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悲慘絕倫的《2012》到美侖美奐的《阿凡達》;從臭氧層破裂,全球氣候變暖到哥本哈根會議,提倡全民節能減碳,節能環保已是大勢所趨。綠色環保產業將逐漸代替傳統產業,成為社會主流。
從愛迪生發明電燈開始,人類就註定要在照明的路上摸滾打爬。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照明科技漸漸在人類文明進展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近年來,LED燈更因為節能減碳而引發龐大商機,成為各國爭相競逐的重要戰場。然而,LED技術瓶頸難以突破,成本居高難降,市場并不成熟等瓶頸,讓每一位想要在照明史上有所作為的企業家們步履維艱。
無薪假、生死存亡之戰,轉而變成產能大爆滿、購併、結盟、搶人、搶錢大作戰——2009年對LED燈來說,可謂「精彩絕倫」;而2010年預料還會是「眾星拱月」的一年。如何找到捷徑,快速通向成功,成為引領整個行業的龍頭老大?LED戰場上,誰能成為武林盟主,笑傲江湖?
「合作篇」
垂直整合兩岸共贏
LED燈行業,如此巨大的商機,誰也無法一口吃個胖子,只能慢慢消化。更何況,現在的LED燈行業,如同一盤散沙,如何有效整合也是難題。兩岸唯有攜手共進,才能找到走向成功的捷徑。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發光二極體,是一種半導體固體發光器件,利用固體半導體晶片作為發光材料,當兩端加上正向電壓,半導體中的載流子復合引起光子發射而產生光,可直接發出紅、黃、藍、綠、青、橙、紫、白色的光。
LED是一塊很小的晶片被封裝在環氧樹脂里面,所以它體積小,重量輕,耗電量低。其工作電壓是2-3.6V,工作電流是0.02-0.03A,耗電不超過0.1W,使用壽命可達10萬小時。是可回收利用的綠色環保光源,用途廣泛。
半導體技術與產業改變了世界。大型積體電路的電腦和國際互聯網已經進入了我們社會的每一個層面。21世紀將是微電子和光電子共同發揮作用的時代,是未來資訊社會的「基石」。而LED是第叁代半導體技術發展的切入點,也是發展光電子的突破口。
近20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綠色照明光源,歐洲專門制定了為期5年的行動計畫,提出新型光源要符合的叁個條件:高效、低耗、無污染,近似(模擬)自然光,顯色指數接近100。
隨著第叁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GaN)的技術突破和藍、綠、白光發光二極體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可望發展成為第四代光源,即半導體照明。
核心技術 花落別家
在LED行業,LED照明是現在應用最成熟的一塊。LED綠色照明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節能、環保、耗電量少、壽命長、色彩豐富、耐震動、可控性強等特點,是繼白熾燈、螢光燈、節能燈之后,人類照明方式的第四次革命。
基於節能的考慮,全球各地都制訂了LED替代白熾燈的時間表,白熾燈被節能燈、LED燈替代是大勢所趨。
而目前為止,半導體照明產業形成了以美國、亞洲、歐洲叁大區域為主導的叁足鼎立的產業分佈與競爭格局,美國Cree、Lumileds,日本日亞(Nichia)、豐田合成(Toyoda Gosei),德國Osram等壟斷高端產品市場。
五大企業在產品與市場方面各具特色,日亞化學和豐田合成在LED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都形成了LED完整的產業鏈,其中日亞化學1994年第一個生產出藍光晶片,并在專利技術方面具有壟斷優勢;Cree、GelCore等都有自己成熟的技術體系,但其在產業鏈上只集中在外延和晶片的製備上;Lumileds則關注於大功率LED的研發,在白光照明領域實力雄厚。
日本日亞公司基本壟斷了藍寶石襯底的供應,美國Cree公司是唯一能提供商用碳化硅襯底的企業。不同的襯底材料需要不同的外延生長技術,從而影響到晶片加工和器件封裝。因此,襯底材料是整個產業鏈的技術關鍵,將影響整個產業的技術路線。外延片生長主要依靠工藝和設備。其設備製造難度非常大,價格昂貴。國際上只有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少數國家中的幾家企業能夠進行商業化生產。行業內最領先的日本企業對技術嚴格封鎖。
