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有關維護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積極探索實踐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不穩定因素的發生,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省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重大事項達783項。通過開展評估工作,各地從源頭上防范一大批社會矛盾糾紛的發生,有效化解矛盾糾紛4600余件,解決群眾反映的民生問題3556件,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4243件,得到了群眾的衷心擁護和稱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成為群眾期盼的“民心工程”。
充分認識深入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深入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有利于從源頭上防范化解社會矛盾。當前我省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但必須清醒地看到,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對敵斗爭復雜的狀況仍沒有改變。特別是各種矛盾大量存在,碰頭疊加,一些地方因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對抗性和破壞性進一步增強,維穩形勢仍然嚴峻復雜。深入分析近年來一些地方矛盾糾紛和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原因可以發現,有相當數量的矛盾糾紛和群體性事件,是由于一些地區、部門、單位在作決策、上項目、定事項時考慮不周全、決策不科學造成的。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就是要通過充分預測風險、防范化解風險,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因決策不慎重、時機不成熟、操作不規范引發社會矛盾和群體性事件,切實增強維穩工作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把可能發生的不穩定因素化解在事前、消除在萌芽狀態,不斷鞏固發展我省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深入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有利于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通過在決策過程中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把好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的政策關、民意關,有利于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保障和促進符合民意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的穩步實施,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深入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把人民群眾是否理解支持作為政策、措施出臺的重要決策依據,通過提前了解群眾的意愿和呼聲,對可能出現的各類矛盾和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提前采取措施進行防范和化解,從而推動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決策和項目順利進行,這不僅有利于促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而且有利于把保護群眾的切身利益貫穿于決策全過程,有效防止侵害群眾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出臺,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事為民所辦。在出臺政策時,充分考慮社會的承受程度,妥善照顧各方面群眾的訴求;在調整政策措施時,廣泛聽取各方面群眾的意見,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利益;在實施重大項目時,事前認真進行科學論證,準確把握人民群眾長遠利益和現實利益的平衡點,最大限度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準確把握深入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省深入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關于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工作的要求,緊緊圍繞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問題,建立“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綜治維穩部門指導考核”的組織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出臺重大決策、項目、事項的前置程序,從源頭上預防社會矛盾糾紛的發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為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深入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目標任務:一是實現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對重大決策、項目、事項的全覆蓋。在各市、縣(市、區)全面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在企業改制、征地拆遷、涉農利益、教育、醫療、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城鄉建設、勞動保障、社會管理等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重點領域全面實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二是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制度全面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事項范圍、評估內容、程序方法、結果運用得到規范,形成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長效機制。三是從源頭上預防社會矛盾的能力明顯增強。對重大決策、項目、事項的社會穩定風險因素實現預知預防,做到“四個不出臺、一個最低限度”,即違反法律法規、違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不出臺,侵犯群眾利益、與民爭利的不出臺,存在大量矛盾和問題又不能解決的不出臺,群眾思想工作沒有做好、可能引起局部社會震動的不出臺;因出臺實施重大決策、項目、事項引發的社會矛盾減少到最低限度。
深入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要正確把握以下基本原則:(一)黨委、政府主導原則。各級黨委要把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作為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作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切實加強領導。要進行正確引導,堅持把工作的出發點放在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促進改革發展上,放在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問題上。各級政府要加大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實施力度,組織相關部門研究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制度和機制,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重大決策、項目、事項的主管部門是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責任主體,即由重大決策的決策部門、重大項目的審批部門、重大事項的決定部門,負責對重大決策、項目或事項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對評估結論負責。政府決定的重大決策、項目、事項,由政府直接組織實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三)客觀公正原則。要充分聽取利益相關方的意見,進行科學的分析研判和預測論證,如實反映重大決策、項目、事項的社會穩定風險程度,統籌兼顧各方利益,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作出評估意見。
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要突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重大決策。包括涉及重點領域的重大政策、改革改制方案、社會管理措施以及建設規劃的出臺等。二是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重大項目。包括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公益性項目、工業項目,房地產開發項目以及其他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等。三是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其他重大事項。包括涉及面廣、情況比較復雜的大型活動,上級確定的重大決策、項目在本地實施的方案等。
對重大決策、項目、事項,要圍繞以下主要內容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第一,要對合法性進行評估。主要看這些重大決策、項目、事項符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符不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第二,要對合理性進行評估。主要評估重大決策、項目、事項符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不是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協調性,是否反映了絕大多數群眾的意愿,是不是兼顧到各方面群體的利益,有沒有平衡群眾的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會不會引起相關地區、部門、行業及類似群體的攀比等。第三,要對可行性進行評估。主要評估重大決策、項目、事項出臺的時機成熟不成熟,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是否相適應,所需人力、財力、物力在不在可承受范圍內等。第四,要對安全性進行評估。主要評估重大決策、項目、事項出臺實施后會不會引發重大社會矛盾等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這些隱患能不能得到有效消除。
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要注重抓好以下幾個主要環節:一是制定評估方案。對需要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重大決策、項目、事項,要由評估責任主體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成立專門的評估小組。根據評估的要求、原則和評估事項的特點,認真制定評估方案,明確評估具體內容、方法步驟和時限要求,保證評估工作有效開展。二是廣泛聽取意見。要采取召開座談會、重點走訪、問卷調查、民意測評等多種方法,廣泛聽取利益各方的意見,特別是要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專業性較強的評估事項,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組織相關群眾和專家進行聽證論證。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基層組織聯系群眾的優勢,準確把握群眾對評估事項的反應及心理動態。三是分析研判預測風險。要在全面收集掌握情況信息的基礎上,對評估事項可能引發的社會矛盾所涉及的人員、范圍和劇烈程度進行穩定風險分析預測和等級評估。要提高分析預測的準確性、科學性,有的可以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分析研判,有的可以委托第三方進行分析研判。對于特別重大事項,可以綜合運用多種研判方式,相互印證。矛盾化解部門、風險處置部門、維穩部門要積極參與,對評估事項產生穩定風險的可能性和風險的可控性進行深入分析研判。必要時可以吸收有關利益方參與研判,使分析研判預測風險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增進共識、消除分歧的過程。四是作出評估結論。對經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重大決策、項目和事項,由評估小組形成評估報告,根據社會穩定風險大小和可控程度提出評估意見,評估責任主體部門或單位對評估報告進行審核,作出可以實施、暫緩實施或不予實施的評估結論。五是制定風險化解方案。凡決定實施的重大決策、項目和事項,都要制定風險化解方案,落實工作責任和措施,對存在的矛盾隱患進行有效化解,同時,要針對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制定處置預案,做好應對準備。六是跟蹤督查督辦。對經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后付諸實施的重大決策、項目和事項,有關責任部門、單位要全程跟蹤掌握穩定風險化解和維穩預案落實情況,對評估事項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主管責任部門要及時研究,及時調整完善維穩措施,確保將各類不穩定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和初始階段。
要特別注重強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結果的運用,對經評估確定社會穩定風險較小、實施條件比較成熟、已決定實施的重大決策、項目和事項,要統一思想認識,加強宣傳發動,依照風險控制預案有計劃地推進實施;對經評估認為存在一定社會穩定風險、實施條件尚不具備的,要暫緩決策或審批,有關方面要調整完善原有方案,待條件成熟、風險因素消除后重新報請實施;對于一些較為緊迫、客觀上確需付諸實施,但又存在較大風險的,要在落實預防化解措施的基礎上穩妥推進;對經評估認為存在重大社會穩定風險、不符合相關條件的,堅決不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