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具前途的美國科技初創企業
美國《商業周刊》近日評選出了13家最有前途的科技初創企業,近期較為熱門的Foursquare、Playdom等企業名列其中。

2 Facebook能戰勝Google嗎?
美國《財富》雜志網絡版近日發布文章稱,隨著Facebook即將推出一系列新功能,其與Google的競爭態勢越來越明顯。這些新功能的理念是按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不是按照頁面來重現組織網絡,這對于搜索和廣告來說都具有重大影響。
在網絡只是簡單的頁面時,Google是搜索領域的領導者,為用戶提供了最有用的頁面。目前,Google仍是最好的搜索引擎,而且會根據用戶的搜索不斷完善算法。但隨著網絡日益動態化,Coogle顯現出不足。
由于微博和社交網站的出現,任何人都可以發布消息、獲取實時結果,社交網站內產生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很難被索引,而且提供實時結果幾乎不可能。此外,網絡已經無處不在,智能手機、iPad、筆記本等。很明顯,我們需要更好地組織信息。
Facebook正在嘗試通過推出這些新功能,使影響力擴展到自己的網站之外。其戰略越來越像Google的早期戰略:首先成為搜索者的首選網站,之后將搜索框放入其他網站,再之后是將廣告系統放入其他網站。
到目前為止,Google對社交網站信息的利用并不成功。其采取的戰略與Facebook不同,它不是將軟件帶到用戶的常用網站,而是建造新的沙盤來吸引用戶。相反,Facebook通過與其他服務進行整合,努力將整個互聯網囊括在自己的沙盤中。
3 黑客的價值與意義
美國《連線》雜志最近發表了史蒂芬·利維(SlevenLevy)的文章,他曾于1984年出版了影響深遠的《黑客:計算機革命的英雄》一書。他在文中講述了近期再訪書中名人的感受,同時闡述了黑客對網絡發展的影響,探討了黑客精神、理想主義、自由價值與商業的沖突或碰撞。需要注意的是,他所稱的黑客是“hacker”一詞的原始含義——熟知計算機系統的編程高手,而非大眾目前所熟悉的惡意入侵他入網絡的安全破壞者。
對于自己著作產生的影響,利維認為,真正啟發整整一代程序員、思想者和創業者的是那些黑客本身。每一個使用電腦的人都從中受益。互聯網的產生得益于黑客的理想,互聯網的發展得益于自由訪問的設計理念。
利維完成訪問后表示,“與我此前擔心相反,商業化并沒有扼殺黑客文化。黑客文化的持續發展表明了其靈活活性。大公司可能會利用黑客的一些創新,但黑客可以在新的前沿領域取得創新。”
最近的趨勢顯示,一些熱愛技術但對盈利不感興趣的純粹黑客已把目光投向了新的領域,比如DIY生物領域。在這一領域,他們可以像控制電腦代碼那樣控制基因代碼。蓋茨也表示,如果他現在還年輕,會研究生物技術。利維由此判斷,黑客仍將是下一場革命的英雄。