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生也許可以干許多事情,但我以為每個人總有最核心的創造力,即以你的性格和興趣,你的潛能,你最適合干什么?認清這個之后,你就應當在適合你的領域去開拓和創造,用心去發現屬于自己的那片新天地。
有的人天資卓異,做什么都可能很優秀。在歷史上,有人在多個領域都有涉獵,如達·芬奇在繪畫、建筑、人體解剖和數學上都有所建樹;盧梭在哲學、人類學、文學、植物學、音樂上都有所研究;歌德不但是杰出的詩人、作家,還是有所發現的科學家,他青年時喜歡畫畫,學的是法律,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眾所周知,以上這些偉人,雖然他們愛好廣泛、博學多才,但不難看出,他們還是擁有自己的核心事業的。就如一座金字塔,既有寬闊堅實的塔基,又有高聳入云的尖頂。如果沒有那輝煌壯麗的尖頂,再堅實的塔基也會失去意義。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不乏聰明才智,什么事都能干得很好,談起來也頭頭是道,但卻沒有一樣深透精通,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正如掘井,與其掘成百眼枯井,不如盡力掘出一眼清泉。
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為個人提供了廣泛的機會,也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平臺。也許你適合經商、適合從政、適合從事藝術創作、適合科學研究,但你的志向和興趣究竟在哪個領域呢?一般而言,一個人的性格、興趣和潛能大都在青少年時期已經培養形成,人生的大方向這一時期基本上已經決定了。德國有句諺語:一個人青年時期企望的,到晚年便得到豐收。每個人一踏進社會,都要面臨雙向的選擇,一方面是你選擇自己喜愛的職業,能夠干自己喜歡的職業是幸運的,這是你取得成功的前提;另一方面,多數情況是社會選擇你,你不一定能夠學習自己喜愛的專業,也不一定干自己喜歡的工作。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有的人一生在不適合自己的地方郁郁不得志,把才華消耗殆盡,可惜可嘆。也有另外的情形,這方面失意,卻在那方面有頗豐的收獲。古代的文人們都想躋身仕途,李白、曹雪芹、蒲松齡們即使做官也未必有多大的建樹,因為他們的核心能力在于文學創作。蘇東坡仕途坎坷,因為他骨子里是個文人,他的核心能力也在文學藝術創作方面。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就是說,一個人的核心創造力有時和他所追求的目標并不一致。
回顧自己三十年來的經歷和追求,我比以往更明白自己的核心創造力在哪里。我認為自己的核心創造力還在于文學藝術方面,說到底就在于文學和書法的創作,其他的都是陪襯,都是金字塔的基礎。不進行文學和書法創作,我能干些什么呢?對我的天才來說,生存固然重要,發展也是必需,但唯有文學和藝術才是永遠的追求。什么時候也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手中的這支筆才是你不可割舍的情人,如果手里沒有筆,那你就如希臘神話中巨人泰坦離開大地一樣,喪失所有的力氣。“江郎才盡”的典故就出自我的家鄉,傳說南朝才子江淹青年時代曾夢見西晉詩人郭璞走到他的身邊,把一支“五色筆”送給他,之后,他的文思大進,寫出了《恨賦》、《別賦》等不朽名篇。江淹晚年時,一日又做一夢,夢見郭璞向他索筆,對他說:“我的筆借給你多年,今日該還給我了吧。”江淹聽罷,就順手從懷里取出那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后,江淹就才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來。后人常用這個典故比喻藝術創作的衰退。江淹是我敬佩的文學前輩,其實他的“才盡”在于后來官做得大了,由生活上的富貴安逸、藝術上的不求進取所導致。“五色筆”是個形象的比喻,作為有志于寫作的人,什么時候“五色筆”也不能丟!上蒼賜予的這份寫作才氣應當好好保管和利用,充分施展和發揮自己的才智,用高爾基的話說就是:“不要憐惜自己一一地球上最值得驕傲、最美的才智。不會憐惜自己的人萬歲!”
下決心去寫吧。契訶夫說過:“寫吧,寫吧,直到手指寫斷。”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