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權威藝術品市場研究機構歐洲藝術基金會(The European FineArt Foundation)每年一度的全球藝術品市場監測報告在馬斯特里赫特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TEFAF)上發布。此報告由歐洲藝術基金會主導,由著名文化經濟學家及藝術品經濟學咨詢公司創始人克萊爾·麥克·安德魯博士撰稿。該報告對2009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進行了全面梳理,也分析了從2007年開始至今全球經濟衰退時期藝術品貿易的趨勢。TEFAF中國代表處特授權我刊對該報告進行連續報道。本期將為讀者呈現2009年全球拍賣市場以及藝術品經銷市場的基本概況,以及2007~2009年世界藝術品市場的基本趨勢。
近年藝術市場走勢回顧:2006、2007市場過熱2008、2009價量齊跌
自2007年開始,藝術市場的交易出現了價量齊跌的趨勢。2007年,藝術品和裝飾藝術品市場的成交總額為481億歐元,到了2008年跌至422億歐元,跌幅達12%以上。到了2009年,銷量進一步下滑,跌幅約為26%,跌至313億歐元。雖然2007~2009年間的成交量下降是上世紀90年代初經濟衰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但必須指出,2009年總成交金額依然遠遠高于2006年前。由此可見,在06至07年這兩年間,藝術市場過熱產生了巨大的泡沫,此次下跌的現象并不是無跡可循。
全球藝術品和古董的交易市場主要由拍賣行和藝術品經銷商瓜分,分別占45%和55%。據保守估計,在08年至少有40萬個企業從事藝術品買賣,促成了4400萬宗藝術品交易。從2006年開始,藝術品經銷商的藝術市場份額已經略有3%的增加。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在不同國家、不同的藝術品領域中存在很大差異。
美國、英國及歐盟這些地區的藝術市場份額一直占據著優勢,因此備受國外媒體與研究學者的關注。2008年,歐盟的交易額為207億歐元,在全球的藝術品交易份額占不到50%,全球市場占有額比06年的192億歐元增長了6%。雖然歐盟的銷售額在09年跌至158億歐元,但仍然能維持08年的市場份額。同樣是在2008年,英國藝術品市場占有額為69%,與06年相比升了9%,繼續主宰著歐盟藝術品貿易。美國一直保持領先的市場占有率,但因為這次金融危機發源地是美國,它的藝術市場也是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以歐元來衡量的話,自2006年至2008年間,美國的全球市場份額下降了11%,維持在35%的水平。而英國則從之前的27%上升到34%。
2008年之前,在繁榮的市場經濟環境的帶動下,藝術品市場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具體表現為;藝術市場中超過70%的拍品都升值了。在這幾年間,因為一些高檔的拍品被高價拍出。因此藝術品仍然能保持升值。據統計,2008年有1064幅油畫被成功拍賣,即使略低于07年最高峰的1254幅,也依然明顯比2006年的810幅多得多。但藝術品的銷量依然有明顯下降。在09年有跡象表明,藝術品在各大拍賣行的成交金額下挫超過5‰
全球藝術市場的成交額在2003年至2007年間增長顯著。2007年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總額——高達481億歐元。在這幾年間,藝術品市場發展處于一個擴張的階段,現代藝術、印象派和當代藝術都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它們的價值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特別是當代藝術品的市場反應最為熱烈,成為蘇富比和佳士得2007年的拍賣熱點。
隨著經濟的回暖,在經歷連續四年的通貨膨脹之后,藝術市場的發展趨勢在08年底發生了轉變。正因為之前在經濟景氣階段中表現太好,08年泡沫開始破裂,藝術品在拍賣市場的成交量比07年下跌超過20%。這次下跌主要集中在年底的最后一個季度,導致全年業績低于預期,藝術品與古董的成績在。呂年底以低于422億歐元結束,特別是當代藝術部分,是成績最差的一年。
