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是一種環保型能源產業。其原理是利用光伏效應,使太陽光射到硅材料上產生電流直接發電,這樣直接把光能轉換為電能。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產業鏈條稱之為光伏產業,其中包括高純多晶硅原材料生產、太陽能電池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相關生產設備的制造等。早在100多年前,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就發現了光電效應,為人類利用太陽能提供了理論依據。195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人員開發出光電轉換效率為4.5%的單晶硅太陽電池,使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夢想成為現實。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日本、德國等紛紛制定扶持政策和發展規劃,光伏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成為全球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關注和爭奪的焦點。目前已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中繼風力發電之后發展最快的產業。
與其他常規能源相比,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明顯的優越性:一是高度的清潔性,發電過程中無污染、無噪音、無損耗,對保護環境極其有利;二是絕對的安全性,太陽光一照射太陽電池就能發電,對人、動植物無任何傷害;三是普遍的實用性,凡是能安裝太陽電池的地方就能實現“到處陽光到處電”的目標,可廣泛用于通信、交通、海事、軍事等各個領域;四是資源的充足性,豐富的太陽輻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污染。廉價。目前,從世界范圍來看,光伏發電已經完成初期開發和示范階段,光伏產品正在向大批量生產和規模化應用發展,其運用幾乎遍及所有用電領域。
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與水電、風電、核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沒有任何排放和噪聲,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規模并網發電和離網應用外,太陽能還可以通過抽水、超導、蓄電池、制氫等多種方式儲存。光伏發電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產業鏈條包括多晶硅、硅片、電池片以及電池組件。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利潤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產環節。目前,中國大陸多晶硅生產獲取的利潤在最終電池組件產品利潤總額中的比例最高,約達到52%;電池組件生產的利潤占比約為18%;而電池片和硅片生產的利潤占比分別約為17%和13%。
隨著以無錫尚德、常州天合、南京中電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光伏企業的崛起,江蘇光伏產業的制造能力迅速提升,光伏產品銷售額及出口均居全國首位,成為我國光伏產業的領頭羊。江蘇的多晶硅產能已達全球的1/4,隨著我國首臺多晶硅澆鑄設備在江蘇金壇問世,江蘇在世界光伏產業格局中的一席之地更加穩固。2007年.全省光伏產品出口28.3億美元,同比增長212.7%,占全國光伏產品出口的45%。2008年1-11月,江蘇省光伏產業產品出口61億美元,同比增長150%,占全國光伏產品出口55%以上,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增加到6.4%。2009年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和需求增長相對緩慢的影響,江蘇省光伏產業占全國太陽能電池生產的7成,2009年江蘇省光伏出口54.9億美元,同比下降15%,跌幅比高新技術產品平均跌幅深4.3個百分點。
江蘇光伏產業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必然性。除去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政府在產業發展中起到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推動作用。目前,針對光伏產業發展缺乏產業鏈中初始環節的技術和下游的市場普及的問題,江蘇省率先將發展的重點落在污染小、社會效益高的產業鏈環節上來。在產業格局上則采取“抓大放小”,發展一批以無錫尚德為代表的龍頭光伏企業。
加快光伏產業化進程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江蘇省對光伏產業的政策傾斜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借鑒意義。搶占光伏產業制高點,甩掉世界工廠的帽子,江蘇以及中國的光伏產業都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