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近年來,我們認真落實李源潮部長來儀看望大學生村官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創新思路,大膽探索,公開選聘了147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并且形成了整套有利于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的工作機制,較好地促進了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一線干事創業、成長成才。立足新農村:儀征構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學生村官選聘、管理、培養模式
精心選聘。專門成立了大學生村官工作領導小組,大張旗鼓地開展宣傳發動工作,有針對性地赴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等院校廣泛宣傳選聘政策、程序,吸引了省內外52所高校649名畢業生報名。招錄綜合成績出來后,通過征求意見的方式形成了分配方案;分配時,133名大學生村官現場參與、紀檢監察部門現場監督、新聞媒體現場觀摩,既保證了分配的陽光透明、公平公正,也確保了人崗相適、物盡其用。
用心培育。建立市四套班子領導、市直部門、鄉鎮主要負責人、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和農村“種養加”大戶與大學生村官結對聯系機制,現在儀征的每名大學生村官都有4-5名的指導人。成立由市科技、農林、水利等部門專家和專業人員組成的大學生村官創業專家指導團,有針對性地為大學生村官創業提供項目論證、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等系列服務,幫助大學生村官降低創業風險,加快創業步伐。強化溝通交流,投資100多萬元,在市委黨校建設了“大學生村官驛站”,為大學生村官節假日進城提供免費住宿和聯誼場所。
悉心保障。一方面,不斷完善基本保障。建立報酬正常增長機制,根據各鄉鎮實際對大學生村官實行績效工資。完善了保障機制,不僅為每位大學生村官足額繳納了醫療、養老等基本保險,還為他們每人都辦理了人身意外保險,切實解決其后顧之憂。另一方面,積極改善工作條件。按照“四個一”的標準,為每名大學生村官配備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一輛電動車、一間專門宿舍、一套生活必需品,做到工作在村,吃住在鄉鎮,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的工作環境和條件。
放心任用。大學生村官到村后,大膽讓他們擔任從村會計到村支部副書記的各項職務,把他們直接推上工作一線。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村官到市鎮(鄉)經濟、管理、司法和信訪維穩一線等部門進行短期輪崗鍛煉和跟班學習,促其接受鍛煉,加速成長。推行以村為主、多崗鍛煉的培養模式,選拔了36名優秀大學生村官在鄉鎮部門兼任中層干部。對經過實踐鍛煉、發展潛力大、表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大學生村官,及時選拔到村主要領導崗位,并列入市鄉后備干部跟蹤培養。目前,全市已有7名大學生村官已率先走上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崗位。
展現新風采:儀征大學生村官詮釋了親農、愛農、富農的內涵
大學生村官與群眾心貼得更近了。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以來,通過開展“百戶農民調查”活動,推行民情日記制度,促進他們主動進組入戶,熟悉村情,熟悉群眾,增加與群眾的感情。現在我們發現,大學生村官們身上的書生氣淡了、稚氣少了;他們對農村更熟悉了,對農民更親切了,開展工作也更得心應手了。據儀征市委組織部近期組織的一項測評,儀征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后,群眾滿意程度達98%以上。
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47名大學生村官,懷揣著干出一番事業的理想,無怨無悔、義無反顧地來到儀征這片熱土,干事創業,揮灑青春。如今,在他們中,傾情干事是最具吸引力的話題,創業致富、帶領致富是最熱門的事業。新集鎮大學生村官利用所學規劃專業特長,為村里編制了園林、項目布局等規劃,幫助村里成功創建為生態村。新城鎮等地的大學生村官邀請鎮、村負責人赴自己家鄉考察招引項目,架起了鎮、村經濟跨出市域、互動發展的橋梁;大儀鎮、銅山辦事處等地大學生村官的10個創業項目已經付諸實施,成為了帶動群眾致富的典型。
大學生村官讓村級組織的活力更強了。大學生選聘到各行政村任職,改變了儀征村級班子成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給村級班子增添了新力量。在儀征組織的村級黨組織班子公推直選活動中,大學生村官踴躍報名,積極參與,對其他村干部形成了壓力,激發了他們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的熱情和豪情。目前,儀征在職村干部中有30%帶頭創業,全市“雙帶”型村干部比例持續上升,村級班子的活力顯著增強。
大學生村官讓農村文化的氛圍更濃了。大學生村官選聘到村,儀征及時提出并實施大學生村官新農村文化建設“五個一”工程,指導大學生村官帶頭組織一次理論宣講、開辟一個新農民講壇、完善一批農家書屋、用好一批文體陣地、打造一支文化隊伍。許多大學生村官表示:“我們不可能奉獻文化盛宴,但我們能夠通過自身一點一滴,把文明的雨露、文化的清風帶到千家萬戶。”事實證明,大學生村官充分展示出自身文化素質高、活動能力強的優勢,在全市農村初步構建起一個覆蓋廣泛、內容豐富、形式自由的新農村文化建設網絡。
把握新要求:大學生村官工作是一個不斷創新、完善、提升的過程
需要科學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形成動態管理機制。大學生村官工作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著眼長遠,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積極探索符合大學生村官成長規律的工作績效考核評價辦法,促進大學生村官自覺在實踐中比干勁、比奉獻、比實績。同時,針對大學生村官的自身特點,可以通過建立大學生村官學習生活管理黨支部等形式,加強對他們八小時之外的管理和教育,樹立大學生村官朝氣蓬勃、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新形象。
需要形成合力創業氛圍。創業實踐是大學生村官豐富閱歷、汲取營養、鍛煉成長的生動課堂,也是檢驗大學生村官能不能促進農村發展、帶領農民致富,為改善農村面貌、給農民帶來實際利益的重要途徑。但創業畢竟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單純依靠大學生村官個人力量,難度較大。要引導全社會特別是有關單位、部門形成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幫扶創業辦法,做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的“好保姆”。要拓寬創業渠道,在鼓勵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的同時,積極促進大學生村官與農村大戶、成功人士的聯合,借助社會力量共同創業。
需要暢通流動渠道。大學生村官的有序流動。是實現人才資源優化配置,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投身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因此,可以按照村干部崗位留任一批、鄉級領導班子優選一批、創業發展轉型一批、機關事業單位補充一批、其他崗位另行擇業一批的思路,多元化地實現人盡其才,確保大學生村官“進退有序、出路暢通”。
需要與現有村干部隊伍統籌建設。大學生村官是村級領導班子的新鮮血液。必須把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納入村干部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通盤考慮,統籌建設。對大學生村官的培養,既要高度重視,也不能作為獨立的群體封閉起來,而要廣泛吸收現有村干部特別是年輕村干部參與進來,彼此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成長進步。同時,要把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戰略堅持下來,保持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大學生村官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