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與熱點,且被人們視為幸福指數的關鍵指標。現代人要應對當前快節奏的學習、工作與生活,要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和挑戰,人們的生理與心理隨時都可能發生老化和病變。目前。慢性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亞健康人群與日俱增,心理問題更是屢見不鮮,這些現狀都嚴重地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于是,健康管理隨之而生。健康管理就是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進行干預的全過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調動個體和群體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體做法就是為個體和群體(包括政府)提供有針對性的科學健康信息并創造條件采取行動來改善健康。
要理解健康管理的性質,我們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年給健康下的定義是:“健康是一種軀體、精神與社會和諧融合的完美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身體虛弱。”具體來說,健康包括3個層次。第一:軀體健康,指軀體的結構完好、功能正常,軀體與環境之間保持相對平衡。第二:心理健康,又稱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處于完好狀態,包括正確認識自我、正確認識環境、及時適應環境。第三:社會適應能力良好,指個人的能力在社會系統內得到充分的發揮,個體能夠有效地扮演與其身份相適應的角色,個人的行為與社會規范一致,和諧融合。WHO的定義體現了積極的和多維的健康觀,是健康的最高目標。1986年,WHO從健康促進的角度又重新定義了健康:“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資源,并非生活的目的。健康是社會和個人的資源,是個人能力的體現”。既然是資源,就需要管理,因為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通過管理。可以最大的發揮資源的作用。
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肇始于美國的健康管理作為一門學科和行業正在興起并日趨完善。目前,已經有7700萬美國人在大約650個健康管理組織中享受醫療服務,9000萬以上的美國人成為PPO(優先選擇提供者)計劃的享用者,這意味著每10個美國人中就有7個享受健康管理服務。有人認為健康管理是專為經濟富裕者提供的更高層次的醫療保健項目,對于經濟條件一般者是一種額外負擔。其實,美國研究健康管理20多年的經驗顯示:健康管理對于任何企業和個人都有一個90%和10%的關系,即90%的個人和企業通過健康管理后,醫療費用降到原來的10%;10%的個人和企業沒有進行健康管理,醫療費用比原來提升了90%。健康管理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風險,有效地降低危險行為,還節約了醫療費用的支出,提高了生命的質量。
另外,一些人誤認為,健康管理只局限于在醫療機構中已患疾病需要特殊照顧的群體。其實。健康管理的服務對象是指社會上的健康、亞健康以及慢性病和疾病康復前的人群,包括患有常見病、慢性病而不能住院的人群;由于生活、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的亞健康人群;易患辦公室綜合征的人群;需要進行定期健康體檢,調節飲食結構的特殊職業人群;需要保健養生的老年健康人群。
還有一些人錯誤的把健康管理等同體檢,等同于市場上到處可見的保健品。事實上。各種疾病的發生都是有一定原因與規律,不僅有先天的遺傳因素。也有后天的行為與生活方式的影響。世界衛生織研究報告認為:人類1/3的疾病可以通過預防與保健避免發生,1/3的疾病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有效控制,1/3疾病通過有效的信息溝通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可見健康管理與疾病防治是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