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漫長的咨詢終于結束了,在長達140分鐘的咨詢過程中,有125分鐘左右是我的咨客在說話,有15分鐘左右是我在說話,但我感覺真的好累,讓我欣慰的是我的咨客感覺好多了,滿意而歸。
心理醫生的“秘密武器”
自從筆者的文章在《食品與健康》雜志上刊登以后,不少讀者對心理醫生這個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筆者在各個大學、培訓班授課期間。也經常有學員向我請教這方面的問題。大家似乎都很好奇,心理醫生在和來訪者咨詢的時候,會和他們說些什么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出乎您的意料之外。作為一名心理醫生,最重要的基本功并不是“說”,而是“聽”。傾聽,可以說是心理醫生最重要的“秘密武器”。
您可能會說:什么?聽!那誰不會啊?只要耳朵沒有問題,誰不都可以聽別人說話嗎?親愛的讀者朋友,先不要著急,且聽我慢慢講來。等我講完您就會發現,雖然我們絕大多數人的聽力都沒有問題,但其實很少有人真正懂得“聽”別人說話。
不信的話,我們來做個小實驗——您不妨留心一下,在和別人的談話中,您能不能做到在對方說話的時候耐心聽完,不去打斷對方?能不能做到在人家說話說到半截的時候,不搶先把自己猜測的結論說出來?
怎么樣,不太容易做到吧?您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別人話說到一半時,想起了自己曾經看過、聽過、經歷過的什么,于是迫不及待地拿出來想與對方分享;或者是在別人的觀點闡述了一半的時候就草草地做出了判斷和結論,并且不假思索地表達出來;更有甚者,對人家談話的方式或內容失去了興趣,開始不耐煩了,于是干脆打斷對方的敘述……
各位讀者朋友,在您過去的生活中,出現過上述的情況嗎?
人性的弱點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性中最普遍的弱點之一就是“愛現”,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是一遇到機會就會迫不及待地表現自己。換句話講,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太重視“說”而忽視了“聽”。 大學的課堂上經常能夠發現這樣的情況,老師的某個話題講了一半,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于是不少同學就會迫不及待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身邊的人交換彼此的意見,而且往往一說起來就收不住“閘門”了,老師后面講了什么,就根本聽不到了。結果就是。很多重要的東西都沒有聽到。考試的時候自然就傻眼了。
您瞧,光顧著自己說了,怎么可能還會有心思去聽呢?
又或者,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有些人在面對別人的傾訴時,僅僅聽了幾句就把話頭搶過去:“老兄,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后面緊跟著的就是一長串的大道理,講得口若懸河、唾沫橫飛,把人家搞得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殊不知。在一個人真真切切的煩惱面前,任何道理其實都是蒼白無力的。原因很簡單,那是你的道理,不是他的道理。正所謂“站著說話不腰疼”啊!不顧及對方內心的感受,只是一味用空洞的道理去打壓那顆已經不堪重負的心,效果只能是雪上加霜。更何況,人根本就是不服從道理的,一噸的道理,其作用甚至都比不上一毫克的激素。而且,心理健康問題也不能等同于思想問題。打個比方來說,一個人得了感冒,您給他講什么道理能把他的感冒治好?天下最廉價的東西,莫過于道理了。
某些夫妻之間、親子之間,這樣的情況更是普遍。對方在外面遇到了些不順心的事情,心里有煩惱,打算回家找自己的配偶、父母傾訴一下,沒想到剛一開口,還沒說上兩句,就被不耐煩地打斷了:“你心里不痛快,我在外面累了一天,我還不痛快呢!”有些家庭甚至“約法三章”:“不要把外面的事情帶回家里面來!”
可是,一個人的煩惱,要是連自己的配偶、父母親這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傾訴,他又該怎么辦呢?他只能在單位或學校與家之間,找這么一個地方,找這樣一個人,讓他/她來傾聽自己的煩惱。如果碰巧真的有這樣一個地方。而且搞不好,還有一位善解人意、擅于傾聽的異性……
各位讀者朋友,您估計這個故事后面的發展會是怎樣的?
這可真的不是筆者在危言聳聽,我們身邊的很多家庭實際上就是這樣破裂的。不少青少年,也就是這樣陷入了家長所謂的“早戀”。
用心去聽
說得更嚴重一點,美國每年要發生不知多少起劫持人質事件和校園槍擊事件,為什么這些人要采取如此極端的手段?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這些犯罪者過去的生活里幾乎沒有人愿意聽他們說話!他們的父母不聽、老師不聽、同學不聽、老板不聽、同事不聽……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只能通過劫持人質迫使別人聽聽他們的想法,只能用槍支代替自己來“傾訴”!
正因為如此,一位優秀的警方談判專家的主要技能并非不斷“談”話,而是認真“聽”。
很多人之所以求助于心理醫生。僅僅是因為在他們的身邊。沒有人愿意聽他們說話。對于很多咨客來說,心理醫生可能是他們一生中第一個認真聽他說話,真正關心他的感受的人!
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傾聽者。他有一句名言:“我惟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這樣的智者尚且“一無所知”,您說我們這些普通人還能知道些什么呢?既然不知道,用心聽聽別人講話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