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無論是在相關會議上還是在調研中,江蘇省委主要領導反復強調:加快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這九個字中飽含著緊迫感和機遇意識、危機感和更高目標追求、責任感和實干精神,針對性很強,需要人們尤其是各級干部好好領會并努力踐行。
“等不起”,主要體現了緊迫感和機遇意識。
國際金融危機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更加緊迫,其倒逼機制在客觀上又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難得機遇;江蘇與上海是鄰居,世博會在上海舉辦,無疑給江蘇加快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帶來了重大機遇;南京成功獲得2014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舉辦權,更為江蘇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帶來了現實機遇。我們既要清醒地看到機遇所在,更要以強烈的緊迫感搶抓機遇。機遇稍縱即逝,絕對“等不起”。
凡事都要“等一等”,是一種官場病。有些干部每每也能看到發展機遇,但往往是“沒有文件等文件,有了文件等經驗,有了經驗再看看”。瞻前顧后,左顧右盼,顧慮重重,當明白過來時,已為時過晚。機遇喪失,發展則會慢一大截。而且,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如此等來等去,無非是怕擔風險,“為了不出錯,寧可不干事”。故而解決這個問題,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干和不干絕對不一樣”。
“慢不得”,主要體現了危機感和更高目標追求。
實踐早已證明,經濟危機對傳統發展模式是“危”,對科學發展則是“機”。誰“見事早、行動快、措施實”,誰就能抓住危中之機,創造新優勢,占據制高點。加快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絕對“慢不得”。我們要把握規律,不失時機地主動調整,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求實效。
“慢不得”,不僅是大勢所趨,也是比較使然。衡量自家長短,通常有兩把尺子。一把是“縱向尺”,就是和自己過去比;一把是“橫向尺”,就是和國內外更先進的地區比。我們需要縱比,以增強自信;我們更需要多多橫向比較,以增強危機感。在許多時候,自我滿足也好,自我陶醉也好,往往就源于喜歡縱向比,而很少橫向比較,或根本不屑于橫向比較。而那些目標高遠者,則特別喜歡作橫向比較,從中找到差距所在,并以之激勵自己向一個又一個高峰攀登。
“坐不住”,主要體現了責任感和實干精神。
加快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說到底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無論是在各種發展機遇面前“坐不住”,還是面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任“坐不住”,都是因為有這種責任感。有責任感,才能把“坐不住”變為實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干出來的,“只聞雷聲,不見雨點”何談轉型發展?領導干部更要率先垂范,一級做給一級看,而不是“一級說給一級聽”。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也是個有機體,凸顯出良好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加快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沒有這種良好作風不行。為此,就要下決心治懶治庸。“等不起”偏要等,“慢不得”偏要慢,應該“坐不住”卻偏偏“坐得住”,突出表現就是“懶”和“庸”:不思進取、散漫懈怠、無所作為,玩性很大、情趣庸俗、沉溺于燈紅酒綠。這類干部不僅干不成事,而且“會出事”,損害黨和政府形象。懶官庸官往往還有個壞毛病:不琢磨事老琢磨人,不干事瞎議事。別人在那里埋頭苦干,他在那里說三道四。別人干好了,他說風涼話,別人有了失誤,他說泄氣話,甚至“放冷箭”。這使得肯干事者無法好好干事,也使得創新風險大、成本高、麻煩多。使“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者無法好好干事。可以說,治懶治庸事關各項事業成敗。治懶治庸,既需要解決好用人導向問題,又要強化監督和問責,使懶者庸者混不下去,權力和責任相稱。
未來幾年,是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時期,也是艱難陣痛期、轉型爬坡期。干部隊伍作風和精神狀態如何,顯得至關重要。所有干部都要自覺增強宗旨意識,真正做到科學發展面前“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不負黨和人民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