晶片製造的難度僅次於材料製備,進入壁壘仍然很高。核心技術同樣也掌握在大企業手中,如美國HP、Cree、德國Osram等。
兩岸發展各有特色
臺灣在電子產業的技術上,一直走在領先地位。半導體行業,臺灣雖然是新手,但是已經是日美歐以外,白光LED的主要產地,更是藍光LED晶片的重要量產地。部分臺灣業者在高亮度藍光LED晶片方面,就產品產出能力與品質技術而言,已經不遜色于傳統LED大廠。
星銳國際照明公司總經理、中國臺商照明聯宜會總會長康文杰表示,臺灣2008年LED總產值高達19.42億美元,約占全球總產值26%,僅次於日本。臺商在本土LED上下游供應鏈完整,對於晶粒封裝/系統封裝和模組,以及光學、散熱、電路控制等相關產業擁有技術、價格與地域優勢。在LED 晶片研發和封裝製造領域,除歐美幾個國際品牌廠商之外就屬臺灣。
而大陸則擁有巨大的照明工業和照明市場。大陸現在是世界照明電器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之一。通過國家「863」計畫等科技計畫的支持,大陸已經初步形成從外延片生產、晶片製備、器件封裝集成應用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LED照明在大陸裝飾照明、汽車照明市場、交通信號燈方面,都有巨大的潛力。
天邁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處長呂凱帆說:「大陸有全世界最大的LED市場,目前看來,大陸在LED燈這個行業里前進的速度不輸歐美。」
優勢互補攜手共進
「臺商的LED燈技術,最開始是來自日本。臺商在LED光電產業方面有半導體的代工基礎,先天條件比較好,從世界視角度來看,走得還是比較快的。很多技術領先的國家,比如德國、日本,把整個技術轉給臺灣的廠商,讓臺灣的廠商來製造。這樣,臺灣就快速掌握了一些核心技術。」呂凱帆指出:「兩岸LED產業的核心零組件來自臺灣;而一些下游廠家、零配件及封裝組合技術在大陸,臺灣跟大陸是上下游關係。臺灣應該利用的是大陸的市場,而大陸應該利用臺灣的核心技術。天邁目前有一半的市場是在大陸。」
而康文杰則表示:「臺灣LED業者在大陸當地采結盟方式,佈局已深,包括晶元光電和一詮精密、光寶科技、億光電子、佰鴻工業等,紛紛與大陸LED封裝及系統廠、交通號志及路燈供應商、光電業者等策略合作,以搶占大陸LED路燈市場;而集團方面,如鴻海,則透過合併與設備添購,快速擴產,進軍LED照明市場。」
系統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臺商協會會長、臺灣照明工會理事長黃明智表示,現在兩岸的行業合作,還是需要多用臺灣的技術,把臺灣的光電方面的技術引導進來,大陸則做路燈的整個搭配的實驗市場,把臺灣的技術一部分用於先行先試,才能有機會進行改良。在LED產業上,兩岸最好的合作方式是「臺灣出技術,大陸出市場,先行先試,大陸還可以發揮地廣人博的優勢,在製造上實現互補。」
金仁寶董事長許勝雄在一次講話中也表示:「大陸有品牌、通路、加工優勢;臺灣經幾十年發展打下了基礎,有技術、製造、營運管理能力。兩岸應攜手,進入全世界,賺天下錢。」他提議構建一個「兩岸LED產業共同架構」,并提出兩個方案:
方案一:兩岸上中下游龍頭共同入股,由LED從上中下游零組件到成品、到通路、到品牌,各層的龍頭共同入股此一控股公司,由大陸政府協助完成,給予地方政府政策,建立市場環境。
方案二:由金仁寶公司自己做兩岸企業的整合,與大陸的品牌、通路商做合作。
「大陸市場標準,就是未來世界市場的標準。兩岸開放之后,大陸正學習臺灣走基礎產業,如半導體、面板等。如果我們能夠說服大陸跳脫一些基礎產業,與臺灣直接進行垂直整合,完整產業鏈成形,兩岸產業就會實現互補互利,創造雙贏!」
「競爭篇」
群龍爭首各出奇招
LED產業蘊涵巨大商機的同時,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在整個行業供過於求的狀態下,如何才能做到適者生存,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強者?各家企業在暗自較勁,狠修內功的同時,也開門造車,抓緊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以期可以進行資源整合。
