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央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也是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作出的戰略部署。當前,連云港市正處在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在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全力推進跨越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搶抓發展機遇。蘇南等發達地區之所以能夠率先發展,關鍵在于不固守某種定勢,善于捕捉機遇、乘勢而上。連云港是國務院確立的首批沿海開放城市,20多年前,由于機遇的錯失,拉大了與其他沿海開放城市的距離。實踐證明,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就可能取得發展和進步;錯過機遇、怠慢機遇,其結果則必定是貧窮和落后。機遇稍縱即逝,發展時不我待。連云港必須抓住再次面臨的多重疊加的發展機遇,增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一是抓住進入國家戰略層面的機遇。2009年6月,國務院原則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正式將以連云港為龍頭的江蘇沿海開發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與此同時,省委、省政府也把港口的發展作為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并提出舉全省之力發展連云港。連云港要抓住由此帶來的政策導向上的重視、項目布點上的傾斜、輿論環境上的支持等有利條件,并使之轉化為快速發展、崛起騰飛的強大動力。二是抓住納入長三角發展格局的機遇。早在2008年9月,國務院公布的推進長三角地區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將蘇北納入長三角發展格局,并明確提出要加快連云港的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連云港要加快推進組合大港建設、完善城市整體功能、提升產業配套能力,致力于打造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承載地、資本擴張新高地、大宗產品供應地、旅游休閑首選地。三是抓住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機遇。讓隴海蘭新經濟帶快速崛起,形成東西貫通的又一條經濟流,是國家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決策。而這一戰略的研究和實施將焦點匯聚到了沿海經濟帶和隴海蘭新經濟帶交會之處的連云港。連云港要充分利用自身區位條件獨特、戰略地位重要、后備資源充足等優勢,培育節點城市的經濟圈。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立足市情實際。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基礎。這要求我們既要尊重經濟規律,又要尊重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連云港的經濟發展,一方面具備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礎條件。2005年以來,連云港市持續掀起了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熱潮,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47.5%,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4%,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50%。目前全市工業化率達到37.5%,正處在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邁進階段。城市化水平達到42%,正處在城市化加速攀升期。這一階段呈現出一系列明顯特征: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加快,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發生劇烈變革;大規模開展城市、港口、交通、園區等基礎設施和工業投入,為經濟快速增長創造必要的物質基礎;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帶動整個經濟增長的臨港工業蓬勃興起;行政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等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對照經濟增長階段理論,連云港市的發展符合經濟起飛階段的基本特征,將進入持續高速增長階段。另一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和矛盾。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一產比重偏高,工業主導地位不突出,三產發展相對滯后。二是資源配置效益不高。港口、海洋、旅游等諸多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問題依然存在。四是資金、人才、科技等瓶頸制約比較嚴重等。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只有通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明確主攻方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關鍵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打好攻堅戰。著力在發展中調結構、抓創新、促轉型,堅持把優化經濟結構作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攻方向。一是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堅持把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內容,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發展。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加快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實現重點產業合理布局、集約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二是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連云港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尤其是新醫藥產業板塊,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比較強。要找準國際產業發展新方向,立足較好產業基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三是加快發展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發展方向,調整不適應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服務業拓寬領域、增強功能、優化結構,提高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圍繞中央商務區、海上CBD等城市功能建設,加快發展金融貿易、商務會展、總部經濟。依托“一體兩翼”組合大港,大力發展以港口物流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充滿活力、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
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活力源泉。通過改革,可以激活處于僵化半僵化狀態的發展資源。通過創新,可以贏取創新成功的巨大邊際效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勇于創新求變,善于進行差別競爭。一是創新方式方法。伴隨著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的趨向從緊、國家宏觀調控的持續加強,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老辦法已經不管用,舊套路根本行不通,必須大膽探索,敢闖敢試。通過創新方式方法,解決用地、項目、融資、建設等方方面面加快發展中的難題,不斷興起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熱潮。二是創新思路。從連云港的實際來看,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是要在加快發展中體現科學發展,在科學發展中快速崛起,爭取后發先至。要吸取國內外的經驗教訓,著力發揮連云港的后發優勢和比較優勢,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城市現代化、產業高端化道路。將新型臨港基礎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生態高效外向農業等作為主導產業,保持發展的高質態和可持續。三是創新體制機制。建立科學的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切實淡化“唯GDP”的目標導向,確定一些可以衡量發展方式轉變深度和廣度的指標體系。注重將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革除一切妨礙、束縛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弊端,綜合利用財政、信貸、環保、土地、貿易政策以及技術標準、價格杠桿等,加快形成激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為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注重統籌發展。統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體現。連云港要堅持以工興港、以港興市、以城帶鄉;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市化帶動農村,以產業化提升農業。一是堅持著眼長遠。把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聯系起來,既考慮現在發展需要,又考慮未來發展需要;既講究經濟社會效益,又講究資源和生態環境效益。在城市發展戰略取向上,將生態城市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理念,著力建設一個生態型、高端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城市。二是兼顧各方平衡。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中平衡與不平衡的辯證關系,既善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鼓勵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又注重發展的協調性和穩定性,努力實現均衡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利益要求,善于把握各方利益的結合點,使各個方面的利益和發展要求得到兼顧。三是注重城鄉統籌。把推動縣域經濟快速崛起作為連云港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環節,突出抓園區、抓項目、抓產業,全面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外向化進程,避免產生新的城鄉矛盾。以城鄉一體化為目標,加快建立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的長效機制,在全面實現城鄉規劃、建設、教育、產業統籌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城鄉就業、養老、科技、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事業等全面統籌,努力構筑城鄉一體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