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亞四所私立職業學校破產倒閉,致使兩千多名外國留學生失學的新聞見諸各大媒體,并由此引發了對中國留學潮的反思。
家長們之所以盲目地把孩子送到海外學習,完全是“英語崇拜癥”在作祟。中國人的“英語崇拜癥”已經深入骨髓,乃至到了舉國若狂的地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哪怕勉強維持生計的家庭,也要給孩子報上一個英語輔導班,有條件的家庭則全力聘請外教。至于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英語學習班,更是門庭若市、如火如荼。有資料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英語教育市場,年利潤高達上百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被海外英語教育機構賺去!
究其原因,現行的教育體制和評價機制難辭其咎。大學尤其是中小學普遍開設英語課,且對這門課程如此重視舉世未聞。評定技術職稱,英語能否過關也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連中醫醫師資格考試也概莫能外,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瘋狂學英語必然弱化對漢語漢字的學習。近百年來,傳承數千年之久并維系著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漢語漢字,如今因受英語的沖擊而面臨困境?,F在的年輕人開口Hi閉口Bye,作文不倫不類,字跡歪歪扭扭,不以母語退化為恥,反以英語地道為榮!德國哲人海德格爾說:“語言是精神存在的家?!比鄙倭藵h語及其文化陶冶的中國人,還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嗎?
學習母語不僅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責任和義務。保護法語、拒斥英語是法國的一項重要國策,俄羅斯也把保護俄語納入國家安全戰略。雖然大多數日本人甚至日本知識分子英語磕磕巴巴,但并不妨礙日本成為強國,因為日本重在培養翻譯精英借以熟知世界,而不是以傾國之力去推動全民學英語。以上這些,對中國人而言都是有益的警醒和啟迪。
德國哲人伽達默爾說:“人不能站在語言之外看世界。”作為中國人,自然也不能站在漢語之外看世界。事實上,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漢語,也不能充分地了解世界。反對學英語大可不必,但“英語崇拜癥”和“全民學英語”可以休矣。更希望的是,每個中國人都能以漢語為榮,都能給自己的母語一點尊嚴。
(摘自2009年11月13日《環球時報》圖: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