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中國外貿出口企業從來都沒有擺脫國外對華反傾銷這個痼疾,勞動密集型的出口企業受其困擾尤為嚴重。從2006年10月7日,歐盟正式啟動對原產于中國的皮鞋產品實施征收為期2年的16.5%的反傾銷稅,到2009年12月22日歐盟部長理事會議上通過表決,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所征反傾銷稅再延長15個月,歐盟一次次將利劍刺向中國鞋企,而中國鞋企邁向海外的每一步,無不充滿對抗歐盟反傾銷的艱辛。
主動出擊應對反傾銷
反傾銷是一種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可和廣泛接受的限制進口的手段。在中國外向型企業追求更大市場份額時,產品相對集中地銷售到一些發達國家,這些國家通常會以反傾銷法案設置貿易壁壘,用限制該產品的進入來維護本國企業的權益。制鞋業是溫州的支柱產業,和溫州生產的諸多輕工產品一樣,在世界謀求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過程中,都被國外反傾銷所困擾。這種傷害有時候甚至是致命的。歐盟對中國皮鞋反傾銷稅已對中國皮鞋出口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據統計,2006-2008年,中國出口歐洲的皮鞋銷總售額下滑20%,直接導致2萬人失業。自2006年歐盟啟動反傾銷稅后,溫州鞋企代表性企業奧康集團的出口增速急劇下降,從原先30%的遞增速度降至10%-20%。
2006年10月25日,在距離歐盟決定正式對原產于中國的皮鞋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不到20天的時間內,中國最大民營鞋企奧康集團第一個“走”出來,正式聘請律師對歐盟提起鞋類產品反傾銷訴訟。當時,受制于經驗的缺乏和高昂的律師費,很多企業在遭遇國外反傾銷的時候,都選擇了默認回避,而這次奧康的積極應對舉措,無疑成為中國鞋企的一面旗幟。
熟知應訴反傾銷規則是中國鞋企在這場戰役中獲勝的必要條件。按照歐盟規則,在終裁之前,中國鞋企進行的是“無損害抗辯”,也就是證明歐盟鞋企的衰退與中國皮鞋出口并無直接關系,這個過程是以聯盟或協會為主體。而在終裁之后,根據歐盟相關法律規定,參與應訴的企業,可以在反傾銷措施終裁裁定公布后尋求法律程序復議,即在歐盟一審法院提起訴訟。這樣就只能以單個企業為主體,向歐盟法院對歐盟理事會提起訴訟,為本企業申請分別稅率。能否在這個環節主動出擊,并取得成功,將對企業的命運產生重大影響。
事實上,在歐盟作出終裁前的2006年4月和6月,奧康董事長王振滔曾兩次赴歐洲,同歐盟鞋業聯合會以及意、德、西等國大采購商進行溝通和交流,據理力爭市場經濟地位。在2006年6月的西班牙鞋業論壇上,奧康是中國制鞋企業的唯一代表,王振滔當眾提供了一系列信息和數據,證明制鞋行業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他在舉例時,以巴西作為參照國,指出奧康的同價位鞋子比巴西普遍高1美元左右。他的舉證表明,中國鞋并沒有對歐洲相關產業造成沖擊,而且同行之間完全可以優勢互補。比如奧康已經與意大利著名制鞋企業GEOX合作了3年,每年為其生產皮鞋100萬雙,并將為GEOX在中國開設多家專賣店。這種“歐洲出品牌,中國做生產”的模式,使雙方都獲益匪淺。王振滔表示:“作為世貿組織成員的中國企業,應該運用各種不同的法律程序、渠道和方式進一步對產業的利益和法律賦予的權利進行維護。”
在歐盟作出終裁之后,由于奧康的積極應訴,又有廣州等地的3家企業跟進向歐盟理事會提起訴訟。對于奧康的表現,連歐盟內的某些官員也表示出了贊許,這也反映了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糾紛中更加趨于成熟。
方法選擇彰顯奧康獨有智慧
在對反傾銷應對方式和律師的選擇上,奧康彰顯出了獨有的智慧,因為這兩者均是應對反傾銷的關鍵。奧康聘請了被稱為“反傾銷第一律師”的蒲凌塵向歐盟一審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歐盟理事會發布的征收16.5%的反傾銷稅的法規不符合歐盟的相關法律。蒲凌塵是第一個突破歐盟“分別裁決”和“市場經濟”的律師。在2002年溫州打火機反傾銷案中,他另辟蹊徑,提出了金屬外殼打火機與歐盟一次性打火機的巨大區別,從而幫助應訴企業獲得了無損害地位。而這次,奧康沒有以“市場經濟地位”和“無損害抗辯”為目標應訴歐盟反傾銷調查程序,而是采取了直接向歐盟一審法院起訴,這種做法以前很少有企業采用過,是奧康針對實際情況,同律師充分斟酌后的創新。王振滔說:“中國的鞋業產業應該站出來在另一層面的法律程序中繼續努力據理力爭,在法律程序中正面應對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此次法院起訴如獲成功,對于奧康、溫州企業乃至中國出口企業均有非凡意義。
法院訴訟與歐委會實施的反傾銷調查程序是完全不同的法律程序,在提起訴訟過程中,以及進入法庭抗辯程序都需要大量的證據、法律條文的認定和解釋。在過去的“市場經濟”調查中,溫州企業很明顯是完全市場化了,但在舉證階段卻很難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主要原因是企業的基礎管理數據缺乏,沒有完善的書面契約證明。比如,在過去的反傾銷案件中,有的企業沒有完善的財務記錄,有的企業沒有按照歐盟要求對出口的每一批產品進行價格、成本記賬,這些中國企業過去不太重視的問題都會在訴訟中成為致命的軟肋。
奧康的果斷起訴,也源自奧康對于自身管理基礎的自信。在管理上有著嚴格的流程和記錄,就有信心應對各種冗長而嚴格的調查,這是奧康敢于走法院訴訟程序的自信所在。
將維權進行到底
2008年10月,歐盟對中國皮鞋實施為期兩年反傾銷措施到期后,歐委會不顧成員國的反對意見,堅持對該措施發起日落復審。在這個時限為12~15個月的復審期間,反傾銷稅依然執行。在期滿后的2009年11月中旬,歐盟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所征反傾銷稅延長15個月的計劃,曾遭到歐盟多數國家的否決。但在之后投票中,15個原本持反對意見的歐盟成員國中,德國等三國轉而在投票中棄權,導致歐盟多數國家投票通過。2009年12月2日,歐委會再次提議延長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并最終在22日的部長理事會通過。“我們一直在等,在期待最后的希望,等到最后非常失望,不過我們不會就此罷休,一方面我們之前上訴歐盟法院的官司還要繼續打下去,爭取在法律上給予公正裁決;另一方面我們將繼續聯合鞋企支持商務部和中國皮革協會上訴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在聽到消息后顯得有些氣憤。
“這是赤裸裸的貿易歧視政策,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就是希望政府和協會繼續努力,將此案提交世貿組織。”他告訴記者,“我們出口到歐盟的鞋子一雙在20美元以上,根本不存在傾銷。而且我們加工工藝和鞋子的質量也受到歐洲消費者認可。”
2010年2月,從奧康集團傳來消息,中國常駐WTO代表團致函歐盟WTO代表團,就歐盟對華皮鞋采取的反傾銷措施提起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正式啟動WTO爭端解決程序,這意味著中國正式將歐盟告上WTO。王振滔表示,要協助政府將官司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