從2008年底開始,藝術市場的顯著特征是高購買率或高流拍率,反映出當今買家們大多持更謹慎的態度。歐盟的藝術品銷量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別增長了1%和6%,隨后在2009年下跌24%。美國的銷售量在這兩年間也大幅下跌,在2008年下跌19%,2009年估計下跌35%。
在2009年,藝術品經銷商交易額下降21%,拍賣行交易額下降32%,顯示出藝術市場依然呈現價量齊跌的走勢。2009年全年交易額跌至313億歐元,下跌26%;交易量也明顯回落,從5000萬宗下跌超過三分之一,跌至3600萬宗交易。雖然08、09年藝術品價格的急促下跌是自91年以來最明顯的,但也和07年過分炒熱有關。值得注意的是,09年的銷售水平仍明顯高于06年之前的水平。



盡管2009年全球藝術品呈現下降的趨勢,但部分藝術品和部分地區依然可圈可點,其中包括:在法國舉辦的“伊夫·圣羅蘭與皮埃爾·貝爾珍藏”拍賣會,12月在英國舉行的古代名作拍賣專場,香港和北京的秋拍。部分證據顯示歐洲經濟復蘇步伐緩慢,但非常清楚的點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國際金融危機下率先回暖,并顯示出中國對藝術品的巨大需求,中國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
中國藝術市場在2010年可能將延續其強勁的勢頭。在古代藝術市場已經出現一些好轉的跡象,天價拍品的頻頻出現就是證明。瑞士雕塑家賈克梅第(Alberto G1acomettl)的銅雕作品《行走的人I》(L’homme qui marche I)在2010年2月的蘇富比拍賣行上刷新了藝術品拍賣最高價紀錄,拍出金額為65D。萬英鎊(7500萬歐元)。由此可見,市場在這種供求關系的環境中,買家依然會對高品質的藝術品出手淘綽。
國際市場份額蛋糕重組中國崛起成全球藝術品市場重要玩家
在2008年之前,領導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是美英兩國,占全球成交量三分之二以上。可如今,中國的崛起使藝術品市場這塊蛋糕的瓜分情況發生了變化。自從中國成為全球藝術品市場的重要玩家,藝術品市場于近5年出現了重大變化,全球各國都出現了新興而且繁榮的藝術中心。2006年以來,中國在全球獲得的市場份額保持了上升的趨勢。2007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大銷售國,并在2008年保持占有9%份額。中國這次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第一次重大突襲,令德國下降至全球第四位。而中國于這個新興市場中,無論市場規模還是中國藝術品價值,對于全球都非常重要。
美國和英國的市場份額在2009年進一步下降,合共59%(英國29%。美國30%)。中國則持續增長至14%。法國同樣增長,上升至11%。不過,這個升幅是由于“伊夫·圣羅蘭與皮埃爾·貝爾珍藏”在蘇富比二月的拍賣中賣得3.425億歐元,創下了拍賣史中最有價值的私人收藏品紀錄、歐洲最高拍賣成交額紀錄。
拍賣市場:西方拍賣市場持續走低中國逆市而升“風景這邊獨好”
根據拍賣行銷售公布的數據以及對大部分藝術市場進行分析,45名的藝術品交易來自拍賣行。拍賣行的銷售額在08至09年間下降了32%,相對07年的高峰期下降了46%。從這些數據來看,受市場環境影響,拍賣行的銷售比藝術品經銷商略差。
藝術品和古玩在2008年全球古董拍賣成交額大約為190億歐元,較2007年同比下降了21%。其中歐盟拍賣市場的230萬宗交易占不到93億歐元,英國占據了最大的藝術拍賣市場份額,總成交額達64億歐元。其次是法國11億歐元,意大利5.14億歐元。歐盟以外的分別為美國66億歐元和中國19億歐元。2009年,國際拍賣市場發生巨大的變化,法國的市場份額提升至19%,中國升至18%,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美國和英國的聯合拍賣份額下降至46%。此外,法國的拍賣增長可歸納為其意外的成績,而中國打破自己拍賣歷史紀錄,以24億歐元的成績顯示了其強勁的增長勢頭。