回顧2009年,LED業者形容:「猶如從天堂掉到地岳再回到天堂般,沒有好的體魄還真招架不住」。其實,LED產業在這波復甦中算是跑在前頭的,由於新應用適時出現,受到金融海影響時間很短。
展望2010年,在應用端爭奇斗艷之下,相信LED產業仍將會是「眾星拱月」的一年,只是業者面臨的挑戰跟考驗會更多。
基於LED行業里,并沒有一家企業有強大的實力來引領市場,各家企業對行業老大的地位都虎視眈眈。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各家企業也都亮出各家兵器。可是,誰能在最后拿到武林至尊的倚天劍,登上武林盟主的位子,依然撲朔迷離。
技術瓶頸 制約發展
雖然各國企業都對LED產業的前景十分看好,卻也不得不面對時下的現實問題。已在香港上市的燈飾集團——真明麗集團的CEO曾金穗說:「現在LED燈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LED光色均勻性與一致性問題尚待克服;設備價格太高導致成本下降難度很大;整個LED產業測試標準尚未統一;燈具的合格標準尚未統一;由於背光市場興起,需求暫時大於供給,需要照明銜接前后時段的需求面,以免很快就達到供過於求的狀況。」
星銳國際照明公司總經理、中國臺商照明聯宜會總會長康文杰表示,現在市場上之所以沒有出現龍頭老大企業,是因為,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有待解決,像LED 晶片封裝技術問題、二次光學技術問題、散熱效果方面、驅動配套品質問題、光學、機構與電控等的整合問題,及產品通用標準。「在這些現實問題沒有解決之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受到一定的制約。」
系統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臺商協會會長、臺灣照明工會理事長黃明智則表示,國家標準遲遲不出,技術難關重重,讓很多LED企業都在虧損,很難賺錢。「一旦標準出來,其檢驗標準也會隨著出來了,而現在技術上的一些瓶頸加上政策上不明朗,使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受到了制約。」
競爭之下各出奇招
儘管困難不少,但在美好市場前景的召喚之下,LED行業還是激情四起,投資、擴產已成新潮流,「搶錢大作戰」成為LED產業的重要戲碼。全球各大集團全力搶進LED市場,引發市場擔憂瞬間翻轉為供過於求局面,正反面看法的聲音交叉出現,直到近期,來自於背光源的需求確實強勁,廠商的信心逐步累績中。
廠商信心來自LED巨大的市場需求。根據研究機構評估,2010年全球LED產業潛在需求在2297億顆左右,兩大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法)設備廠年供給僅為180萬臺,對應年產能為580億顆,遠遠滿足不了需求。而整個LED照明行業里,盡管沒有一家企業可以集萬家之長,但也都各有特色和優勢。
康文杰說:「星銳國際照明應對競爭主要還是在研發投入上下功夫,努力在產學研的機會尋找技術提升,并且都以中高端之品質對接優質客戶,淘汰差的客戶。」他還表示,在現有情況下,以一家之力很難掌握整個市場動向,一定要以新技術研發為主,并與上下游產業鏈的企業技術互補,共同開發,協作銷售;這樣或許能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
天邁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處長呂凱帆說:「天邁是一個21年的公司,以往都在從事散熱燈這一塊,LED現在第一個門檻就是散熱技術,剛好,這個是我們天邁這些年來的經驗,所以,天邁在散熱技術這一塊還是走得比較快。其次就是整合的能力,因為LED照明產業是由五個領域組合而成,它們分別是光源(晶片)、散熱系統、機構、電源電路及光碟機。很少有一家公司可以五個領域都掌握。天邁除了LED封裝這一塊沒有涉獵之外,其他四個領域都可以進行自主創新。」他表示,在LED領域里,天邁擁有至少6項專利,優勢比較明顯。這是因為公司一直以來都在從事散熱技術的研發與創新,這是累積的優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別的公司搶不走的。
