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召開的全國組織部長會議強調“組織工作優秀的基礎是組工干部隊伍優秀。各級組織部門要帶頭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從優配備、從嚴管理、強化培訓組工干部,努力建設模范部門、打造過硬隊伍?!睂W習貫徹這次會議精神,筆者就如何加強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自身建設有以下幾點認識。
在更新觀念中找準定位
一是消除“高人一等”的觀念。現實中,社會上對組織部門、組織干部往往會“高看一眼”,但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決不能高高在上,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黨員干部,要以自身的親和力帶動干部群眾,要做構建和諧黨群關系的表率。不僅要經常性地與干部群眾密切聯系,更要有甘當小學生的態度和勇氣,主動與群眾交真朋友,鼓勵群眾說真話、交真心、道真情,讓廣大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成為我們加強和改進工作,并取得實實在在效果的法寶。
二是確立“甘為人梯”的觀念。組織部門是黨委的重要組成部門,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黨員的黨員,很多時候都在做培養干部、考察干部、提拔干部、監督干部等具體工作,我們不能因為有的部門和單位待遇好,身邊資歷能力與自己差不多的同志提拔了,心里就不平衡,而要正確看待金錢、地位和責任,保持一顆平常心、甘當鋪路石,善于從他人的成長中分享快樂,從自己的勞動成果中獲得滿足。
三是強化“以人為本”的觀念。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也是組織工作的基本價值取向。組織工作落實“以人為本”,一方面要強化群眾觀念,最大限度地擴大干部工作的民主,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干部選拔、評介的參與度,另一方面要強化干部觀念,切實轉變作風,從重使用向重培養,從重管理向重服務,從重約束向重關懷,從重單向執行向重雙向互動轉變。
在學習鍛煉中培養德才
一是重學。以建設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的高素質組工干部隊伍為目標,深入開展學習型機關創建工作,帶頭建設學習型干部隊伍;在加強傳統文化學習的同時,注重經濟、金融、法律、科技、信息等現代知識的學習;建立健全考學評學、學習成果交流運用等制度,做好引領推動組織工作科學化發展這篇大文章。
二是重德。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置于更重要的地位,加以強調和堅持。在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中率先營造堅守政治品質、注重道德修養的濃郁氛圍,廣泛開展向王彥生同志學習活動,大力宣傳表彰德才兼優的組工干部,培養造就能經受長期復雜嚴峻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的組工干部隊伍。
三是重才。以適應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加速、各種矛盾日益顯現這一特殊時期要求為培養方向,進一步加強工作業務、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方法鍛煉,多角度、全方位拓寬視野,加強通用知識和專業技能訓練,使組工干部不僅會細心辦文、用心辦事、精心辦會,而且有謀劃大局、駕馭全局、處置危局的能力。
在服務大局中強化功能
一是強化在共建和諧中的調節功能。要進一步強化組織工作出“凝聚力、戰斗力、生產力”的認識,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通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共同努力,充分發揮組織部門在調節、化解、融合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以更加扎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各社會階層的認識差異、思想沖突、情感隔閡。
二是強化在共克時艱中的保障功能。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區域戰略布局基本形成,組織部門要帶頭解放思想,開闊思路、破解難題,發揮職能優勢,牢牢抓住推進領導班子建設、干部和人才隊伍建設、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的主動權,始終以勇往直前、昂揚奮進的斗志,戰勝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攻克前進征程中的一座又一座堡壘。
三是強化在共促發展中的引領功能。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要爭做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表率,在引領和推動發展中始終快人一拍,先人一步。要帶頭落實工作,轉變作風,盡心盡職做黨委決策落實的組織者、實踐者和發展大局的忠實維護者,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在生動實踐中展示形象
一是公道正派的形象。以提高組織工作尤其是干部工作公信度和群眾滿意度為關鍵,堅持把“十嚴禁”作為規范組工干部行為的鐵紀,全面落實中央頒布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建設一支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不斷提高群眾對選人用人的滿意度。
二是親和善政的形象。以“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題實踐活動鞏固提高年和“組織部長下基層”活動為契機,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求真務實之風、艱苦奮斗之風、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牢記“組織工作無小事”,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中,以嚴謹細致的態度,準確把握政策,提高工作效率,講究工作質量,嚴格辦事程序,做到“服務零距離、工作零延誤、辦事零差錯”。
三是改革創新的形象。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要求,深入開展“組織工作創新、組織部門創優”活動,不僅要注重形式創新,而且要強調內容創新,更要實現創新成果的轉化和運用,并使之成為“讓黨滿意,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