佳士得和蘇富比這兩個重要的拍賣行控制了多數領域和市場核心。這兩間拍賣行合共占有全球純藝術品與裝飾藝術品拍賣交易價值總份額的35%,而其中在純藝術拍賣市場的份額接近55%。菲利浦(Phillips de Pury),寶龍(Bonham’s)和中國嘉德三家拍賣行緊隨其后,合共占有超過10%的總份額。許多二線拍賣行異軍突起,與大拍賣行起活躍在新舊市場,特別是在裝飾藝術領域。
然而在20D9年,即便拍賣行的龍頭在藝術品領域占有控制優勢,也下滑到6砩的平均線。但在二三線的拍賣行,從成交量和成交額上都反映出裝飾藝術領域的光芒,裝飾藝術成交額從07年的57%上升至09年的72%。
裝飾藝術品領域較之藝術品更趨向于“交易量大,金額小”,但并不是所有國家都這樣。例如在中國,D9年美術類拍品比裝飾藝術類拍品多1.5倍,只有少數非常高價值的裝飾藝術品出現在拍賣行,而且拍品數量很少。這恰恰與歐美的市場環境相反,歐美市場的裝飾藝術類拍品很多,價格和總價值卻相對低。有趣的是,在中國之外的地方,中國工藝美術品的價格都要遠高于繪畫類。但是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大銷量的中國瓷器和工藝品,以及相對少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
作為拍賣行的兩大龍頭,佳土得和蘇富比拍賣行一起公布了2008年純藝術品和裝飾藝術的銷售業績,在數據中顯示出的是持續下降的趨勢。佳士得的總銷售額在2006年至2007年間有25%增幅,但在08年出現11%的下滑(2D09年更進一步下挫24%)。雖然當代藝術曾是佳士得在07年收益最大的領域,但是它在2008年的銷售份額為24名,敗給了26%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第三位是亞洲藝術,它的市場份額從07年的11%升至08年的15%。2009年,佳士得的總銷售額下降到25億歐元。
蘇富比的銷售額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06年,蘇富比銷售業績上升50%,達到46億歐元的高峰,07年下滑15%。蘇富比公布其08年的總拍賣金額達32億歐元,根據蘇富比08年年度報告,他們估計由于這段期間的匯率變化問題,5億美金中大概縮水了7600萬美元。
對各大拍賣行而言,2009年依然是艱難的一年。根據蘇富比前9個月及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收益僅為上年同期收入的一半,而2009年佳士得則比上一年下降了24%。另一方面在中國,09年是一些拍賣行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拍賣的總銷售額增長24%,藝術類銷售額比08年增長38%。
根據某些主要國家和國際拍賣行2009年底的問卷調查發現,當中38%的機構認為他們09年的銷售額與08年相似,也有接近比例的人表示09年的銷售額低于08年。在對2010年的預測調查中,有半的人認為2010年的銷售將保持穩定,而剩下的人則預計2010年將比09年取得更好的銷量。而大約三分之一的拍賣行表示,他們預期純藝術銷售額將增加(其余拍賣行則預計他們會維持目前水平),57%拍賣行預期在裝飾藝術方面的銷售會增長。藝術品經銷市場:過半經銷商表示09年銷售額下降總體看好2010年藝術品經銷市場
在2008年,藝術品經銷商數目占全球藝術品市場55%,并產生了大概232億歐元銷售額。市場綜合價值由高峰期的240億歐元下跌3%,09年跌至184億歐元,跌幅達21‰
全球的經銷商市場分布得非常松散,但當中有大約10,000個核心經銷商達到50%至75%的交易額。由于細小的畫廊及企業眾多,令經銷商的實際數目難以估計。但09年全球藝術品市場就錄得超過375,000宗裝飾品及古董交易由經銷商出售。
全球藝術品及古董經銷商往往以獨資或少數合伙人組成,而且都是擁有悠久歷史的家族生意。近年,經銷商的平均規模由3至4人組成。藝術品經銷商和總類繁多的拍賣行不同,經銷商著重于藝術品的品質,在特定的領域具有更專業的技術與知識,也正因為他們的專業,他們的成敗就只依靠比較狹窄的藝術學科,所以會承受略高的風險。因此總的來看,當銷量下跌,經銷商市場比拍賣行影響較小,甚至賺取更多份額,原因是有些經銷商,如當代藝術市場在艱難的時期表現較差,而其他(如東方藝術)市場表現較好。
