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沖擊,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理論普及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要解決當前理論普及工作平臺建設存在的平衡性不夠、創新度不夠、覆蓋面不夠等突出問題,筆者感到,關鍵要找準這項工作的示范點、基礎點、互動點和放射點。
一、突出示范點,以各級黨委中心組學習為龍頭,形成理論普及工作的強勢帶動作用
完善機制,推進中心組學習的制度化。當前中心組學習往往流于隨意性,囿于程式化,所以機制的完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需要通過加強制度建設,逐步形成長效機制。這種制度的規范不僅需要定性的一面,而且需要定量的一面,唯其如此,才能確保中心組學習的常規運行、高效運行。為此,需要制定下發包括領導學習日、專題調研、集中研討、個人自學、旁聽聯系等一整套有關中心組學習的規章制度,而且將定性的要求與定量的考核相結合,運用項目化的手段實行量化管理。
與時俱進,增強中心組學習的導向性。與時俱進首先要體現在學習內容上。最新、最前沿的理論知識固然是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更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區域發展的實際,科學安排方案,合理設置專題。與時俱進還要體現在學習形式的創新上。要激發學習熱情,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就必須探索和運用多種學習途徑和方法。比如在國家每一次重大政策出臺之際,立即結合區域發展實際,開設專題講座,開辟高層論壇,組織專家授課,策劃課題研討,使黨委中心組成員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發展動態,明確本地的發展方向,這種及時的引導不僅對于領導干部準確把握相關政策和知識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于引導基層各級做好普及教育、指導工作實踐具有現實的指導價值。
以點帶面,擴張中心組學習的影響力。抓好各級中心組平臺的學習固然重要,而擴大其社會影響,發揮其示范效應,才是理論普及的要義。因此,要及時宣傳上級黨委中心組的學習情況,影響和帶動社會方方面面的學習;要架構理論普及的上下互動平臺和橫向交流平臺。領導干部要深入到掛鉤聯系的基層學習點,上講臺、講理論,與群眾進行面對面的互動,釋疑解惑,普及理論知識;同時要適時推介基層黨委中心組學習的創新做法和成功經驗。
二、夯實基礎點,以各級基層黨校建設為陣地,形成理論普及工作的基本網絡架構
豐富基層黨校教育內涵。黨員難集中、教學難同步、形式難活潑、內容難新穎的“四難”問題一直困擾著基層黨校建設,必須圍繞創新求突破、圍繞富民求實效,通過拓展教育對象,豐富教育內容,活化教育形式,深化教育職能,注入時代內涵。尤其是要在提升農村黨員干部致富領富的本領和熱情上下大功夫、花大氣力。
構建社區黨校教育體系。為了破解社區理論普及教育的難題,應積極開展社區黨校建設的有益探索。我市三茅鎮總人口12.7萬,12個社區人口達到7.6萬。我們通過整合資源,聯動共建,在三茅鎮開展了社區黨校建設的試點,推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社區黨校。實踐表明,目前這批黨校已經成為“理論武裝的課堂、社會實踐的基地,黨性鍛煉的熔爐、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
開辟網絡黨校教育模式?;ヂ摼W作為信息技術的產物,對人們的影響日漸突出,網絡黨校建設的重要性也日漸突出。2006年以來,我市在全市6個鎮區陸續投資500多萬元全面建成了遠程教育網,催生了網絡黨校教育模式,其新穎、靈活,容量大、層次高,覆蓋面廣、實用性強的特點為理論普及工作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平臺。
探索企業黨校教育路徑。我市總人口30萬,從事企業生產的人口達20余萬,占2/3以上,對這2/3以上部分的人群開展理論普及工作,需要探索一條恰當的教育路徑,而建設企業黨校則應該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我市在大全集團、中電集團等30強企業開展企業黨校建設,在為企業構筑理論普及教育平臺的同時,也給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
三、抓好互動點,以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為載體,形成理論普及工作的多元滲透機制
依托老干部宣講團走村串戶開展理論普及宣講。群眾對老干部的認同度相對較高,老干部在理論普及工作的作用不容忽視。組建一支黨性強、熱情高、業務精的離退休老干部宣講隊伍是理論工作向群眾滲透非常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擁有37名成員、9個分團的揚中市老干部宣講團長期活躍在企業、學校、村頭、樓院等場所,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理論普及宣講活動,使農村基層黨員和廣大群眾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強化自我教育能力,成為自我教育的主角。由此,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地方黨委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都能及時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依托“市民大講堂”有的放矢破解理論普及難題。理論普及與百姓生活尋求最佳結合點才具有持續的生命力。在不斷滿足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中,傳播先進的理論知識,這就是最佳的結合點。為此,理論普及工作必須有的放矢,必須破解難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受到群眾的歡迎。近年來我市根據不同群眾的文化層次、心理特征和實際需求,圍繞理論普及工作推出了“市民大講堂”活動。由于每一期的“市民大講堂”都針對熱點問題和群眾現實需求,設置系列專題,因此理論普及惠及了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教育效應。
依托主題教育活動層層突破營造理論普及氛圍。開展形式多樣、主題突出的教育活動,有利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參與活動中提高思想素養、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促進理論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使理論知識真正成為他們推動工作上臺階、推進發展上水平的“催化劑”。我市每年都根據不同人群,在不同層面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比如“理論普及宣傳周”主題教育、“推進思想解放,推動科學發展”主題大討論、“優化發展環境,共建和諧家園”主題教育等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得理論工作高潮迭起,普及教育不斷引向深入。
四、把握放射點,以貼近實際的三維宣傳為抓手,形成理論普及工作的全面輻射效應
充分運用報刊雜志實現理論普及的平面輻射。以報紙、雜志為主的傳統平面媒體,歷來是理論普及的重要載體。新形勢下,理論普及的傳播理念和方式關鍵是要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因此,運用平面媒體開展理論教育要盡可能多地把理論知識與發展實際有機結合。我市通過推出“理論與實踐”、“科學發展筆談”、“理論熱點與百姓生活”等專欄,陸續刊登有深度思考,有典型案例的文章,讓理論知識自然而然地入心入腦于讀者,進而激發讀者的思考、引發讀者的討論、增強讀者的發展熱情。
充分運用電視電臺實現理論普及的聲像輻射。電視和電臺傳播速度更快、滲透力度更大、影響范圍更廣的特點,為理論普及工作提供了一個立體聲像的教育平臺。但是,現實生活中理論教育在電視、電臺方面存在著明顯的薄弱環節,其普及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我市根據電視、電臺的特點,發揮聲像優勢,采取“理論熱點面對面”、“理論直通車”等形式,開設理論宣傳欄目,圍繞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邀請專家和相關負責人走進直播室,進行現場解讀和互動,為廣大群眾傳播知識、釋疑解惑。
充分運用互聯空間實現理論普及的網絡輻射。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時空界限,成為目前覆蓋最為廣泛、最為便捷高效的大眾傳媒,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必須高度重視這一新型理論宣傳載體,占領網絡文化主陣地,牢牢把握在網絡平臺上開展理論普及教育的主動權。所以,要集中力量建設好地方網,在強化政務公開、便民服務等功能的同時,緊緊圍繞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重點工作、重要工作,設置、開設各類專題、專頁,必要時可以進行網絡直播,也可以通過理論博客的形式加強與網友互動,及時傳達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和部署,及時傳播最前沿、最先進的理論知識,及時宣傳理論創新成果,報道理論動態,解析理論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