險。我區企業從蒙古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銅礦砂、鋅礦砂、鉛礦砂及煤等產品,均為我國短缺的資源性商品。當前國際金融持續動蕩,美元波動性較大,加大了貿易結算的匯率風險。我區進口企業從蒙古國進口礦產品,蒙方愿意接受人民幣,以避免美元波動給企業帶來的匯率損失,同時可以節省由美元兌換成圖格里克的銀行手續費。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和國內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影響下,如果選擇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將有效地緩解蒙古國外匯短缺的壓力,增強從我國輸入商品和生產設備的能力,改善目前出口形勢嚴峻的局面。
(二)人民幣對蒙直接投資存在的問題
隨著雙邊經貿合作深入發展,內蒙古對蒙人民幣投資規模日益擴大,與之相伴的投資風險和隱患越來越大。從蒙古國投資環境來看,存在著資源條件良好,投資環境差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政局不夠穩定、投資法律不健全、政策連續性不強、社會誠信度較低、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等幾個方面,給內蒙古對蒙投資項目的穩定經營和常規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從境外投資活動來看,未辦理境內審批并未在中國駐蒙使館登記的企業,遇到意外事件時無法及時得到救助造成投資損失。人民幣投資資金主要采取攜帶現鈔出境,從中蒙賬戶行假借貿易款匯出,與邊貿經營者“貨幣互換”等方式流出,風險隱患大。從監管部門來看,境內投資主體多元性造成監管難;人民幣不完全可兌換與人民幣境外投資法規缺位,投資項下人民幣跨境支付與監管依據不足,導致人民幣對蒙投資“無政府”狀態,不利于監管部門落實“走出去”發展戰略,弱化了宏觀調控效果,影響了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調控力度。
(三)中蒙兩國銀行支付、結算存在的問題
I.金融危機以來,蒙古國各商業銀行受影響較大,資金的流動性出現問題。蒙古國商業銀行向我方邊境地區銀行提出境外人民幣同業拆借的請求,但由于沒有相關政策依據,此項業務無法開展。近年來我區邊境地區金融服務功能不夠到位,邊境貿易發展較為活躍的策克等口岸地區,至今尚無一家金融服務機構。中蒙口岸所在地已開展本幣結算業務的只有二連口岸地區的商業銀行,其他口岸尚未建立起人民幣賬戶行關系。由于口岸金融機構網點少,金融服務力量薄弱,導致口岸地區現金交易頻繁,增加了現金管理、外匯管理和海關監管的難度。中蒙賬戶行人民幣結算業務以匯款為主,業務品種單一,信用證、保函等業務品種使用較少。人民幣匯款業務存在著蒙古國銀行對我國銀行匯款信息填寫不夠準確、資金清算速度慢、匯款手續費較高等問題,整合雙方銀行業務處理流程及收取費用較高的問題亟待解決。同時人民幣匯款商品和服務貿易真實性背景難以核實,使口岸地區通過銀行結算的人民幣匯款量受到一定影響。
2.蒙古國已開通受理銀聯卡的商戶和ATM機具主要分布在首都烏蘭巴托,基本涵蓋機場、百貨店、酒店等中國居民常去的場所。蒙古國客商來我國消費,國內主要大中城市銀行卡受理環境都能滿足需要,但作為我國最大對蒙口岸的二連浩特市銀行卡受理市場建設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和外地客商到口岸從事商務活動及觀光消費,受理市場的薄弱必然會對經貿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銀行卡業務功能具有電子支付、網銀業務以及利用銀行卡綁定功能實現其他小額零售業務等功能,但在口岸地區這些功能幾乎無從發揮。我國商業銀行網上銀行均沒有蒙文版本,限制了業務的開展。此外,各行銀行卡客服電話也均無蒙語服務,給蒙方持卡人帶來不便。
(四)人民幣現鈔跨境流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邊境地區人民幣流通監測工作不斷完善,但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科學的監測體系。通過口岸攜帶人民幣現鈔進出境的數量逐年增多,在境外形成了一定的沉淀量,由于沒有科學的統計體系,增加了貨幣流通監測的難度。隨著人民幣現鈔在蒙古國境內的廣泛流通,假人民幣也隨之出現,由于雙方尚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致使蒙古國境內對假人民幣的打擊明顯缺乏力度。我區商業銀行辦理人民幣押運出境業務尚無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和嚴密的操作流程,在實際操作中,容易產生不安全隱患。蒙方銀行提出辦理人民幣押運出境時,中方商業銀行只是按照蒙方銀行提出的現鈔需求量辦理,對需求的原因、人民幣現鈔在蒙古國的使用渠道以及回流情況不了解。此外,建立賬戶行關系的中方商業銀行與當地人民銀行也缺乏信息溝通,事前不與人民銀行聯系提取現鈔的需求量,有時因人民銀行庫存大面額現金暫時緊張,滿足不了蒙方商業銀行押運人民幣現鈔出境需求。