同樣在散熱技術上比較成熟的臺達電子也表示,臺達做出來的LED燈,散熱是不成問題的。臺達電子中國區副總裁曾紀堅說:「我們的散熱產品在全世界來說都是比較領先的,所以,散熱對我們來說不成問題。而LED目前最高的科技在於它的電源工序,臺達又是世界第一的電源專家,我們的LED燈是很有潛力和競爭力的,臺達準備在大陸主推LED。」
黃明智說:「我們從事照明業已經20多年了,我本身也是照明公會的理事長,已經十幾年了,我們早在六七年前就開始起謀劃LED燈。這些年,我們照明公會跟大陸照明協會每年開會都聚焦LED燈具的發展,對整個行業的佈局都比較了解。其次,我有自己的電子公司就是做電源供應的。所以,對電源電路這一塊,我們的技術是比較領先的。」他表示,公司有自己的燈具部門,也有自己的電源電子部門,公司發展LED,在技術上,較其他企業容易整合,「因為我們是自己公司內部做結合,而不是透過外面幾家公司一起做結合,所以,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我們還是有比較強的技術優勢。」
競爭謀略生存有術
在行業里,引領整個行業向前發展的龍頭企業必不可少。而對於新興的LED產業,由於一些核心技術,成本等問題,龍頭老大花落誰家,依然懸而未決的。每家企業,都想方設法,向龍頭地位攀登。
呂凱帆說:「我覺得創新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之道,要做到行業老大,創新必不可少。現在市場上的LED照明產品,都不是最終的產品,它的效能都還有待提升。所以,要做龍頭老大,只能靠研發創新突破現有的技術瓶頸。」他表示,現在大家都在爭取新技術上的突破,也許,誰最先突破這些技術,誰就可能占有最大的優勢。企業對研發的投資力度直接關係到企業未來的發展,「天邁現在工程研發人員比業務部人員還要多。」
真明麗集團CEO曾金穗則表示,掌握市場通路最重要。市場是檢驗產品的最終端;其次,則應該進行垂直整合,以提高成本優勢;再次,要以適當比例投入研發用以保持競爭力。
康文杰認為,應該從企業自身及週邊兩方面去爭取。他說:「企業自身必須具備一定規模的生產製造能力(設備,廠房),品質控制體系,產品自主開發設計能力,產品可靠性測試實驗室以及市場開發推廣團隊。而企業週邊則需具備合作良好、有實力的上游供應鏈,如LED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晶片廠商,燈具、配件等加工供應商和驅動合作廠商;同時還要及時掌握世界各國LED燈具行業標準和產品認證要求;了解當地政府在節能環保方面最新法規和政策。」
「愿景篇」
突圍技術瓶頸期待政策落地
LED 燈「綠色照明」商機
在全球環保節能浪潮下,LED 燈整個產業鏈都存在商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應揚長避短,首先定位自己在整個產業鏈中的位置,鞏固自身優勢,才能真正把握商機。
過去數十年因全球經濟高度成長,導致二氧化碳排放節節升高,因此,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生效后,全球暖化與能源議題再度成為全球矚目之焦點。地球暖化問題嚴重,但隨全球人口增加,照明需求卻不斷增加。所以,全球政策誘使綠色照明趨勢明朗化,而LED照明潮流更是無法阻擋。
新技術有待突破
星銳國際照明公司總經理、中國臺商照明聯宜會總會長康文杰表示,未來大功率的高亮LED增勢將十分迅猛,會逐漸成為主流產品;而通用照明也將要實現技術突破,照明升級工程產業機會巨大。特別是汽車車燈市場潛力大,LED汽車燈泡市場會不斷增長,「這是我最看好的LED市場之一。」而LED 太陽能燈的發展和應用,也將把LED產業帶上更高一層樓。
