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表現在飲食方面,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追求各種各樣好吃的、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也正是因為人們選擇面的擴大,不僅本地的,全國各地的,甚至對世界各地的美味都要嘗一嘗、品一品。民以食為天,適時、適量地進食美味也不失為生活中的一件樂事,但在美食面前,人們往往很難控制住自己的食欲。長此以往,臉變圓了,腰圍變寬了,人慢慢發福了,變胖了。
隨著體重的不斷增加,身體各方面的狀況越來越差。許多平時看起來很結實的青壯年人就是因此而突發心腦血管疾病,進而造成了身體的殘疾。嚴重的甚至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是因為長期飽食,使得血液中的膽固醇等脂類物質積累越來越多,造成了動脈管腔變窄,血液流速變慢。使心臟、大腦等處血液供應受到影響。而無法得到充足的血液。此時,如果是心肌發生缺血,就會導致心絞痛;更嚴重的是,一旦冠狀動脈完全堵塞,血液不能流通,心肌就會發生壞死,完全喪失活動能力,這就會造成我們常說的心肌梗塞。
肥胖還容易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癥等疾病的發生,這些疾病危害性強,嚴重地影響了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既給患者本人帶來身體上的痛苦,又給家庭帶來不小的經濟負擔,降低了人們生活的品質。也正是因為注意到了這一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控制飲食,依靠節食來達到減肥的目的。
不正確的節食觀念使人們走進了另外一個誤區。
年輕人,尤其是追求苗條的女孩子是節食的擁護者,一日三餐,最常見的是減主食,尤其是減去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減肥時可以適當限制純糖制品,但是完全不吃米、面、豆、薯等主食,即完全摒棄了淀粉,則走到了另一個極端。由于缺乏淀粉會阻礙脂肪和蛋白質完全分解,使血液中“酮體”增加。“酮體”是脂肪代謝產生的廢棄物,它會使大腦反應遲鈍,引起惡心、疲勞,降低人體抵抗力。另外,淀粉的缺失會導致大腦中血清素(5-羥色胺)水平降低,當大腦中的血清素降低到一定程度,節食者想要繼續不攝入淀粉已不可能,此時人體的生化反應會使節食者中斷節食反而產生對碳水化合物的暴食,常在節食者中出現的節食一暴飲暴食一節食一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就是這種原因,因此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是不可取的。
其次,節食可能造成人體內必需氨基酸的缺乏。人體自身能夠合成多種氨基酸,但是還有人體不能合成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我們稱之為必需氨基酸,它們是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賴氨酸、纈氨酸。氨基酸基本功能之一是組成在大腦和神經之間傳遞信息的神經遞質,它對人的情感、情緒、精神健康起著極大作用。當節食者因限食而造成體內必需氨基酸缺乏,尤其是其中色氨酸不足時,人會出現失眠、焦慮及抑郁癥。嚴重的抑郁甚至會導致自殺。這是因為色氨酸是大腦生成重要神經遞質——5-羥色胺的不可缺少的原料,而5-羥色胺是天然鎮靜劑,可以調節人的睡眠,治療焦慮和改善抑郁。當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攝入不足而使得體內產生的5-羥色胺水平過低時,就會影響到人的情緒和健康。
最后,在節食過程中,少量脂肪的進食對健康是必要的,脂肪可以幫助人體生成一些重要的激素。低脂飲食不等于完全禁食脂肪。對女孩子而言,要想身體健康,體內必須要有一定量的脂肪,如果體內脂肪量太少,低到一定程度會引起閉經。
由此可見,不正確的節食減肥不僅不會造就健康、美麗,反而會造成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傷害。
節食減肥這樣難,而我們又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那么怎樣才能正確地減肥呢?是不是很難,會不會半途而廢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掌握幾條原則,在日常生活中即可減輕體重。
一、控制總熱量。
當人體從食物中攝入的熱量大于代謝等生理活動所消耗的熱量時,人就會發胖,因此,只要攝入體內的熱量等于(或小于)所消耗的熱量時,人就可保持(或減輕)體重。
遵循這一原則,在減肥中,我們可以選擇熱量值相對較低的食物。比如,100克米(大米、小米)、面(小麥、蕎麥)平均含有1400千焦左右的熱量;100克大豆含有1700千焦的熱量;100克綠豆、紅豆平均含有1300千焦左右的熱量;而100克脂肪,如花生油、大豆油和菜子油平均含有3700千焦左右的熱量,也就是說,油脂類帶給人體的熱量遠遠大于碳水化合物。
另外,一天工作結束,在晚上閑暇休息看電視或聊天時,人們經常選擇花生、葵花子等作為零食,殊不知花生、葵花子作為油料作物本身就是高熱量食物,100克中平均含有2400千焦左右的熱量,把它們作為休閑食品,不僅不會使體重降下來。反而會使體重上升得更快。
因此,選擇一些熱量值較低而又適合自己的食物,使人體攝入食物熱量總值≤人體消耗熱量總值,即可有效地控制體重。
二、保證食物中含有充足的水分。
水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是人體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食物中水份充足可以保證人體內新陳代謝等生化反應的正常進行,促進人體運輸營養物質并將尿酸、尿素等代謝廢物及時排出體外,疏通人體的各種排毒管道,清潔人體,保持氣血暢通。
另一方面,食物吸收水分后。重量增加、體積膨脹,進入胃腸后,容易使人產生飽腹感,可以使人減少進食量而又不感覺到餓,從而控制了體重。
三、食物烹飪加工中,多蒸、煮少煎、炸。
1 同樣的食物,用蒸和煮的方式加工所產生的熱量要低于煎、炸后所產生的熱量。這是因為,食物經過油的煎、炸后,其中的脂肪含量會升高,所含熱量也隨之增加。以馬鈴薯為例,其中的脂肪含量很低(<1%)。僅僅是大米、面粉所含脂肪的7%左右,屬于低脂食品;但是經過油炸,炸薯條中脂肪含量上升到40%,一躍成為高熱量食物,對控制體重非常不利。
2 食物在煎、炸過程中,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容易流失;油溫過高,或煎、炸時間過久,油脂中會產生過氧化脂質,是催人衰老的重要物質。食物油炸后還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可導致基因突變,損害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誘發良性或惡性腫瘤,對健康非常不利。
3 煎炸的食物香脆可口,許多人都喜歡吃。但這些食物不容易消化。食物經過油炸后,大部分顆粒被包在油脂里。減少了與體內蛋白酶和淀粉酶接觸的機會,因此油炸食品中的蛋白質和淀粉比較難消化,會對腸胃造成不良影響,經常食用會導致腸胃病。
因此,從熱量控制和食品安全角度考慮,在食物烹飪中應盡可能多采用蒸煮方式,有利于人體健康。
在節食減肥過程中,除了控制食物總熱量、保持其中充足水分及加工中少煎炸多蒸煮外,還要做到營養均衡。在食物的選擇上應盡量品種多,多種食品搭配食用,在營養成分上和生理功能上往往能起到糾偏補缺的作用。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區,氣候特征和物產各不相同,而每個人的身體情況又不相同,因此,節食減肥過程中。須把握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原則,采取適合自己的方法,實現飲食為健康服務,美食與養生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