三、推動中蒙人民幣跨境流動的政策建議
(一)在內蒙古地區開展人民幣結算試點
人民幣以其穩定的幣值和較高的信譽,得到了蒙古國官方的認可并在民間普遍流通。金融危機爆發后,蒙古國外匯儲備大量下降,貨幣大幅貶值,國內美元緊缺,圖格里克兌換美元的匯率較高。蒙方企業出于成本考慮,在對外貿易中更愿意使用人民幣。中蒙兩國進出口企業直接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可以減少貨幣買賣的中間環節,提高資金使用率。同時便于兩國商品市場的價格接軌,給進出口企業準確及時的價格信號,促進貿易便利化。建議在內蒙古自治區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
(二)加強人民幣對蒙直接投資監管
1.簡化審批程序,促進對蒙人民幣投資規范化。在目前人民幣尚未完全可兌換條件下,對投資主體已實施了對蒙投資行為,且境外企業已在蒙合規注冊登記,監管部門應予以補辦境外投資審批登記手續,使其走上規范經營、健康發展之路。
2.建立統計監測體系,完善事后監管機制,提高預警防范水平。對補辦境內手續的境外企業,應統計到我國境外投資系統數據中,以便監管當局掌握全口徑境外投資存量數據。應利用補登記、年檢取得的數據信息,對蒙投資項下人民幣流出存量、流量及增減變動趨勢進行預警分析,為宏觀決策提供參考。
3.改進監管手段,提升監管水平。監管部門應聯手開發境外投資網上服務平臺。通過該平臺,宣傳政策,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投資主體自主申報有關信息,監管部門進行全程監管;建立監管部門之間數據共享機制、監管部門與投資主體及境外企業之間信息通道,為企業提供便利,促進境外投資發展。
(三)疏通邊境地區銀行結算渠道
1.為進一步促進中蒙經貿關系的發展,應加強雙方銀行間的合作,改善邊境貿易結算環境。一是根據內蒙古地區人民幣跨境結算的特殊情況,制定境外人民幣同業拆借的相關政策,允許蒙方商業銀行進行人民幣同業拆借。二是結合地區特點,積極探討農村信用社等小型或新興金融機構在邊境貿易金融服務中的定位與功能,充分發揮其在偏遠地區機構分布上的優勢,暢通結算渠道。三是建立健全與蒙古國賬戶行業務協商對話機制,進一步加強交流與溝通,提高結算速度,增加結算品種及其他金融服務產品,為雙邊貿易的發展創造便捷的金融服務。四是鼓勵口岸地區商業銀行開展人民幣與蒙圖貨幣兌換業務,提高蒙古國居民對人民幣認知度,增強持有人民幣的信心,促進人民幣的跨境流動。
2.推動對蒙銀行卡業務發展、促進人民幣跨境結算。一是建議將邊境地區貿易類商戶確定為特殊商戶,適當降低執行費率。二是拓展銀行卡應用業務功能,開通網上銀行支付業務以及銀行卡跨行轉賬業務等方式來幫助實現雙方貿易間的資金結算,在加強資金流向的監控、提高資金的到賬速度、滿足貿易雙方支付結算需求等方面將會起到積極作用。三是推廣人民幣銀聯卡,促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
(四)規范人民幣現鈔跨境流動應采取的政策措施
1.建立完善的監測體系。一是中央銀行通過官方渠道與蒙古國協商設立跨境監測點,建立雙邊統計信息共享平臺。二是中央銀行協調海關、邊檢部門對進出境人員攜帶人民幣情況進行準確監測。三是深入實地開展邊境地區人民幣現鈔流通情況調查,及時了解掌握人民幣現鈔出入境情況。四是積極利用與蒙古商業銀行的協作與代理關系,及時了解和掌握人民幣在跨境流動和兌換、沉淀等多方面的信息。
2.制定相關的制度辦法,規范人民幣出入境管理。建議人民銀行總行協調有關部委盡快出臺人民幣現鈔押運出入境管理辦法,一方面有利于人民銀行及時準確監測人民幣現鈔押運出入境情況,更好地促進邊境貿易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消除安全隱患,避免責任不清而產生國際糾紛,防止詐騙等經濟犯罪活動的發生。
3.加強兩國銀行間的合作機制,積極推進人民幣走出國門。一是我國應充分利用人民幣現鈔在蒙古等周邊國家已有的流通強勢,積極推動人民幣現鈔在周邊國家的流通,加快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流通進程。二是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及早進入蒙古金融市場,加強與蒙古商業銀行的合作,通過在蒙古國設立分支機構,不斷擴大中蒙兩國銀行間的業務往來,增加銀行結算種類,拓展結算品種,擴大人民幣結算范圍,提高人民幣在國際上的貨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