天邁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處長呂凱帆表示,未來,在LED的產業里,現在的一些技術瓶頸一定會有突破。「首先,在LED燈的發光效益上,目前市場上是1:250,如果改善到1:350,那現在市面上所有的節能燈,都可以被LED取代。其次,是電源驅動線路上,這是決定LED燈壽命最大的一個因素,這兩個一定會有很重大的突破。而且,從2009年到2010年,這兩項技術已經突破了好幾次,并且還在持續的突破中。」他進一步肯定「在叁到五年后,LED燈一定會用在民用上。目前民用最大的問題在成本居高不下,隨著半導體的製程得到改善,再加上一些專利到期,成本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真明麗集團CEO曾金穗指出,現在LED產業里,最大的問題是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中,設備成本十分昂貴,導致整個成本提高,所以,大陸自產廉價化的設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快捷方式之一。新的LED襯底材料需要突破,在封裝支架的精細程度與封裝技術能力上,及燈具散熱材料與結構設計能力也需要有所提高,追上日本與歐美。只要這些問題解決后,LED整個產業將會慢慢走向成熟。
系統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臺商協會會長、臺灣照明工會理事長黃明智則表示,LED燈現有的技術都還沒有得到市場的驗證,新技術一定要能夠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可能還是要等到現有的技術得到一定的突破后,才可能想下一步的行動。」
新政策有待確定
每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是行業發展最堅定的后盾。
「標準一定要儘快出來。現在國家雖然有出很多政策,鼓勵各城市、鄉鎮裝LED路燈,也有一定的補助。但是,要做,一定要有一個標準出來,這樣才有檢驗依據,也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不然只能小打小鬧,永遠不敢大規模的去生產與使用。」黃明智說。
呂凱帆說:「大陸政府已經出臺很多獎勵節能的很多措施。比如LED這一塊,只要是合乎國家減能標準的LED商品,不管是民間還是政府,中央政府都補助30%~50%。但是,現在還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及法令來規范這個行業的發展。除了政策補助之外,很多配套法規也要逐步建立建全起來。」
康明杰也表示,LED燈行業屬於節能環保新能源利用產業,與哥本哈根節能減碳會議精神是一致的,世界各國都會相應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新能源的利用和發展。現在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比較建全的行業約束機制,才能為LED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商機與挑戰并存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目前LED燈市場的總體狀況是供過於求,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一般民眾消費不起。同時,這個市場又被很多投資者看好,所以,造成現在產成大於需求的情況。「這個情況對LED市場的推動是有利的,供過於求之后,激烈的競爭肯定會促使新技術更快的產生,價格也會下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到了那個時候,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肯定是具備了戰勝挑戰的能力。」
康文杰則認為,雖然現在LED燈的市場并不成熟,在技術上也存在一定瓶頸,但是,在全球環保節能浪潮下,LED 燈整個產業鏈都存在商機。「從上游LED 晶片開發設計廠商, LED封裝、模組合成,到中游的LED燈具生產商,以及相關燈具配件,LED驅動等,最后到下游的貿易商和經銷商都存在商機。」他表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應揚長避短,首先定位自己在整個產業鏈中的位置,鞏固自身優勢,才能真正把握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