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濟危機的陰霾尚未散盡、復蘇曙光乍隱乍現之際,貿易保護的幽靈現出猙獰面目,開始向自由貿易發起猖狂進攻。以歐美為首的發達國家,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如印度、阿根廷、巴西等,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反傾銷、反補貼、特保等貿易保護措施,形成一股來勢洶洶的自由貿易反動潮流。本文以美國對中國大蒜產品反傾銷案例來分析,說明貿易保護主義的升溫致使反傾銷力度空前加大的事實。
美國對中國大蒜的反傾銷始于1994年2月。在以美國大蒜協會為主導的起訴商對中國大蒜提出反傾銷訴訟后,美國商務部于1994年2月對原產于中國的新鮮大蒜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1994年9月26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對中國出口的大蒜普遍稅率為376.67%;1994年11月16日,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大蒜正式在《聯邦通告》上發布反傾銷令。
透過年度行政復審看貿易保護
根據美國相關法規,反傾銷令頒布后每滿一周年為一輪行政復審的復審期,大蒜產品的復審期即為每年11月到下一年10月。美國對反傾銷稅的征收采用回溯課征的方式,在每一個復審年度美國商務部均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頒令周月的前12個月的進口進行審核,以確定一個準確的稅率來清算上一輪的反傾銷稅,并據此向進口商預征下一輪的傾銷稅保證金,這也就是所謂的年度行政復審制度。
縱觀近幾年大蒜反傾銷終裁加權平均稅率,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看出稅率的遞增預示著這種貿易保護趨勢的抬頭。
反傾銷稅率(或傾銷幅度)與替代財務比率成正比關系,財務比率越高,反傾銷稅率越高。第11輪、12輪復審中,商務部采用的財務比率替代數據來自印度的一家茶葉公司LIMTEX的報表,這家公司的綜合財務替代比率數值約為11%。而在第13輪終裁的財務比率計算過程中,美國商務部加入了印度TATA TEA與ADF公司的報表數據(這兩家公司的綜合財務替代比率數值分別為131%和90%),采用了三家公司的平均值,導致綜合財務替代比率升至77%,比前兩輪高出了66%,這是自中國出口商應訴美國大蒜反傾銷以來的最高的財務比率數據。
需要說明的是:TATA TEA是一個集團公司,主要生產綠茶、黑茶、速溶茶、咖啡等產品,有自己的種植農場。它的分公司遍布全球,依靠品牌優勢,銷售金額及利潤在印度全國名列前茅,ADF是生產速凍蔬菜和罐頭的集團公司,主要產品有速凍洋蔥、土豆、菠菜、水果罐頭等。在這場經濟危機之前,美國商務部曾在連續多輪的大蒜反傾銷復審中拒絕使用TATA TEA茶葉集團公司的財務比率數據,理由是TATA TEA公司生產速溶茶,而速溶茶的生產與大蒜加工沒有可比性。然而,到了第13輪復審,正值美國的經濟危機時期,在此形勢下,美國商務部斷然使用自己以前否決的相對很高的替代財務比率數據,蓄意提高中國大蒜的反傾銷稅率,其貿易保護的操作痕跡非常明顯。參與這輪復審的6家中國公司很可能將被迫退出美國大蒜市場。
透過新銷售商審查看貿易保護
美國的反傾銷法規定,出口企業可以用新銷售商的名義參加審核并獲取單獨的反傾銷稅率。所謂新銷售商,是指在反傾銷調查期間沒有向美國出口過涉案產品,同曾經向美國出口該產品的企業沒有關聯關系,不受本國中央政府控制,在調查期后具備了向美國銷售涉案產品的既成事實。
在經濟危機時期,美國商務部對大蒜新銷售商審查更為嚴格,近乎苛刻,人為地設置障礙,提高新銷售商的門檻,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又一個具體表現。
通常來講,反傾銷稅率與出口價格成反比,出口價格越高,反傾銷稅率也就越低。但是美國商務部為了阻止中國大蒜新銷售商進入美國市場,引進了“數量少,價格高”的非真實銷售評判規則。新銷售商一但被認定為非真實銷售,就意味著敗訴,不能取得分別稅率,只能適用376.67%的中國統稅。
一方面,美國商務部選用不合理的、很高的財務比率數據,蓄意地提高反傾銷稅率;另一方面,又變相地不允許新銷售商賣高價,幾乎將中國大蒜新銷售商逼上絕路。如果大蒜新銷售商價格賣高了,美國商務部會認為是“數量少,價格高”的非真實銷售,判最高稅率(376.67%);如果大蒜新銷售商價格賣低了,美國商務部會認為是真實的銷售,但由于價格低,傾銷幅度往往很高(100%左右),同樣不能向美國出貨。
以第14輪大蒜新銷售商終裁為例,6家中國企業應訴,其中有4家被裁定為“數量少,價格高”,以非真實銷售為由敗訴,其余兩家傾銷幅度,一家為15%(每噸征收430美元反傾銷稅),另一家為115%(每噸征收1600美元反傾銷稅)。
通過表2,我們可以看出近幾年來美國對中國產大蒜新銷售商呈封殺趨勢。
但中國大蒜應訴商及其代理律師事務所并不接受美國商務部蓄意封殺新銷售商的終裁結果,已將美國商務部這種無理的做法訴至美國國際貿易法院。
通過以上大蒜反傾銷案件的分析,見微知著,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影子,尤其是在經濟危機時期的猙獰面目。
以平常心對待反傾銷
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涉及到近百種產品,大蒜產品在美國龐大的進口額中只占據微不足道的份額,但是美國卻對其實施了瘋狂的貿易保護手段,其他大額產品更是不言而喻(如鋼鐵、輪胎產品等)。
中國作為一個號稱“世界工廠”的出口大國,遭遇反傾銷很正常,企業要有一顆平常心。平時就要做好應對反傾銷的準備。比如,保存好自己的生產記錄,成本核算系統健全,符合會計制度及會計準則,真實地反映生產成本;副產品、聯產品的銷售要真實地反映到財務報表。另外,要以良好的心態認識反傾銷。因為反傾銷雖然常常給行業帶來的是災難,而給部分企業帶來的卻是商機。很多事例證明,勇敢面對的企業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鏈接:
作者單位:華美商貿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美國貿橋律師事務所)。該公司創建于20世紀90年代,為國內首批專業應對反傾銷的服務公司之一,公司匯聚了經驗豐富的律師、經濟師,會計師等專業人才,代理了中國眾多進出口公司和生產企業應訴了美國,歐盟,南非,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的對華反傾銷案件,幫助中國企業開發和鞏固了國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