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當上“正處”三個多月;他今年才36歲;他只有大專學歷……現在,他們都走上了副廳級干部崗位。
2009年9月,廣東38位處級干部在省政府機構改革中通過公開遴選成為副廳級干部,平均年齡44歲。
38個職位約占廣東省直行政機關全部廳級領導職數的1/10強。從副處、正處級干部中公開遴選省政府工作部門副廳級干部,給年輕干部搭建成長快車道,這在廣東乃至全國尚屬首次。
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胡澤君說:公開遴選就是要“樹立‘讓有為者有位’的用人導向?!?/p>
考題來源實踐
干什么考什么
“我一開始對考試沒有把握,也沒有準備?!蓖ㄟ^公開遴選,珠海地稅局局長余振榮成為廣東省地稅局稽查局局長。余振榮說,一開始覺得全系統那么多博士碩士,自己這個大專生肯定沒戲。余振榮走進考場看到考題之后,平日對考試反感的他第一次覺得考題“很過癮”,“題目非常貼近實際工作”,尤其是案例題很有挑戰性,考完回去后他還和局里的人說這個題目:“‘郝副縣長’遇到的問題,也是我當副職的時候遇到過的類似問題。”
眾多應考干部印象深刻的考題中的“郝副縣長”,在一把手堅持要建污染項目時,他沒有據理力爭;污染項目出了問題,他主動承擔全部責任;在群眾遇到危險時,他果斷拍板正確決策。100分的案例分析筆試題,此題占了30分。對題目的評價和啟發讓這些副廳級備選對象有身臨其境之感。
36歲的劉光明是這次公開遴選脫穎而出的最年輕的副廳級干部。和余振榮一樣,時任廣東省物價局綜合與法規處處長的劉光明說:“一看題目就很親切。”“寫作題與‘網絡問政’有關,和我平時工作結合得很緊,物價工作也是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标P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論述題也是他在日常工作中深入思考的問題。
第一輪素質測試分為筆試和人機對話,內容涉及行政管理、法律、經濟和文史哲等方面,題型包括判斷題、選擇題、論述題、材料作文題、案例分析題等。網絡問政、正確政績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何做好“副手”等,皆成為試題的內容。
“考試不需要復習,不需要死記硬背,命題的原則就是干什么考什么,讓干得好的人考得好!”胡澤君道破了這次考試命題的“天機”。
不唯學歷
不唯資歷 不唯考試
45∶1——職位競爭比例顯示了這次廣東公開遴選副廳級干部競爭的激烈性。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條例》規定的基本條件,根據《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定》,1745名現任正處級干部或擔任現職級滿4年的副處級干部符合條件。
事實上,余振榮的勝出,不僅得益于考題設計讓“干得好的人考得好”,還因為這次公開遴選,不唯學歷、不唯資歷、不唯考試,多管齊下,讓不同特點的干部通過不同的通道進入“賽場”。
正是這樣的思路,不光是余振榮憑著連續幾年考核優秀進入賽場,省民政廳剛剛就任正處長三個月的張元醒,按照傳統干部選拔方式連推薦副廳級的機會都沒有,這次也“笑到了最后”。
按照這樣的思路,遴選工作方案針腳綿密,共設置八道程序。依次為預告和資格審查、民主推薦和素質測試、確定綜合測評人選、綜合測評、確定考察對象、公示與考察、醞釀協商、決定任用。
遴選包括了兩輪競爭,在第一輪競爭中創造性設計了“雙向進入”,考試不再是唯一的晉級通道,民主推薦得票超過1/3的人可以坐“直通車”直接進入第二輪。結果有23個部門的36人在第一輪競爭中坐上了直通車,其中21人最后勝出。省藥品食品監管局人事教育處處長陳魯峰就是其中之一。在單位從事人事工作多年、也在地級市擔任過業務局長的陳魯峰說,這個結果讓他感受到群眾對自己的肯定,“平時工作表現如何,大家心中都有桿秤”。
“直通車可不是一般的群眾基礎可以贏得的?!币粋€單位多的兩三百人有推薦權,符合條件的候選人五六十人,票數分散,得票要超過1/3并不容易。此次公開遴選就是讓干得好的人不吃虧,讓考試專業戶沒機會,讓拉票的人沒辦法。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結構化面試三個環節均有180人左右參加投票,投票結果還需去掉10%的最高最低分,從制度設計上堵住了拉票者的路;在填寫推薦表和評價表的同時,還要求舉報是否存在拉票行為,參選者一旦拉票就面臨被嚴厲處分的風險。結果顯示,整個過程沒有出現拉票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部門很快接受、積極參與,并準確按照公開遴選工作方案執行不走樣,省委組織部提出“要給各個部門提供施工圖紙式的方案”,對各個單位的遴選實施工程監理似地監督,每個部門操作時,省委組織部工作人員都全程參與,“讓大家用一把尺子,執行一套程序,本身就是一種公平”。
在綜合測評各項環節的權重中,民主測評占了40%,結構化面試與組織評價則分別占30%。這樣的設計,使得“每個選出的人,除了民主推薦外,還要經過兩次全體機關干部的推選評價”。事實上,6900名機關干部在此次公開遴選的不同環節履行了干部選拔任用的選擇權、監督權。
不讓能干肯干的
“老實人”吃虧
歷時20多天的廣東公開遴選“副廳”工作結束,2009年9月底,新任副廳級干部們走上新崗位。38位新“副廳”,有24人的民主測評、結構化面試和部門黨組(黨委)評價三項成績均排第一名,其他14人兩項排第一,三項成績呈現出高度的正相關性。此外,其中26人在近三年的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實現了個人素質優良、群眾滿意、組織認可“三統一、三印證”。
不少干部說,這么一弄,大家都看到了奔頭,不會去跑官要官,只要做好了工作,就有希望。
在廣東省民政廳,張元醒“資歷最淺”,卻成為該廳30多位參選干部的勝出者。事實上,連續六年年度考評優秀,張元醒的工作能力早就在該廳干部群眾中得到公認。一同參加考試的干部得知這個“完全沒有預料到”的結果后評價,這是“最有魄力,同時也是最公平、最有說服力的一次選拔”。
回想參加公開遴選的過程,張元醒坦承一開始“思想不夠解放”,當時考慮自己資歷淺,只是想通過考試證明自己,爭取做個后備干部,在過程中慢慢理解公開遴選的“賽場選馬”意圖。這次制度設計加重了“民意”因素,讓他更加感覺到身上的責任。
新任“副廳”余振榮也深有體會:“這個結果對我個人來說是個意外,證明了‘不跑不送,原地不動’的說法不對?!?/p>
“以擴大民主為方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干部選拔任用的封閉化、神秘化?!睆V東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傾聽民意呼聲,給優秀的年輕干部機會,不讓能干、肯干的“老實人”吃虧。
(摘自2009年11月24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