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已經擁有汽車的人來說,自行車就不再是代步工具。周末或是假期,用自己的汽車載著自己的自行車來一次郊游,真是個GOOD IDEA。不過前提是,你的汽車得安上一個自行車架。
瑞典拓樂FreeRide 530:
適合絕大多數自行車
參考售價:680元
這是一款置頂式車架,位于車頂之上。它的快速釋放功能的自行車架固定器使裝載變得極為容易,適合絕大多數自行車。同時它的可調快速綁帶,更是適用于所有車輪規格。置頂式車架的安裝相對于后掛式更為簡單,但前提是你的車子已經安裝了車頂架。
瑞典拓樂freeway 968:性價比最高
參考售價:890元
從性價比考慮,這款車架是購買首選。因為它既可以安裝在三廂車上,也可以安裝在兩廂車上。freeway 968采用可折疊式設計,無需任何工具,只需旋轉固定旋鈕就可折疊收入后備箱。同時對自行車的車架直徑沒有限制,一次可以攜帶3輛自行車。
瑞典拓樂ClipOn High 9105:
適合兩廂車以及SUV
參考售價:2480元
這款能把自行車固定得十分牢固,讓自行車和汽車之間不會有一點碰撞。車架上還有兩個長條底座,對自行車提供更多支撐力。它適合兩廂車以及SUV,三廂車則無法安裝。還有雖然它的價格很貴,但是它只能攜帶兩部自行車。
選車最應看重的關鍵部件之三——底盤
早就想就底盤問題寫點東西。前陣子博客上有人問我:汽車底盤到底是什么?不就是一個鐵架子嗎?各車不都差不多的鐵架子嗎?看來確實還有人沒搞懂底盤到底是什么,更不用談能夠區別各車底盤的差異和優劣。
底盤當然不只是一個鐵架子,盡管看起來是。只有當一個鐵架子上裝滿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之后,它才是完全意義上的汽車底盤。然而多數人關注一款轎車的底盤時,總是習慣只看它的懸掛結構,甚至總是先往后輪懸掛上看。這也就導致一個誤區,許多人把底盤和懸掛等同起來看待。其實懸掛只是行駛系中的一個部分。但往往正是這副懸掛給一輛車的舒適性、操控性和技術含量定了基調,所以本文也就將錯就錯,重點談談懸掛的問題。
業界常把汽車懸掛按級別高低分為獨立懸掛、半獨立懸掛和非獨立懸掛。非獨立懸掛的車輪裝在一根整體車軸的兩端,構造簡單,承載力大,但車身平穩性和舒適性較差,所以乘用車中使用這種懸掛的已經非常少了;半獨立懸掛是專為后輪設計的,以粗壯的上下擺動式拖臂實現車輪與車身的硬性連接,然后用液壓減震器衰減震動,螺旋彈簧承載垂直載荷,剛性橫梁則連接左右車輪。這種懸掛無法為車身的精準操控提供良好的支持,但在一定程度內允許左右車輪自由跳動而不干擾另一側車輪,而且有效節省了空間和成本。目前十萬元以下家庭轎車絕大多數采用半獨立懸掛。
重點說說獨立懸掛。獨立懸掛是每一側車輪都單獨通過彈性懸掛系統懸掛在車架或車身下面的,提高了車輪的地面附著力,改善了汽車的舒適性和穩定性。按結構形式的不同,獨立懸掛系統又可分為橫臂式、縱臂式、多連桿式、燭式以及麥弗遜式懸掛系統等。中級轎車里最常見麥弗遜式前懸掛配以多連桿后懸掛。麥弗遜式獨立懸掛系統廣泛應用于下至兩萬多元、上至數十萬元轎車的前輪。多連桿式后懸掛則代表了當前最典型的后輪獨立懸掛形式。
所謂多連桿懸掛,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各種連桿配置把車輪與車身相連的一套懸掛機構。而連桿數量在3根以上才稱為多連桿,目前主流的連桿數量為5連桿。多連桿懸掛通過不同的連桿配置,使懸掛在收縮時能自動調整車輪定位。所以能最大限度發揮輪胎抓地力從而提高整車的操控極限。
大家比較熟悉的車里,邁騰、新君威、速騰、福克斯的多連桿后懸掛是很經典的。但并不代表所有5連桿后懸掛的車一定會表現出精良的操控性,也不是說所有半獨立懸掛的車一定操控性很差。例如科魯茲、世嘉和標致307盡管是半獨立懸掛,但因為材料工藝和調教水準很講究,所以可能比很多多連桿懸掛的車表現還要優秀。
所以最終還是以實際使用效果為準,什么樣的結構設計都可以抄襲,只有調教水準是真正的專利,需要數十年甚至百年的積累,而不是別人能輕易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