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百川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上升,新興市場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通過先發優勢主導著世界貿易和投資格局,不斷開拓和進入新興市場成為其國家戰略,從而在進入新興市場方面居于領先地位。囿于國際分工格局,我國外貿在發展初期以發達國家市場為主,不同程度地對其形成經濟上的依賴。因此,無論是基于經濟層面,還是政治層面的考慮,我國這樣的后發國家都需要大力開拓新興市場。
開拓新興市場是重點
拓展新興市場是中國開放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在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國際分工格局新興市場的具體界定標準是:一是具有穩定的、可預期的經濟增長潛力和市場潛力。二是在全球貿易中居于前5啦,三是對于我國對外貿易而言,屬于較新的市場而且相對未飽和的市場,重點包括俄羅斯、印度、巴西、巴基斯坦、埃及、印尼、伊朗、菲律賓、墨西哥、孟加拉國、尼日利亞、土耳其、越南和南非14國。
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的確也引發世人矚目。以“金磚四國”和“金鉆11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為我國實施新興市場戰略提供了外部基礎條件。
此外,在經過了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我國外貿對發達市場的出口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均達到一定的高度,基本上處于飽和狀態,而且貿易壁壘及貿易摩擦日益增多,在未來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中需要尋求新的突破路徑。
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爆發后,一方面,國際貿易格局發生變化,我國對外貿易增長速度降低,開放經濟面臨巨大挑戰,需要調整貿易市場結構,大力擴展多元市場;另一方面,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始自美國,美元全球化與美元主權化的矛盾充分暴露,在現有國際金融體系難有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只有加強與新興市場國家的經貿、投資和金融合作,擴大人民幣和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影響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規避金融危機。
與新興市場的合作潛力
目前,我國與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對外貿易比重迅速上升,14個主要新興市場在中國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為13%。根據對貿易結合度、貿易競爭指數、貿易互補指數的測度結果,我國對如下12個新興市場有較大的出口潛力:墨西哥、菲律賓、俄羅斯、巴西、越南、南非、土耳其、尼日利亞、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如下8個新興市場有較大的進口潛力:墨西哥、菲律賓、巴西、印尼、印度、越南、伊朗、巴基斯坦。
考慮到各個新興市場的經濟規模和貿易規模,尤其是考慮到各國的進口規模,墨西哥、印度、俄羅斯、土耳其4國2008年的進口金額均超過2000億美元,巴西的進口規模也達到1824億美元,上述5國應為重點拓展的新興出口市場;南非、越南、菲律賓、伊朗四國的進口規模介于500萬~1000萬美元之間,為次重點市場;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尤其是孟加拉國的整體進口規模有限,出口潛力也有限。
拓展與深化新興市場戰略,應根據我國與新興市場根據之間的貿易合作潛力狀況,有重點、有次序地漸次推進。
考慮到2001-2008年的8年間我國對14個主要新興市場的出口額占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提高了13%,提高12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進口額占我國進口總額的比重從2%提高到13%,提高了11個百分點,年均提高近1.4個百分點,如果沒有突發的較大變故,如果中印兩國政治關系明顯改善,中俄貿易潛力得到充分挖掘,我國新興市場戰略順利推進,我國與新興市場的貿易額、貿易份額還會有突變性增長的可能。
創新開拓路徑
建立拓展新興市場的貿易促進體系借鑒別國經驗,建立針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對外貿易促進體系,是密切我與新興市場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舉措。對外貿易促進體系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貿易促進的目標不僅僅是擴大出口,還應促進對那些與我國有長期貿易順差的新興市場國家的進口,這樣才能達到互利共贏。
我國應加大對出口企業的支持力度,但在支持的手段上應更加間接和務實。各國政府每年均對出口提供相當數量的財政支持,從支持規模與出口的比例上看,均超過我國現有的支持程度,促進出口的政策非常注重實效。目前我國外貿促進的對象應主要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對增加就業機會,擴大出口都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立針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對外貿易促進體系,要將對外援助、境外資源開發、擴大進口、債務減免等多種經濟合作方式密切結合起來,擴大政策的綜合效應。
促進出口舉措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國家以財政撥款的形式建立各種開拓新興市場的基金,以彌補企業從新興市場國家進口商品產生的損失,降低企業拓展新興市場的風險,鼓勵企業擴大進口,減少開拓市場的阻力。大力推進金融合作計劃,主要包括“貨幣互換計劃”和“貿易融資計劃”。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中小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基金、援外合資合作基金、援外優惠貸款等方式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對于需要重點開拓的新興市場的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可以考慮在國債資金和其他政府投資資金的使用、政策性進出口融資條件等方面給予更優惠的條件和更便利的程序。
加大保險支持力度,國家要進一步提高保險支持,以分散和避免企業開拓新興市場的風險,尤其為外貿企業到一些高風險新興市場地區進行投資和貿易提供特殊的政策性保險服務。
加大信息技術援助,由于中小企業缺乏對新興市場的了解,不能有效獲得潛在經貿伙伴的信息,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更詳細的信息技術援助。
促進進口舉措我國需要實行“安全發展”的進口戰略。這是一種“安全和發展并重的戰略”,而不是一種“僅僅強調安全的發展戰略”。為了實現安全和發展這兩個戰略目標,在當前和未來幾年可以采取“抓住兩頭、放開中間、促進平衡”的進口政策。其中“兩頭”是指資源類行業和高技術行業,中間是指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 “平衡”是指貿易在長期內的基本平衡。
促進服務貿易的舉措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是開拓新興市場中的重要戰略任務。我國應積極調整服務貿易的發展思路,實現服務貿易發展的三大戰略轉變:將人力資源優勢轉變為服務貿易優勢,將對外政府援助行為轉變為對外服務貿易行為,將對外交流活動轉變為對外服務貿易活動。一方面要優化服務業的內部結構,另一方面則要加快服務貿易立法,建立系統的服務貿易體系。
促進出口的投資策略在全球化的分工格局下,貿易與投資高度結合,市場多元化背后也涉及投資多元化,要加強吸引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并“走出去”到新興市場進行投資,通過投資帶動對新興市場的出口。一方面,吸引新興市場國家來華投資,引導新興市場國家投資方向,鼓勵新興市場國家的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培訓中心,引導國內企業同新興市場國家跨國公司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優先鼓勵新興市場國家企業到我國資本市場融資;另一方面,推動我國企業到新興市場國家投資,重點加強“走出去”保障體系的建設,建立“走出去”的協調機制,加強“走出去”服務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