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枚古錢幣來得蹊蹺,可還是有些預兆的。
誰讓我嵩山論劍第一個見到的竟會是大名鼎鼎的河南省錢幣協會副會長、論壇版主龍銀元呢?被人并稱為“有個性”的“純專業版主”和“非專業版主”就這樣不期而遇了,對掐是免不了的。當面的咱就不、兌了,人家仗著地主之利,上網方便,回頭乘人不備,在論壇上還補了咱一劍,這到哪兒說理去。準知后面還有古錢幣這一出,又牽起了一段不解之緣。
嵩山論劍不上嵩山談何論劍?登嵩山是必須的。登山咱不怕,以前曾登山無數,雖說近年來做了“宅男”,老底子還在。可一到嵩山才知道北方的山跟南方的山還真不同,光禿禿的盡是巨石,植被稀少,山上缺水,而且十分陡峭,沒點體能還真上不去。沒辦法,牛皮也吹了,硬著頭皮也得上,不然也太栽面了。在驢之隊丁隊的帶領下,十八勇士雄赳赳氣昂昂地出發了。
可英雄也不是那么好當的。沒走幾步,胸悶了、氣粗了、腳轉筋了、全身的毛孔都張開了,就像是無數的泉眼往外淌汗。山上沒有草木,沒有一絲風,石頭被曬得滾燙,也不敢往上坐著歇息,大腦部是迷糊的。還沒走到三分之一的路程,一瓶水便見了底,總共就帶了三瓶水,還得省著點喝。正往上走,有人就打退堂鼓了,有五位最后撤了下去,讓我和王星光教授也活動心眼兒了,我怕自己會中暑倒在這山石上。再一看前面,比我年紀大的丁隊和仝大夫夫婦倆正在上面給大家打氣加油呢,細一琢磨,從這回去也不輕松,還不如往上走呢。王教授也為路上遇見的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而受到鼓舞,咱倆一合計,還是朝上走吧。有位偉人說過,有利的情形和主動的恢復,往往產生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這話太對了,不然就沒了后面的精彩故事。
一咬牙,就使勁上吧。嘿,腳下一枚硬幣明晃晃地刺眼,要擱在平時是絕對不會彎腰的,可這時是四肢并用,只是順手拾起而已。我拿著硬幣問見多識廣的丁隊,登山途中拾到錢有什么說道。丁隊說,運氣好唄,留著吧,回去就買彩票,一定中大獎。得,咱就揣兜里吧,這山上也沒警察叔叔,再泌也不是在馬路邊。誰能料到,不用回去買彩票,也能中大獎,而且這大獎會比中頭彩的概率都低,這運氣就生生地砸我腦門上了。
再往上走了一截,實在太累了,便找了一塊石頭歇息。因為山太陡,這坐不能像平常那樣舒坦,得用腳抵著以維持重心,誰知這一抵,奇跡便出現了:腳下踩出了一個圓乎乎的東西,拿起來一看,居然是一枚古錢幣!面上被泥土糊著,看不清字,一誠總管接過去,摳一摳,猜測好像是“乾元通寶”四個字,然后交給跟隨上來的王星光教授鑒定,初步鑒定為宋朝以前的古錢。這玩意兒就不得了,一誠興奮得在山上就叫了起來:“任大叔拾到古錢了。”這后面的話題就跟古錢聯系上了,說是當年武則天來嵩山祭山時就曾在山上撒過錢幣,這難道是一千多年前的古物重見天日?在這人來人往的登山路上居然只被我發現了,哎呀,這人怎么就這么走運呢!
揣上這寶貝,也不知從哪兒來的勁,后面的一段山路,“噌噌”地直往上走,很快就直達山頂。在山頂上,大家都流連忘返,可我只著急馬上下山,我這不揣著古錢嘛,大家見了都樂翻了。下山的路我是健步如飛,一口氣就跑下了幾十米,在路上順便還采枝鮮艷的野黃花,獻給這次活動中勞苦功高的一滴水。在休息時,我忙著發短信,可信號不好,怎么也發不出去、可這消息像長了翅膀,很快就飛下了山,在與山下的大部隊會合時,大家都嚷嚷著要看古錢幣,可我再也不愿拿出來示人。驢之隊的珊瑚小姐也上來央求看看,可我怎么也不往外拿。這時,桑教授出餿點子,說是要在晚上把我灌醉,我跟總舵主說了,晚餐我是連水都不會喝了。還有倆年輕版主主動提出要給我當保鏢,還真仗義。桑教授又打主意:今晚上等你睡了再說。我說:今晚咱就不睡了,我抱著坐一晚。可實在太累了,回到賓館一躺下便呼嚕上了,一覺就睡到了天亮。
一回到家,才顧得上仔細欣賞古錢幣。一誠總管眼力不錯,還真是“乾元通寶”四個字,背面沒字,中間的方框是不規則正方形,銹蝕還不嚴重。我決定聯系龍版主,聽聽老哥的高見,誰知這位在論壇上給了我一劍的個性版主竟然已經云游到上海了。我將古錢幣的特征告知他,在電話里他明確地告訴我,這古錢幣是唐朝的,挺珍貴的,留著玩吧。這老哥還真懂我的心,這古錢幣在我心里是無價的,因為它連著許多故事,夠我說道一陣子的,這就是文物在我心中的價值。這嵩山論劍還真來得值,盡管被捅得千瘡百孔,但按趙名嘴的說法,我一不小心就進名人圈了,被多捅幾劍又何妨?同時,咱也不能太小氣,來到這“非檔案專業板塊”來這么一個帖子,作為那一劍的回報。咱也跟總舵主學學什么是大氣、包容。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