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我先在香港住了兩個月,然后轉道赴美。在香港,我有一位素未謀面的表姑。表姑已70高齡,寡居無子女,對我的到來熱情款待。表姑是位美食家,常請我去當地酒樓飲茶,吃廣東菜,而我最欣賞的卻是香港的西餐。
由于香港百余年來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居民洋華混雜,生活習俗也是中西合璧,餐飲業既要迎合西方烹調習慣,又要顧及華人的口味,故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菜系——港式西餐。特點是制作地道,味道醇厚,如小牛排,非常香嫩可口,食后回味無窮,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后來我到了美國,依然對港式西餐情有獨鐘。
香港人一般住處較小,習慣早上去酒樓飲茶或外出吃早餐,親戚朋友小聚也很少在家中。尤其天氣熱時,香港人在餐館用早餐,可享受空調達數小時。生意好的餐廳早上七八點已是高朋滿座了,以廣東客人居多。有些人來去匆匆,因為餐后還要去上班,也有一些人手持一份當天報紙,點一份早餐自斟獨飲,純屬消磨時光,享受生活。
為迎合港人的口味,西餐店里也預備一般廣東餐廳特有的粥、粉、面。粥,多半是皮蛋瘦肉粥、海鮮粥、生滾魚片粥、狀元及第粥等,不外是白米粥加入新鮮的魚片、干貝之類。粉。是米粉制成面條,有炒米粉和湯粉兩種,寬一些如粉皮狀,稱河粉。面,不似北方用清水煮食,而是油炒,因為面條用油處理過,故炒出來非常筋道,且富有油性。更有把炒面在鍋中炸成金黃色,既香又脆,當地稱為“兩面黃”。
純正的西式早餐只有少數幾種,最受歡迎的一種是“A套餐”,包括兩片烤土司面包,附有黃油果醬,另一大盤中幾片烤培根片,兩個澄黃色的“太陽蛋”。盤邊上有幾片罐頭水果,另有一小碗帶湯的細通心粉、咖啡或“港式鴛鴦”任選一款。這頓早餐很豐盛,我的飯量小,吃了這樣的早餐,一般中午就不吃飯了。
另一種是“B套餐”。包括兩片裹上花生醬和芝士煎過的土司面包,配上一大西餐盤的牛奶麥片粥、少許培根和水果,再加上熱飲,但不舍太陽蛋。
港式西餐廳晚間一般是不打烊的,生意好的店24小時營業。到中午11點,就開始經營正餐了。
這里特別介紹一下“港式鴛鴦”和“太陽蛋”。
所謂“港式鴛鴦”是一種特殊的熱飲,顏色比咖啡更深些,侍者執一裝有這種熱飲的玻璃壺,另配一小缸純正的煉乳,把二者配在一起。飲用時味道甘甜醇厚,香飄四溢。后來我才知道,這種熱飲是由濃咖啡和濃紅茶按照一定比例調制而成的。
所謂“太陽蛋”,實際上就是兩個并列的煎蛋。是用圓形模具放在煎盤煎制而成的,由于火候掌握得好。沒有絲毫煎烤的痕跡,很是美觀。
在香港,午餐和晚餐都屬正餐時段,當地的正餐,主要有如下幾個系列。
肉排系列
先說牛排。香港牛排分幾種,有紐約牛排、黑椒牛排等,還有一種吃牛排專用的調汁,如今大超市里都可見到。美式牛排比較粗糙,肉塊比較大,一般只能要五分熟,太熟了往往咬不動,太嫩了又常常有血絲。而港式牛排則不然,塊小、秀氣且鮮嫩可口。尤其是價格不菲的澳洲牛排,更是入口即化,據說這種牛在成長時每天要聽音樂,人工為它做按摩,極盡享受。
豬排,以吉列豬排最好吃,是用上好豬排肉刀拍松軟,沾上雞蛋面糊及面包渣。放熱油中炸成金黃色。極為香穌可口。
雞排,用鮮嫩雞肉炸制而成。
魚排,多半是用鱈魚煎烤而成。吃魚排也有一種特殊的調汁,名為他他沙司,是白色的,凡吃魚排時必需蘸上此料才能享受到獨特的口感。
再就是蝦排,大蝦去頭剝皮,只留尾部最后一節外殼。用刀背將蝦肉拍松軟,蘸蛋液面糊及面包渣,熱油炸成金黃色。吃蝦排一般配上質量好的番茄沙司即可。
以上這些牛、豬、雞、魚、蝦排等,在裝盤時盤邊都要配上一些煮熟的西藍花、胡蘿卜、青豌豆之類。至于主食可自選米飯、意大利面或炸薯條。米飯或面條上大多灑有一種奶油制的調汁,拌后食用。味美適口。
油炸系列
大多是海鮮類,如大片魚片滾上蛋液再蘸糊和面包渣,在熱油中炸成金黃色,也要配他他沙司吃。另外,蝦、生牡蠣,生鮮貝都可用以上方法炸制,非常可口。此外,還有炸雞翅。炸雞腿等。更有幾種綜合成大拼盤,我曾吃過號稱海陸空的特餐,一個大拼盤中有一塊牛排、兩片炸魚片和兩個炸雞翅,當然還有些生菜、胡蘿卜片、西藍花之類。大盤子上擺得五顏六色,是商家的一種噱頭。
烤禽系列
主要是烤乳鴿和烤童子雞。到處可買到童子雞,比成人手掌大一些的童子雞。大約是另類品種。這種雞肉質幼嫩,口味鮮美,絕非一般老雞可比,無論是烤制或是油炸都極為可口。如果你在香港點一套正餐,多為一只童子雞一切兩半,再加上配菜及薯條之類,分量很足。乳鴿和童子雞大小不相上下,不過我感覺童子雞口感更好。
海鮮系列
最常見的是海鮮焗飯(面)。用一只特制的橢圓型容器,下面放入炒飯或是意大利面,上面鋪上牡蠣、鮮貝、大蝦仁、魚片,再加上奶油、芝士、黃油及番茄沙司等,放在烤箱中烤。直到上面的調料融為一體,乳白色調汁上出現淡黃油亮的色澤,這時下面的海鮮就已焗熟了。
端上桌來,用手里的叉子從下翻動,把下面的米飯或面條與上面海鮮及美味的奶油芝士混在一起,奶香和海鮮的濃香合二而一,有一種不可言喻的獨特風味,令人口齒留香,難以忘懷。
總之,港式西餐既融合了西方餐飲的特點,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加入了中餐文化。特別是糅合了香港人的飲食習慣,形成一種獨特的、與眾不同的菜系。由于港式西餐的精致、美味,頗受廣大老饕們的青睞。
如今,無論歐洲、美國或加拿大等地,特別是有中國人的大城市,都有港式西餐。比如我所居住的洛杉磯就有香港“嘉頓”等名店的分店。二十多年間,我對港式西餐有著特殊的喜好,幾乎每周都要吃一次,用以體會大快朵頤的樂趣。 盡管近年來經濟蕭條襲擊全球,據我所知,世界各地的港式西餐廳仍如雨后春筍一般,遍地開花,不但生意興隆,而且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