經銷商擁有不同的策略令自己可以長時間生存,包括隨時修改價格,控制價格;當代藝術經銷商可以控制供應市場的藝術品數量:他們也可以保持各項交易的秘密。有許多來自新興市場的買家出現,他們表現出的對拍賣渠道的不同偏好,他們喜歡由銷售商提供的保密服務多過與賣家會面。由于沒有公開的記錄,通過經銷商銷售出去的藝術品總額不像拍賣行那樣容易統計。全球綜合數據的提供更加有限,只能大部分依靠調查。
2009年,《藝術經濟》(Arts Economics)選出大概5000個在歐洲、美國及其他藝術市場的經銷商提供的數量資料,此外還有高質量的意見完成《2009經銷商調查報告》。雖然某些國家提供的數據未必準確,但這些有限數量的資料可以對國際藝術品市場進行解讀。
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經銷商是中小企業(SMEs),而當中大部分被分類為“微型企業”(銷售額低于200萬歐元)。07年至08年,微型企業跟大型企業的數量都非常穩定。而有很多小型企業跌至微型企業類別,這是因為他們的年度銷售額下跌。大部分經銷商(56%)表示09年銷售量下降。展望2010,大部分經銷商表現樂觀,期望市場會穩定下來并有所改善:42%的經銷商估計2010年的銷售額會跟2009年相近。32%的經銷商則認為2010年會有更高銷售額。
至于被問及未來幾年哪個板塊會受通貨膨脹影響最大,60%的經銷商認為是純藝術,40%認為是裝飾品藝術。另外有52%的經銷商覺得:當代和現代藝術會受到最大打擊,而亞洲藝術、古代字畫及古董的價格被認定會有增長。藝術品經銷商這個行業的生存往往需要商家的集中度,許多頂級經銷商往往主張國際商業模式,在發達國家的一線城市銷售。據調查,在2009年,經銷商所銷售的藝術品有70%在本土(他們的公司所在國家),30%在其他地方,包括例如通過參加藝術博覽會等方式參與。從調查報告上看,無論純藝術類還是裝飾藝術品類,經銷商之間的商業模式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30%的經銷商在受訪的時候卻說,至少有一半的銷售在海外進行,12%則表示,海外業務交易的銷售額占75%或以上。
藝術博覽會依然是促使來自不同地區的經銷商和采購商會聚一起的重要力量。藝術博覽會已經成為主宰許多經銷商生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否則,全球各地買家很難找到對方。雖然近年來藝術博覽會的舉辦范圍越來越廣,為經銷商帶來很大筆開支(在參展,旅游和其他附屬費用),當問到關于博覽會,62%的受訪經銷商,他們依然表示同意或強烈同意藝術博覽會的持續增長在藝術市場的發展中起積極作用。當中許多人還擔心,近年經濟形勢的緊張可能會迫使一些展覽取消。
在談到藝術市場2010年面臨的主要問題時,許多經銷商列舉了越來越多的困難,如:他們和拍賣行有可能要征集高品質的藝術品和古董出售。然而,當被問及藝術市場的全球化是否讓他們更容易征集到藝術品時,結果是喜憂參半:約半數認為目前變得更容易,24%的人認為沒有。而26%的人認為沒有變化。就未來新全球藝術中心而言,交易商被問到在他們認為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全球藝術中心會在哪里時,37%的受訪者認為在美國,另外23%選擇了亞洲(主要是中國),27%選擇英國,而8%的人認為法國可能會東山再起。
雖然經銷商及拍賣行的銷售被分開討論,但他們其實很難分開討論。在2088年,佳士得于私人銷售中售得2.68億英鎊(3.39億歐元),不及總銷售額10%。至于蘇富比,經銷商收入占06年總額的2%,但于08年上升至8名。有經銷商有著這樣的憂慮,拍賣行將會以私人銷售來侵占他們的市場。而其他經銷商反映難以尋找銀行借貸或其他財政支助,令他們對擔當傳統收藏家的角色卻步。
網上渠道對大小經銷商和拍賣行日趨重要。64%的經銷商覺得互聯網跟科技對藝術市場有正面影響。互聯網可透過開發新市場去接觸不同地方的顧客。對小型經銷商而言,科技通訊的發展令他們能夠開發市場及買家,并加強對現有顧客的溝通。20%的經銷商卻認為互聯網會帶來負面影響,因為網站讓買家知道了價格,影響價格底線。同時,科技讓買家可以直接跟藝術家接洽,省卻了經銷商的工作。除了以上要點,科技發展的確為經銷商和拍賣行帶來好處。
(翻譯 趙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