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農村法制建設的進一步深入和農村社會結構的不斷變遷,影響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與發展的外部環境不斷發生變化。以建湖縣為例,其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層面臨的境遇主要有:地廣“人”更稀。實行合村并組和村組干部交叉兼職后,村域是過去的數倍,所屬人口也相應翻了幾番;而村干部職數卻遠不如先前的一個村,民調主任一人身兼多職,司法行政工作可用之人明顯不足。職能亦拓展。隨著司法行政工作的展開,基層司法行政工作也在人民調解、法制宣傳、法律服務、幫教安置的基礎上,新增了法律援助和社區矯正等職能。任務漸繁重。中國農村在尚未徹底完成向工業文明轉變的態勢下,向生態文明時代的生存方式和發展模式進行轉變,將產生多樣的利益沖突和復雜多變的矛盾糾紛。企望愈提升。過去村組群眾對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認知多局限于民事調解,當下需求提升到簽訂經濟合同、分家析產、征地拆遷、鄉鎮企業經營、農業生產資料購銷、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等方方面面,需求的范圍越來越廣,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當前形勢下,整合基層司法資源,建立村(社區)司法站,是一項有益的嘗試。
一
基于建湖縣基層司法行政的新情況,2007年底,建湖縣在全縣246個村(社區)全面建立起集司法行政八項職能為一體的司法站。在司法站初建的過程中,建湖縣采用以下做法:
廣泛調研,上下合力。早在2005年江蘇省司法廳下發《關于在全省開展規范化司法所創建活動的意見》時,建湖縣司法局就有了創建規范化司法站的想法,在廣泛調研、比照規范化司法所的基礎上拿出初步方案,從搭建維護穩定、服務和諧社會新平臺,將司法行政觸角延伸到城鄉最基層的政治高度,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激發全系統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組建村(社區)司法站涉及全縣16個鎮(區)、246個村(社區),得到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縣委政法委下發文件,部署各鎮(區)按照建湖縣司法局提供的建站標準,統一開展工作,并就人員配備、辦公場所和工作模式等相關工作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同時將各鎮(區)成立司法站情況納入平安創建和法治建設年度考核內容。
狠抓落實,確保可行。為了確保司法站建設不流于形式,建湖縣司法局多方協調,確保人員、設施、經費在合適的限度內“三落實”。一是落實人員。明確村(社區)司法站由村民調主任、掛村法律服務工作者和信息員3人組成,其中村民調主任兼任司法站站長。二是落實辦公設施。各村(社區)司法站有一間辦公用房,有一部電話,有一套工作制度和資料合帳。三是落實經費。司法站站牌及各種簿冊由建湖縣司法局統一制作下發,司法站兼職工作人員除享受原工資待遇外,每人每年或享受800-1000元的交通、通訊補貼,或工作費用實報實銷。費用由各鎮(區)承擔。
評先促優,整體推進。為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司法站組建工作,由縣委政法委牽頭,建湖縣司法局參與成立建立村(社區)司法站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工作的領導與督促。領導小組成員深入各鎮(區)督查司法站人員、場所和經費落實情況,對行動不力的鎮或村責令限期整改。期間,召開了司法站建設推進會,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建湖縣司法局相關職能科室結合基層工作實際,統一設計、印制法律服務工作記錄簿、案件受理登記簿、矛盾糾紛排查登記簿、社區矯正活動記錄簿、幫教安置活動記錄簿等“五簿”,用專車將制作好的站牌和薄冊送達全縣16個鎮(區),并督促各鎮及時分發到每一個村(社區),迅速完成村(社區)司法站的掛牌組建工作。
二
司法站初建后,建湖縣農村基層出現了“四少四多”的喜人變化:
越級上訪的少了,遇事找司法站的多了。據統計,司法站成立后,大量的矛盾糾紛被及時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越級上訪明顯減少。全縣16個鎮(區)有7個鎮成為無越級到縣信訪鎮,246個村(社區),有156個村(社區)成為無越級到縣信訪村(社區)。
違法亂紀的少了,遵紀守法的多了。村(社區)司法站經常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學法、守法、用法。例如,司法站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利用冬季農閑對外出務工的家庭留守人員進行法制培訓,利用務工人員返鄉過春節機會對他們進行普法教育,收到明顯效果。
涉法事務出遠門的少了,就近解決問題的多了。以前群眾有了法律難題和法律事務就要到鎮上或縣城請“專業人士”,現在足不出村就能解決,既節約了時間,又節省了成本。
無事生非的少了,創業發展經濟的多了。近年來,農村出現“鳳還巢”,不少掙了錢的打工仔返鄉創業。村(社區)司法站成立后,主動幫助協調化解企業創辦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糾紛,幫助企業聘請法律顧問,提供法律服務,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司法站還注重對刑釋解教人員及社區矯正對象等特殊群體的幫教工作,幫助他們尋求發家致富門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建湖縣村(社區)司法站成立時間雖不長,但由于工作抓得實,并適應了農村基層的需求,其社會影響和社會效果已初步顯現。據統計,司法站成立以來,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970起,提供法律咨詢4000多人次,牽頭提供法律援助81件,牽頭提供公證服務230件,提供訴訟代理信息97條,走訪社區矯正對象和刑釋解教人員800多人次。《法制日報》、《新華日報》和新浪網等全國10多家媒體先后對建湖縣建立村(社區)司法站的做法予以報道。
三
司法站雖剛起步不久,但由于其帶來的效果比較顯著,得到了較高的評價和社會認可,其發展勢頭很好。經過將近2年的摸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司法站是國家司法資源和地方性資源整合的產物,在整合的過程中,要切實防止國家司法資源被濫用。司法站初建后,建湖縣司法局在深入基層,認真調研的基礎上,以統一模式、提高運作水平為重點,抓住四個環節,制訂了符合全縣農村基層實際情況的村(社區)司法站運作方案,并在全縣推廣。一是在組織機構上,村(社區)司法站為鄉鎮(街道)司法所的辦事機構,統一由司法局指導與管理。村(社區)民調主任兼任站長,掛村法律服務工作者輪流駐點辦公,村(社區)選派1名法律服務信息員。二是在工作機制上,司法站實行法律服務信息員與民政、公安、信訪等部門相互配合,掛村法律工作者與村(社區)治保干事、民調主任、管片民警等人員相互協調的工作機制,采取獨立服務與綜合會診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及時收集、反饋社情民意,及時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三是在服務內容上,司法站具有法制宣傳教育,法律服務,人民調解,提供法律援助、協辦公證、訴訟代理信息,協助司法鑒定,幫教安置與社區矯正等8項職能。四是在工作標準上,司法站有固定辦公場所和電話,并堅持“六統一”,統一稱謂、統一掛牌、統一工作內容和流程、統一印制簿冊、統一制訂規章制度。
為扎實推動村(社區)司法站規范有效運行,建湖縣司法局不斷加強司法站人員業務培訓。建湖縣司法局將4月份定為“基層司法站業務培訓月”,統一編印教材,統一安排授課人員,以鎮為單位,對全縣司法站人員進行了系統的業務知識培訓。各鎮司法所還利用月度例會對司法站人員進行政治、業務培訓。并指導司法站制訂完善了學習例會制度、崗位責任制度、請示報告制度、登記統計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5項規章制度。通過各種培訓活動,使全縣村(社區)司法站人員統一了思想,明確了工作目標,熟悉了工作流程,為司法站工作全面、規范運轉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