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形勢,我們無錫市以構建和諧勞資關系為抓手,認真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努力促進“勞資兩利、勞資和諧、勞資共贏”,不斷完善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職工工資收入增長機制。2009年我市企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仍然達到43346元,比上年增長11.6%;全市企業集體協商建制率達到93.19%,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8.57%,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達到98.5%,勞動保障受理案件同比下降12.71%,均在全省處于較好水平。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變壓力為動力,通過加強黨委政府正確引導,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諧勞資關系建設與職工收入增長的良好氛圍。《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已建立了嚴格的勞動用工法制環境。現行的企業勞動用工管理模式,以及協調勞動關系工作機制,與新的法律要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職工權益保障意識的增強,也對企業用工管理制度和用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形勢下,政府應該樹立以企為源、共生共榮,和諧發展的理念,堅持互利共贏、公平合理、規范有序的原則,在推進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以此作為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服務經濟發展、服務企業成長的一項有效措施。因此,我市把構建發展和諧勞資關系,作為提高企業職工收入的有效舉措,專門成立工作班子,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比較全面的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的決定。去年初,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勞資工作會議,專題部署構建發展和諧勞資關系工作,會上市政府向各市(縣)區和相關部門下達了重點目標責任書;去年6月份我市又召開全市規范企業勞動用工規章制度工作推進會。各市(縣)區黨委、政府積極響應,狠抓落實工作。通過各級黨委和政府、廣大企業和職工,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諧勞資關系建設與職工收入增長的良好氛圍,對實現職工工資穩步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變危機為契機,通過和諧勞資關系建設,推動職工工資收入穩定增長。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穩定職工隊伍,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當務之急。我們以此為契機,多措并舉促進職工收入穩定增長。一是推進協調勞資關系工作體系建設。全市各級成立了創建和諧勞資關系領導小組,各街道(鎮)、園區也相繼成立了協調勞資關系領導小組。全市1296個社區(村)聘請了1298名兼職勞資關系協理員,形成了市、市(縣)區、街道(鎮)、社區(村)四級協調勞資關系工作體系。二是健全勞動保障維權體系。各市(縣)、區普遍建立了勞動爭議仲裁院,并在街道(鎮)建立了112個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各市(縣)區均建立了勞動保障監察協理員隊伍,并已正式上崗工作。三是完善勞動保障誠信體系。通過廣泛開展和諧勞資關系街道(鎮)、園區、企業等活動,引導企業、職工主動構建和諧勞資關系。目前,全市勞動保障誠信企業達到856家,并有4個園區、15個街道(鎮)被命名為勞資關系和諧園區、和諧街道(鎮)。四是優化和諧勞資關系服務機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市在全省率先組織部分企業開展以“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為主題的倡議活動,號召全市企業堅定信心、善待員工、穩員增效,做到不減員或少裁員,倡導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組織開展“為企業服務幫企業解難”活動,對一次性裁減人員20人以上和準備實施退城進園、退城出市的用人單位提供上門指導服務,并充分發揮勞動用工、社會保險業務服務平臺作用,開通網上服務功能,提升了服務效果和質量。五是形成維護和諧勞資關系的長效機制。去年,我市啟動規范企業勞動用工規章制度建設工作,出臺了《無錫市規范企業勞動用工規章制度指導意見》和《無錫市企業勞動用工規章制度參考文本》,并對全市部分用人單位勞動用工規章制度建設情況進行了抽查,有力推動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管理水平的提升。此舉對構建和諧勞資關系,穩定職工隊伍,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推進職工工資收入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變推動為互動,通過深化集體協商機制,不斷提升職工工資收入水平。提高職工工資收入,必須充分發揮企業和職工雙方的主體作用,變政府推動為企業、職工和社會互動。經過多年的探索創新實踐,我市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已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強勢推進、政策有效扶持、人大政協督辦、工會具體操作、企業依法實施”的良好運行機制,覆蓋面不斷擴大,工作機制不斷完善。一是大力開展工資集體協商要約行動。我市普遍在全市企業開展“五個一”活動,即:向企業發出一份“工資集體協商要約書”、一套“工資集體協商協議書”、一份“無錫市企業工資集體協商運作規程”、一套《江蘇省集體合同條例》和一本《工資集體協商辦法》。各地區由基層工會組織倡導,勞動、經貿、商會等部門配合,指導基層工會開展工資集體協商“要約行動”。二是大力推進區域、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在企業規模較小,工會力量較弱,不能單獨進行工資集體協商的地區,著重抓好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在同行業企業較多的地方,著重抓好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宜興市周鐵鎮服裝行業企業較多,由于生產技術類同,工人無序流動多,導致企業與職工、企業與企業之間矛盾突出。鎮勞動部門牽頭組織鎮區20余家服裝企業主及員工代表共同商議,簽署了行業性集體協議,統一了生產工序工種工資。這一協商結果收到了三重效果:較大幅度地提高了一線職工的工資收入,人均增長比例達21%;行業內一線職工工資標準趨于統一,減少了企業職工無序流動;通過行業工資協商平臺,使原先各不相關的企業逐步走向聯合協作,避免企業之間互挖人才、競價傾銷、惡性競爭,促進了行業內企業健康有序發展。至2009年底,全市工資集體協商企業達31609家。
今年年初的兩會上,維護職工權益、提高普通勞動者工資性收入水平再度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精神,下一步,我市將采取四項措施進一步規范企業用工行為,促進職工收入穩定增長。一是通過地方立法進一步促進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盡早出臺《無錫市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法制化建設。大力組建行業協會和行業工會,廣泛開展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活動。進一步強化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目標考核,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向廣度和深度上延伸。二是嚴格執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今年初我市調整了最低工資,月最低工資從850元,月提高到960元/月,小時最低工資從7.2元/小時提高到7.8元,小時,同時將加強對各類企業特別是個私企業、小型企業、餐飲、服裝等行業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檢查監督,確保最低工資嚴格執行。三是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就業質量。職工工資的高低與產業結構是否優化和勞動者素質的優劣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我們要通過提升產業結構吸引高素質人才,來達到提高企業職工工資的目標。各地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也要將產業層次作為優先考慮的內容,并且對引入企業在勞動用工、職工工資等方面設置相應條件。加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通過職工技能素質的提升帶動一線職工工資收入水平的相應提高。四是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積極協調勞資關系,強化對職工利益的保護,建立健全包括工資支付情況在內的用人單位勞動守法誠信檔案,推行勞動守法誠信評價制度。對未依法制定公布工資分配、工資支付制度,拒絕工資平等協商,拒不簽訂工資集體協商協議,克扣和惡意拖欠工資以及其它違反工資法規、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處罰,嚴重的予以曝光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