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新的一年,都會覺得翻開了新的一頁。如同在新的筆記本上寫下第一個字,或是穿上新衣服的第一天。新的一年,總會有一些新鮮的事情在等著我們。
去年有個電影票房很火爆,叫做《2012》,預言2012年世界末日即將到來。如果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僅剩兩年好時光了。當然,這個故事完全是虛構的,沒有人會對電影中的預言信以為真。也正是因為這樣,大家才會爭相去看這部電影,僅僅為了娛樂。
不過,電影中所傳遞出來的理念,還是應該對我們有一些警示作用。在去年12月剛剛結束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中,溫室氣體仍然是主要議題。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每個國家都應該做出自己的努力。當北極的“天然冰箱”逐漸融化,身在北極的漁民們,不得不申請政府提供大型的冰箱來幫助他們保存收獲的魚類。而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導致人類對于居住的環境產生了質疑與危機感,電影《2012》,正是這種生存恐懼下的產物。
同樣是對于未來的幻想,1968年拍攝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被稱為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學涵義的科幻電影。里面關于太空漫游、宇宙探索的遐想,直到今天,仍讓人心潮澎湃。庫布里克在電影里幻想了三十多年后的世界。而艾默里奇幻想了三年之后的世界。人們對于未來的想法,總是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變化。在2001年,我特意重新看了一遍《2001太空漫游》,感慨其中的許多幻想仍未實現。而2012年,沒有人會希望電影中的場景真實再現,
環境保護,不是一個遙遠的話題,而是和每個人都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們才會在2010年的雜志中開辟了“環保”這個小欄目。我們希望通過一些小小的建議,讓微弱的聲音逐漸清晰,匯聚成一種力量。我們能做的或許很有限,也許僅僅是外出就餐時帶上自己的餐具,少用一次性筷子;或者是用自帶的保溫杯購買咖啡,節省一個紙杯;或許是把家里的普通燈泡換成一只節能燈;亦或在臨出門時放下汽車鑰匙,改騎自行車……這些小小的習慣,都是對于我們生存環境的一種愛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繼續樂享這個美好的地球,而不是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急忙尋找那惟一的諾亞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